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显忠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5(1):291-294
形式、实体和程序是现代法律的三个并存的基本范畴,表征的是现代法律的三个侧面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人在法律上的三种不同的存在形态。现代法的发展历程实质上是一个从单一主客维度到主体际维度,从单纯的法律形式主义到程序主义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2.
反思美学中的实体论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静 《学术研究》2002,(11):113-1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实体论思维的起源、特点以及它在理论思维上容易造成的几个误区 ,然后分别从理论形式、实践观、人学观和历史观四个层面进一步指证实体论思维在传统实践论美学中造成的一些失误。它们包括 :(1)理论范畴和命题与感性实际的脱节 ;(2)忽视感性的本体论意义 ,把客观规律实体化 ;(3)强调能动性而忽视受动性 ;(4)历史评价尺度的模糊。由此 ,本文认为 ,只有逐步克服这些思维弊病 ,才能真正实现传统美学的现代革新。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现代哲学各派日益把哲学逻辑化、语言化,使哲学之路越走越窄的理论背景下,广松涉以"物象化论"为哲学方法,对以康德、马赫、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实体主义的哲学传统进行了批判,由此实现了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哲学变革.在格外重视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世界,关系主义应有实体主义所不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实体观念问题的思路,并由此融入作者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即"境遇中的实体",进一步深化了以往哲学史上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理论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实体观念问题的思路,并由此融入作者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学说,即“境遇中的实体”,进一步深化了以往哲学史上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有一定的理论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6.
杜安 《天府新论》2006,(4):146-150
王国维从形式美学角度准确阐述康德,并在洞悉康德形式美学内在矛盾的基础上,为弥补和修正其学说而提出了新的形式范畴。王国维对形式的推崇是与对美育的重视结合起来的,其独特的功利主义形式观显示出一种本土性的审美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7.
西方艺术和美学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形式观念:一种是内容一形式模型,认为形式只是现象,是艺术作品的感性外观,在根本上是由内容所决定的;另一种是形式一质料模型,认为艺术作品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体,而形式则是作品的本体.从古希腊到19世纪,前一种模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从19世纪中叶开始,后一种模型取代了前一种模型,西方艺术由此走向了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发生这种转换的原因,是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模仿性的难题,导致现代艺术彻底抛弃了对于具体事物的模仿和再现,转向对于抽象意义的直接表达.这种转向使得现代艺术变得十分晦涩和抽象,从而引起了"艺术终结论"的喧嚣.但我们认为,现代艺术的抽象性乃是一种直观的抽象性而不是思辨的抽象性,仍旧保持了艺术的直观本性,而这种本质直观能力乃是一切真理之源,因此不会导致艺术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哲学史上实体思维模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Substance)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亚里士多德提出实体概念以来,它在几乎全部前康德体系中被引用或阐释,这是由本体论及其问题带来的必然后果,由此而形成的西方哲学史上独特的实体主义传统,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早期哲学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因哲学家解释和建构世界图景的视角与方法的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实体范畴随哲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丰富其含义。本文试图以实体概念和这一思维模式的发展为线索,解释这一哲学重要范畴的意义变迁,以期把握哲学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张旭曙 《社会科学研究》2012,(4):180-185,206
近代形式论的主流概念是由审美趣味的主观化先验化而形成的康德主义形式与感性形式(感性形象)。准确、透彻地把握它们的本质、作用、意义应当立足于启蒙运动思想的一般精神。康德主义形式的最终确立得益于以人性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和认识论,感性形式获得主导地位归功于18世纪的存在大链条观念和学科分化的趋势。从新古典主义美学的衰落,审美趣味、感性形象的流行,浪漫主义及其哲学化德国古典美学,到形式本体论的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代哲学美学的一条主题明确的思想线索,即形式与表现、个性与一般、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及种种解决方案,而形式的赋形超越的强大抵御力量充当了构筑艺术和审美活动的自由王国,恢复人性的原始和谐,从审美自由转入政治自由的理想桥梁。  相似文献   

