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绎新时期以来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运演及其走向 ,对新时期历史小说审美表现的现代性轨迹进行全面梳理 ,可探寻出其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两大极化现象 :“形而上”理性话语偏至和“形而下”欲望叙事偏至 ;并进而发现新历史小说中缺乏美学理想烛照的别一叙事样态———审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及其与哲学本体论、人本主义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哲学界讨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认为,整个哲学史大体上经历了从自然主义(自然本体论)到人本主义(人的本体论)以及人本主义从思辨到现实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费尔巴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试图克服传统哲学中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极端对立,把人本学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但由于他没有找到这种统一的真正基础,从而无法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承续了这一历史的逻辑,在它看来,人与自然、主观性与客观性,理想与现实分裂的直接根源只能是实践,然而也只有在这种物质的批判力量——实践中,它们才能不断扬弃各自的片面性,重新获得统一,这一过程构成了人类现实的历史。因此,实践是人的现实世界的根源,是人类世界的真正本体。实践本体论既扬弃了传统人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又扬弃了旧的自然主义的抽象性,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真正综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是艺术与社会互动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中介因素。从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 ,从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变迁历史中 ,从艺术思潮的兴衰演变中 ,都可以看到社会心理的感染。如果忽略了社会心理的重要中介作用 ,就难以对艺术发展的复杂性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李书耘 《探求》2023,(4):84-93+120
形成于明朝中晚期的岭南学派是由著名哲学家“白沙先生”陈献章创立,并经由其弟子湛若水等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儒学流派。岭南学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陈白沙提出的“以自然为宗”思想。这一观点的产生,一方面可以认为是岭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是对儒释道三家固有之自然主义观念的继承发展。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广义上的自然主义审美意趣,不仅奠定了岭南学派的审美倾向,而且对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王怡静 《创新》2009,3(5):91-94
随着自然主义的思潮涌进中国,中国作家的作品中也逐渐透露出诸多自然主义写作原则。一部《半生缘》描述了一段擦肩而过的爱情,道尽了世间的无奈,也暗暗透露出作者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探究其描写手法,我们发现张爱玲女士在写作中运用了很多自然主义的描写原则,无意或有意,我们不得而知。诚然,在中国文坛上始终没能出现一支明确标榜“自然主义文学”的流派,但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则渗透在中国文学的各种不同流派之中,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军事文学关于人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指出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由神圣化向世俗化、由神向人的衍变,是军事文学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着新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文化转型中的中国文艺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的文艺思潮基本上可以用古典主义概括,它体现了个性不发达状态下的审美理想。在第一次文化转型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瓦解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文艺主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现实主义逐步被革命现实主义所代替,继而演变为新古典主义。随着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改革,进入第二次文化转型时期,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思潮,即新现实主义思潮随之产生,它打破了新古典主义崇高风格的一统天下,在充分个性化的基础上,各种风格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8.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自然法思想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对古希腊时期(包括希腊化时期)所确立的自然法传统的认识与了解这一阶段;中期通过西塞罗的努力,自然法的古典形态——自然主义自然法发展到了其顶峰,并深刻地影响古罗马的政治、法律思想及其实践;而在晚期,自然法的自然主义色彩不断淡化,为后来中世纪自然法的神学转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彦顺 《求是学刊》2003,30(3):95-99
