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状况的分析,说明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揭示中国近代政治力量的更替和兴衰的历史必然性.指出适于民主的政治文化,只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逐步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的政治和政治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2.
论近代小说观念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越 《社科纵横》2006,21(1):98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近代文学也随之发生观念性的变革,由原来对小说地位的轻视变为对小说社会作用的强调。这种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西方文艺思潮冲击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大国意识的丧失有关。由此,有识之士开始寻求用文学观念的变革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的道路,从而促成了近代小说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时国强 《社科纵横》2010,25(8):91-93,100
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对于山水的态度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概括为比德说渐渐转向致利说,由作为体玄的中介渐渐倾向于独立的审美客体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埃利亚斯在《个体的社会》中指出,个人与社会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必须实现从传统的实体思维转向关系思维来探究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个人具有社会性与个体性的两大面向,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个人认同经历了传统的"我们认同"向现代的"个人认同",再向更高层次的"我们—自我平衡"的认同变迁。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近代北京传统银钱组织变迁的历史过程,并对银钱组织的制度变迁模式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企业扩张的内部动力、政府提供的制度保障以及人际关系网络是近代北京银钱组织制度变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小说观念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其以浓郁的现代性色彩,形成区别于传统小说的显明时代特征,艰难跋涉的近代化进程抒写了新小说家孜孜探索文体独立的小说理念。当今学者对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做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综合考察,就小说观念近代化的义界和时限、标志与维度、动力与机制的分析,为考究近代文化语境下的批评话语变迁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李庆霞 《学术交流》2007,(3):181-184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从文化层面分析科技资源共享难以实现的涂层源,充分了解当今中国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关键在于充分重视科技资源的重要作用。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有效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文化观念,营造科技资源共享的文化环境,创建科技资源共享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法治代表着社会进步与文明,代表着公平与秩序,代表着自由与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法治之路异常艰辛,法治取代人治障碍重重.法治的建立,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自身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顺利成长的结果.近代中国之所以长期未能建立起真正的法治,关键就在于,当时的中国缺乏建设法治的社会根据.其中缺乏民主制度的保障、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影响和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是法治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上,商业的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政治动荡、人口数量众多、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并存等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这一时期的北京商业遵循着本地市场的发展规律,因应时势,创造出了独特的北京商业文化。本文以市场为研究对象,从市场环境、商人群体、营销风格、消费形态与品牌意识五个方面论述近代北京商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政治文化塑造着政治人和政治体系的政治行为模式,从而会对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局面已经显现,这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倾向于全面与深刻,政治态度倾向于理性与客观,政治情感倾向于独立与温和,政治信仰呈现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局面。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会推动政治体系逐步迈向民主、开放和透明,促进公民权利保护的机制建设,推进中国法治国家建设,从而对中国政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的首善之区,为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和博雅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透过在京留学生的习作,分析北京语境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浸润作用及其特点,提出利用北京语境的优势,进一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少数民族语言社区的历史沿革及类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有许多少数民族社区,各少数民族社区都具有蕴涵深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风格,这些独具民族风格的语言便形成了特殊的北京少数民族语言社区。本文论述了北京少数民族语言社区的形成、发展及现状,并将其划分为世居的少数民族语言社区、工作单位少数民族语言社区、具有流动性的少数民族语言社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1949~1958年是中国制度大转型的时代,本文考察了此间北京市同业公会组织能量(结构、职能、人事、经费收入)丧失的过程,分析了其在此过程中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多项改革。土地政策方面考虑首都土地的长远发展,没收地主、富农土地收归国有,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富农的利益;建立了互助组,出现了土地不分红的高级社;在爱国增产、生产救灾以及农业税收、农业贸易等方面均制定了卓有成效的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北京婚姻家庭中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北京婚姻家庭中的夫妻平等关系没有完全确立。传统社会中的男尊女卑、妇女无经济地位现象还相当严重,典妻、卖妻、停妻再娶等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同时,城市下层民众中的姘靠现象层出不穷,部分妇女也不惜以改嫁再婚作为谋生的依靠。这一时期婚姻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变革,呈现出新旧并存、传统与近代相互交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不断实现"人民主权"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主要线索。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以政治发展的基础性、连续性、重点性三个特征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健全和完善监督方面的法律和制度,扩大选举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问题逐渐为学界所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使近代北京城市史的研究不断深化。本文从社会史的视角,对三十年来北京近代市政建设的研究加以总结和梳理,评述了学界在探讨市政建设与城市社会运行、市民生活变迁,以及城市文化演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程  黄春桥 《社会》2008,28(1):118-118
基于2005年初在中西部五省所展开的调查,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民大批进城工作的流动经历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分析发现:这种经历有助于推动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的现代化。而且,不同的流动经历所产生的这种影响的大小又有一定的区别。此外,流动这一单一因素对农村家庭消费观念现代化转变的影响又是有限的,要完全实现这种转变还取决于其他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