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而遭到失败。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帝国主义策动和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法西斯黑暗统治,大规模地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时候,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四月十五日广东反动派按照蒋介石原定计划,在广州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解除了黄埔军校和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武装,封闭了革命组织,屠杀革命者。被捕的共产党员、工人积极分子  相似文献   

3.
“政变”的构成是和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突然更迭或原政权性质的突变相关联的。蒋介石1927年四·一二在上海的军事行动和武装镇压与四·一八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四·一二蒋介石在上海的军事行动和背叛革命,是四·一八建立国民政府的准备;四·一八南京国民政府的非法建立,是四·一二上海军事行动的必然结果。四·一八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标志。通过政变,蒋介石建立了依靠帝国主义支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这也表明蒋介石完全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完全背叛了革命,走向反动,并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1626年冬,从广东出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在进展到长江流域后,冯玉祥所属国民军在绥远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战争,出兵甘、陕,并向河南进军,形成了南北大会师的新局势。但是,当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前发展之际,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买办资产阶级加紧勾结,阴谋从内部来破坏中国革命。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实行血腥屠杀,接着广东反动派也按照蒋介石的密谋制造了反革命政变,东南各省陷入了白色恐怖。这时,武汉政府虽然还管辖着湘、鄂、赣三省,工农运动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却处于反革命的包围之中。在南方,蒋介石以南京为中心,占有闽、浙全部及苏、皖的一部分,和川、粤军阀相呼应,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武汉。在北方,张作霖  相似文献   

5.
在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局部地区失败。面对险恶形势,蔡和森不顾陈独秀、鲍罗廷的刁难和打击,正确地提出了建立两湖革命根据地方案。几十年来,这个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在各种版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开始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我们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两党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又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建立了国民革命军。在我们党正确领导的影响和推动下,经过广东战争,荡涤了广东境内的反革命武装,巩固了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根据地。接着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革命势力迅速伸展到长江中下游。这个期间,我们党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并领导了一部分工农武装,只是由于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投靠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而陈独秀又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放弃我们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才使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但是,这次国内革命战争对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27上半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革命向何处发展?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该怎样走?就成为当时迫切需要回  相似文献   

8.
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发动了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蒋介石之所以能够发动这次政变,除了他的个人作用外,还取决于当时中国复杂多变的内外关系。  相似文献   

9.
曹晋杰 《中华魂》2012,(21):43-46
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讨伐卖国的北洋政府,一路旗开得胜。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汪精卫于同年7月15日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近现代中国的伟大女性。社会革命思想是宋庆龄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部份,是她实践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打开一代伟人的思扉,发掘宋庆龄独特的历史贡献的思想渊源,寻找宋庆龄的革命实践与革命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我国思想宝库增添一份财富。宋庆龄的社会革命思想是在本世纪的廿年代末期提出的。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当时,宋庆龄在武汉。她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合  相似文献   

11.
李小婉 《老友》2011,(8):9-9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精心策划了反革命政变。6月以后,武汉反革命气焰已十分嚣张,共产党组织纷纷转入地下。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阶级关系变化十分剧烈。有的人昨天曾代表革命阶级讲过话,今天却倒入反革命的怀抱;也有的人今天还在唱革命赞歌,明天却成为反革命阶级的总代表。这种复杂多变的阶级关系,给领导革命的阶级和政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添了极大的困难。1927年4月,正值中国大革命的洪流滚滚向前的时候,曾经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讲过话,并为大革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蒋介石,竟然向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举起了血腥的屠刀,倒向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蒋介石的叛变,极大地变动了阶级关系,迫使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对变动了的阶级关系作出新的分析,进而制定适应阶级关系新变化的正确  相似文献   

13.
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和 浙东人民的反“清剿”斗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浙东形势 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是,中国革命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日本鬼子被打跑了,美国佬又闯进来,妄图代替日本帝国主义的地位,把中国变为美国的殖民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靠美帝国主义,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一场反革命内战,妄想使中国依旧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蒋介石一方面下令禁止人民解放军接受敌伪投降;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内战资本,无耻地实行蒋伪合流,…  相似文献   

14.
1927年五月底,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挽救革命的紧急指示,即五月指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指责中国共产党未能执行五月指示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事实上,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汪精卫集团也开始动摇并日趋反动,中国革命进入了非常危急的时期。但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等共产国际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的形势变化认识不够,以为汪精卫政府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一方面维持同国民党党内的密切合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武装力量,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有关红军的历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许多青年朋友不禁要问,作为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的实践者——中国工农红军,其名称是怎样来的呢?长期以来,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曾有不同的论述和说法。军事历史资料表明,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产生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1927年4月,正当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和北伐战争向全国胜利进军之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其主要同盟军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为挽救革命,对国民党的大屠杀政策实行武装抵抗,…  相似文献   

16.
1926年是中国革命振奋人心的一年。当时革命力量是空前壮大,北伐战争已经开始,中国的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展开了大决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并不甘心失败,千方百计在革命队伍寻找他们的代理人。而隐藏在革命内部的反动势力,正集聚在蒋介石的周围,蠢蠢欲动,随时准备背叛革命,把屠刀砍向革命力量。正是在这样历史形势下,郭沫若经瞿秋白同志的推荐,从上海来到广州,担任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前身)的文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对比关系和具体特点,做出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最确切的分析。对于形势的不同分析和估量,必然产生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一九四八年,解放战争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即我军已经打退了蒋介石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形势的发展正如毛主席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是革命与反革命进行殊死斗争的重要年代。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对独夫民贼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围剿”,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英勇斗争。在《火》、《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第一部分《关于中国的火》等杂文中,鲁迅愤怒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杀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滔天罪行,痛斥蒋介石是凶恶的“火神”,是“随意放火的莫明其妙的东西”。王张江姚“四人帮”正是蒋介  相似文献   

19.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相继叛变失败了。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在反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蒋介石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政权对内实行封建军事独裁专政,对外卖身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激化,各种政治力量为了中国及各自的前途、命运进行了新的分化组合。中国共产党被迫离开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归于失败.同年10月,鲁迅由广东回到上海.从那时起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除临时应邀赴北平演讲外,他都生活战斗在这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也是在1927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作为挽救革命的一项组织措施,中共满洲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满委)在东北成立,到1936年6月满委奉命撤销,为新的接续组织所代替,其存在的时间与鲁迅居沪的时间是基本一致的.这里笔者要告诉各位读者朋友的是,这期间,鲁迅与满委有过许多鲜为人知的特殊交往.我们不妨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