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诞生于“五四”时期,“五四”之前具有成长小说雏形的作品几乎全部为译作。实际上,清末南武野蛮的《红楼梦》续作《新石头记》是一部完全萌芽于中国的原创成长小说。与吴趼人同名小说中欲速不达的“伪成长”不同,南武野蛮详细描画主人公贾宝玉循序渐进的成长轨迹,关注个体与国家的相衍相生,在同时代文学创作中具有超前的现代性。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中鲜明的成长因素离不开主人公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性,更与其时代背景下的清末新政和留学浪潮密切相关。以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为代表的清末成长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依然可以被视为近代中国试图冲破阻碍、谋求发展的家国隐喻。  相似文献   

2.
凡尔纳的《海底旅行》是依据日译本最早译为中文的小说。晚清时期,这部经由法文、英文、日文转译而成的科学小说,在译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国读者阅读习惯和时代需求的影响。以中日译本比较为研究基点,从跨语言文化角度考察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在明治和晚清如何被移植,以及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末小说家吴趼人,他的《新石头记》借用了《石头记》(《红楼梦》)中的人物,而核心的情节是写贾宝玉等人“与二十世纪相见”.面对欧风美雨,传统的文化人如何回应西方的挑战?中国怎样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吴趼人试图回答的问题.他一方面提出了“中体西用”的答案,另一方面又对这个答案将信将疑,新文化人“全盘西化”的立场已呼之欲出.从《新石头记》的新人格理想看清末民初的文化转型,我们对时代精神的变迁可以获得较为亲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主义视角切入,运用社会学理论,以《新小说》杂志中发表的《东欧女豪杰》、《新中国未来记》、《黄绣球》等小说为中心,探讨了晚清小说中的奇理斯玛人物修辞。在对其神圣性、原创性、感召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奇理斯玛人物的作用在于从弥补传统的改良和颠覆传统的革命两方面重构了传统。此外,这些人物通过修辞的建构,显示出其召唤的内容。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如何借助奇理斯玛修辞想象了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5.
甲戌本的"凡例"称:《红楼梦》《风月宝鉴》《石头记》,"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然而我们在目前的书中,只看到了《红楼梦》《风月宝鉴》的"点睛"处,并没有看到《石头记》的"点睛",为什么呢?我们认为,《石头记》的"点睛",见诸于八十回之后的文字,而这部分文字,旨在为曹家"辩冤",势必会有"碍语",曹家不允许其"问世传奇",遂就称其在被人借阅时"迷失"了。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学术界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发现了一套清代的《石头记》抄本,派专家做了学术鉴定和考察,这个抄本是迄今发现12个早期《红搂梦》抄本中价值最高的本子之一,文本内容很多地方独出异文,这些异文更接近曹雪芹的原笔、真笔,解决了一些《红楼梦》版本校勘的问题。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这部《石头记》。文章作者在圣彼得堡目睹了《石头记》抄本,与中华书局的影印本尺寸不同,这部《石头记》宽如同常见书(18.5cm),而长度却像《辞海》等大型工具书(25.5cm)。这套《石头记》共5函,每函7册,现存35册,一般每两回订一册,但也有少数三回装订一册,还有一回订一册的。第五回和第六回装订的那一册遗失了,这很可能因为第五册里有“册子”判词和“红楼梦”曲子,预示十二钗的结局,更能引起阅读兴趣,被人借阅未还而失去。这部抄本没有第八十回,最后一册只有七十八回和七十九回,事实上,八十回的内容包含在七十九回中,第七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尚未分断,也说明这个抄本所依据的底本应该是时间比较早,当在曹雪芹去世前后不久。此外,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虽然分开了,第十八回却只有标回而无回目的具体文字,属于早期抄本的特征。抄本的纸张是已经写有文字的纸反过来在背面抄写,册页上还有红色点断的痕迹和名宁旁边的红线标记。  相似文献   

7.
《石头记》之“贾家”乃佟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红学界既有的以"贾家"为曹寅家的观点难以成立,文章根据小说对"贾家"的描写,比照有关资料,经由分析认为"贾家"当指佟家,且"宁公"当指佟丰年,"荣公"当指佟盛年,"贾赦"当指鄂伦岱,"贾政"当指夸岱,"贾宝玉"则当指夸岱第二子。  相似文献   