本文从美育学学科建构与中国20世纪尤其是新时期美育学的学术进程为视角,论述了曾繁仁先生在美育学科诸多方面的理论建树,主要体现为"审美情育论"、"人生美育论"、"审美力"、审美现代性建构、"致中和"的审美教育论、20世纪的美育转向论及其中的生存论美育等,代表了新时期美育研究的主要实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从两汉到六朝,存在着一条跟“经学到玄学、神学再到人学”的思想史相伴随的美学史发展线索,具体表现在汉代云气画到六朝墓壁装饰画,从汉代辞赋到六朝小赋,从《淮南子》到顾恺之的“以形传神”论,从王充、《淮南子》到刘勰《文心雕龙》等领域。两汉繁富,六朝精约;两汉雄放,六朝精致。它似乎突然冷却了两汉,敛缩起来,两汉的“关中大汉”骤变为六朝的“秀骨清像”,这是在整个时代精约型文化一审美观念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与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相关。作者指出,在这一美学史演变历程中,西晋居于中介地位上,存在于园林赏会,文学的审美样式、审美格调,美学理论等许多方面。这一切终于在东晋形成沉淀,进而伸向南朝,这个过程比起前代美学史来更为复杂,也更具美学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文学观念变迁的历史视域中,审美与伦理之间的僭越、对抗与融合,书写了文学中持久的美善悖论。西方文论中审美与伦理关系的观念演变,经历了从文学审美的伦理化、文学审美的去伦理化到文学审美与伦理的悖论式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构建了审美与伦理之间的张力关系,形成了文学场域中的美善悖论。这样的悖论关系使文学褪去"至善"或"纯审美"的神圣光环,重新回归一般文化生产领域,寻求二者的悖论式融合。当代西方文论的伦理转向和新审美研究共同突破了"普遍性"和"个体性"价值矛盾的僵局,在彼此之间架起了对话和反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林晓纯 《生存》2020,(10):0002-0003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道出了新时期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最能体现美趣的素材无疑属于文学类。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所占的比重至少在一半以上。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确,也只有明确了并对这些文学类作品进行审美操作,才可能避免精神浪费,才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养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把学生引入文学这座语言艺术的殿堂,并积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自然主义在哲学和伦理学中的表现得出一个结论:自然主义的本质在于承认一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可以是主、客体之间的,可以是经验和自然之间的,也可以是科学与哲学之间的连续性,更可以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连续性。但是当代自然主义的最本质的内容就在于承认科学和认识论之间的连续性认为二者是相通的,认识论的研究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目前对审美大众化问题的关注与研究大都偏重于将其当作一个给定的事实。然而,要深入理解当代文化中的审美大众化趋向,很有必要将其作为动态的历史过程来考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代的审美大众化乃是历史上的审美大众化的一种继续和完成。其实质是艺术与大众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自然”范畴的演变而不断更迭。西方近代之前的自然观体现了一种素朴的自然中心主义,但伴随着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确立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工业文明与现代性视阈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相对和谐演化为对抗竞争,导致了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浪漫主义的自然观虽然重提人对自然的敬畏,却缺失了现实操作的可能性。第二自然的自然主义克服了上述自然观的缺陷,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文学的意识深度李建盛文学的审美范型无可否认地有其自律的一面,也无可否认地有其与现实世界和人的存在相紧密关联的一面,因而,文学审美范型的文本形式和话语意蕴的演变和发展与伟大传统既有着逻辑的连续性也有着历史的流变性。这对于作为一种伟大文学传统的现...  相似文献   

17.
关注中国当代知识女性的命运 ,塑造不同性格的知识女性形象 ,已成为新时期小说的重要审美内容。从审美意识的显示看 ,具体作品比较复杂 ,总体则表现出与时推移的变化。审美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观念主导阶段 ;张扬女性独立自主阶段 ;揭示困惑与反抗现实世俗阶段。它们构成了新时期小说塑造当代知识女性形象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8.
张荣东 《阅江学刊》2014,(4):138-142
日本菊花源自中国唐朝。日本对中国菊文化的吸收有两条途径:一是中国诗歌;二是唐朝宫廷重阳节的菊事活动。日本菊文化的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国菊文化的隐逸品格被过滤掉,又被赋予高贵的品质,菊花成为皇室的家纹,被称为“菊纹章”。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日本菊花从宫廷走向民间,赏菊在日本成为仅次于赏樱的民间重要赏花活动。在日本文学中,开在深秋的菊花透出哀婉的情绪,体现出日本民族物哀与幽玄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当代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于泉源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题材、主旨、视角、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文体风格等等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使读者目不暇接,艺术情趣独特多样,审美心理也形态各异。与此同时,文学流向亦呈多方面的特点。从审美意...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问题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实践中普遍引起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首先从现实主义的定义入手,认为它作为“再现型”文艺的基本创造形式,既不会过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创作模式,而是一种随着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开放体系。本文通过对各种文学创作现象的具体分析,论征了现实主义文学在新时期的深化和发展的种种审美形态及其得失,认为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应采取多元互补的文艺方针和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