10.
张旭曙 《学术研究》2012,(12):153-158
数理形式、绝对理式、实体形式是西方哲学美学形式观念的三大精神元型。古代哲学美学的形式观念与本体论问题密切相关,其总体特征是一元论的,即探求统摄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原因、根本原则、统一的基础。古代世界美的概念总与某种形式要素如数、比例、对称、光联系在一起。古代世界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审美范式是模仿和象征,其实质关乎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即多样复杂的质料和统一单纯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最高、最美的和谐形式,在古希腊是"存在",在中世纪是"神",在文艺复兴时期是"自然"。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一直是古代西方哲学的中心议题.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古代西方的哲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的见解.从泰勒斯的"水"到柏拉图的"理念"再到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他们始终围绕这一哲学的基本命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提出这样一个主张:“性”(sex,gender)是我们理解某个哲学传统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维度;即在哲学思维中有没有对“性别”的意识,会深刻影响一种哲学的特点与走向。具体结论如下:(1)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部分(存在论与认识论)中无性别意识,但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这种意识正在觉醒;(2)中国传统的主流哲理思想(《易》、儒、道、阴阳、兵、法诸家)中有鲜明的性别意识;(3)这种区别有力地造成了中西传统哲学之间的一些重大不同。比如有性别意识的中国哲理传统看重相对相济的动态生成关系,并犤在儒家中犦重视这关系所生成的世代结构,也就是家庭、家族、民族与文化的长久延续,善于领会活的生存境域中的时机认为技艺而非逻辑、科学是获得真知的最有效手段。而西方传统哲学基本是反其道而行之。文章最后讨论了女性在这两种不同的哲理传统中的地位,触及当前女权主义提出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颂杰 《河北学刊》2003,23(4):80-87
文章对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作了概述 ,涉及本原论、本体论、神论、知识论、唯理论和经验论、批判哲学、主体性哲学、实体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现当代哲学转向等一系列重要概念、思想和问题 ,凸显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转折性人物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马克思开始,哲学已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此后,又转向了生存论。哲学的作用不在于探讨世界的本质,而在于探讨人生和命运问题。从“人活着”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向“人为什么活”,“活得怎样”延伸。“人活着”是哲学的出发点。“为什么活”,涉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伦理学问题。而“活得怎样”,则是美学问题。哲学的追问最后走向了美学,而历史的发展也同样走向了美学。发掘工具本体的诗情画意,实现自由而诗意地生存成为历史向今天的人们提出的现实任务。在工具本体所造成的物质力量之外,建设一种价值论、意义论的人生本体,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种人生本体,在信仰崩塌、道德形而上学同样归于失败的当今之世,只能是对人的普泛之爱和对自然的感恩、敬畏、尊敬与欣赏。  相似文献   

15.
李倞 《理论界》2014,(5):131-133
俄国形式主义美学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电影研究也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电影艺术的独立地位、电影技术、电影的大众化、电影的本体认识等方面。这些贡献不仅对于当时的电影研究起到了开创性作用,而且也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和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本体工夫论的阳明心学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智慧 ,其心学美学以“良知”为本体境界 ,以“致良知”为本体境界澄明的工夫 ,最终指向是人生理想境界的落实与圆成 ,本体———工夫———境界即是阳明心学美学内在的逻辑构成。阳明心学美学对生命境界的执著追求和对本心独知的鼎力高扬对中国当代美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是科学哲学发展的新趋势,文章通过对科学哲学实践转向的背景和学术实践的梳理,提出了当代科学哲学中实践所蕴涵的三个层面:首先,在本体论上超越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从抽象的理论层面预设的自然实在与社会实在,而是从存在主义视角下提出了自然与社会的混合实践本体论;其次,从方法论上摒弃了对普遍主义、客观主义、基础主义的普遍逻辑方法的探寻,采用描述主义进路,利用历史的、情境性的方法对正在行动中的科学实践进行辩证的描述;再次,实验室科学实践活动的结果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在于其地方性、情境性,也因为其实践特性而具有索引性。  相似文献   

18.
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根本性范畴 ,它在哲学中地位的确立 ,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思想史的重大贡献。在他们看来 ,需要是比生产更为根本的范畴 ,它不仅是人的本质 ,而且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发展经济,某种意义上可称为是一种诚信经济。站在经济哲学的视角,诚信是主客体间不断选择与验证的结果。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有两个维度,一则诚信是经济合作的前提,二则诚信也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然而,现实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仍有不诚信行为存在的原因,一是我国传统社会中诚信本质上只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原则,二是目前我国深刻的社会转型形成的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20.
哲学问题意识最先产生于古希腊时期 ,经过近代哲学家和现代哲学家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哲学问题意识的基本特征是沉思和分析 ,它是一种面向本体的思和面向前提的思 ,也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