8.
"影响的焦虑"是由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关于诗歌影响研究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后来的诗人对前辈诗人有着先天性的焦虑感。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后发现,《新石头记》中贾宝玉漫游海底一段受当时在《新小说》上连载的《海底旅行》的影响,在仿写过程中,吴趼人试图对《海底旅行》有所超越,而这一心态正是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  相似文献   

9.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不久,傅兰雅便在各大报纸上征求“时新小说”,旨在祛除时文、鸦片、缠足三弊。傅氏收得的一百六十二部手稿,失落了一百多年。这是晚清文学史的著名公案。最近这些作品被发现,并影印出版。然而,参赛作者生平大多无考,给进一步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些原稿展开了一系列考证,其中之一便是考证参赛并获奖的作者杨味西及其作品《时新小说》。一是考证杨味西的生平,并举其文章以知人论世;二是从插图、结构和中西对比的主题等三个方面讨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小说界革命启迪民智的鼓吹宣传,早期的晚清小说期刊大都怀有改造国民的愿望。同时,生存的重压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也要求它们尽可能地增加发行量。因此,这时期的小说期刊大都表现出面向广大民众的主体方针,力求通俗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但此时,大部分的小说主编都是由传统文人转化而来,传统文化势力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很多杂志在细节上仍然保留了旧式文学面貌,《新小说》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趣味美可视为小说的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趣味叙事亦为一种聪明的叙事选择。《红楼梦》中的趣味美追求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对《红楼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以透视中国古代小说趣味美这一小说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小说中的"新中国"想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肩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晚清狭邪小说以对风月女性私人空间的描写,展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风月女性通过获得私人空间的所属权,来进一步争取发言和自由的权利。然而,当帝国末期小说中这一群特殊的边缘群体,在把握空间发言的权利、寻求经济独立并获得更多性别自由的道路上,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风月女性话语权在其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双重缺失使得她们只能成为被描述、被阐释的对象,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历史遗忘。  相似文献   

14.
译者的身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的定位对翻译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论文试图通过对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霍克斯所翻译的《红楼梦》的译文分析,解构其译者身份的第二自我——"他我",以期对翻译研究——特别是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产生一点启示,促进中西文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借女娲炼石补天、木石前盟等古代神话故事创造了新的长白山亚神话,并将美丽的灵石传说运用于小说的构思,强化灵石崇拜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建构虚拟的太虚幻境,借用宝镜春囊的魔幻效应,展示了满族古老的纯情文化和异彩纷呈的萨满神界。  相似文献   

16.
论霍译《红楼梦》宗教词汇翻译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克斯在《红楼梦》的宗教术语的翻译上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交际原则,即以读者为主,尽可能采用英语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材料进行翻译。霍克斯在不伤及原作基本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与目标读者缩短审美距离。对于宗教词汇首先采用了等效归化法;其次采用已为西方人熟悉接受的现有音译词,在某些不太为人所知的音译词之后,霍克斯叉加上注释;在无现有的可利用的材料的情况下,霍克斯采用意译、解释或省译的方式。在读者能理解的前提下,霍克斯也使用语意翻译法尽可能地传递了一些东方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7.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闻出版事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晚清印刷业对于小说事业的兴盛发生了重要影响。进入19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机械印刷术的输入,我国的印刷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活版铅印和石印为主要方式的近代化印刷体系已经开始建立。较之古代的手工抄写和木刻线装,规模化的机器复制方式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有了近代化的印刷事业作基础,发行量一天天扩大的近代化报刊和平装书的大量产生才会成为可能,以报刊和平装书为主要载体的晚清小说事业才可能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不少日本人基于各种目的来到中国西南考察游历,撰写了不少西南纪行或调查报告。《栈云峡雨日记》和《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是近代El本人西南纪行中独具特色的两本,分别由近代最早踏入西南大地的竹添光鸿和唯一一位以少数民族为调查中心的鸟居龙藏撰写,游记不仅为今天的西南近代史、西南少数民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同时对研究近代日本的中国认知变迁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傅兰雅1895年小说竞赛何以仓促收场,学界一直疑惑不清。据最新文献记载,傅兰雅采用两套语言,提出不同标准,影响了结果评判;尽管征文受到普遍关注,还得到教会组织帮助,但来稿普遍庸劣,显示了转型前夜的近代小说状况;加上限时命题、标准突变、偏离核心思潮、触犯上层忌讳等原因,致使来稿未能出版。然而,傅兰雅推动晚清小说近代转型的历史地位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