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嗣成作《录鬼簿》的目的是要为那些地位卑贱的曲家立身扬名和为后世的曲家提供借鉴。《录鬼簿》用以指称元曲的名词虽然很多,但内涵清晰,对元曲的曲体有着明确的界定。《录鬼簿》在对曲家加以记载和排列时,又具有清晰的历史发展意识,通过七类曲家的排列,展示了元代杂剧发展的三个时期。《录鬼簿》不仅记载了元代曲家的生平与剧目,而且在简短的评语与吊词中,也对戏曲和散曲的文体特征、功能、题材、构思、语言、音律等问题都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录鬼簿》开创了通过对作家和剧目的记载,来表达自己戏曲主张的理论形态,明确提出了剧学研究的范畴,其对元杂剧的分期也为后世的元杂剧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乐府群玉》选编者为胡存善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存在多种版本的复杂情况。爬梳《录鬼簿》诸版本著录《丛珠》的情况,可以确定《丛珠》的归属,藉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为胡存善。《乐府群玉》“编次有伦”的特点以及选曲风格与《录鬼簿》胡存善小传等材料相契合;该书张可久小令精选自《今乐府》,而后者是胡氏对张可久30年创作的精选;胡氏交游广泛,具有较高的解曲能力和编刊散曲集的经验,这些都是胡存善选编《乐府群玉》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录鬼簿》和《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研究元代及明初杂剧作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历来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者所重视。《录鬼簿》作者,毫无疑义,是元代杂剧作家钟嗣成(字继先)。但《继编》作者是元末明初哪一位杂剧作家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以下简称《集成》)中收录了这两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续编》题为明初无名氏编撰。《集成》在《续编提要》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4.
《录鬼簿续编》一书,原本未署作者姓名,亦不载序文题跋。该书最早发现于四明范氏天一阁藏书楼,系明代蓝格抄本,附在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增补的《录鬼簿》一书后。近人根据《录鬼簿续编》中所记述的一些戏曲作家和《续编》作者的往还年代,证明《续编》作者的年龄恰与贾仲明相符,以放就假定《续编》和增补本《录鬼簿》都是出自贾仲明  相似文献   

5.
周德清与钟嗣成同为元代杰出的曲学家。二人的两部剧曲论著《中原音韵》与《录鬼簿》 ,在元曲立意和文辞上 ,有大致相同的美学要求。然而 ,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笔者对此作些探究  相似文献   

6.
论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目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清三代 ,是古代文学目录学取得重要成就的时期。元代最值得注意的是马端临别具特点的《文献通考·经籍考》之集部和钟嗣成的戏曲文学专目《录鬼簿》 ,《录鬼簿》的出现对明清戏曲文学目录的繁荣产生了直接影响。明、清两朝 :史志目录如《明志》、《清志》等 ,均继续设有集部著录文学文献 ;种类繁富、数量众多的私人藏书目录 ,不仅大都著录文学著作 ,还载入许多为官修、史志目录所不载的白话小说和戏剧作品 ,弥补了正统目录的不足 ,反映了古代文学目录的新进展 ;专科、专题性的文学目录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如不少专集一书之篇目或引书的目录、专录学者个人著述的著述目录等 ,都很有影响 ;而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章学诚对目录学的理论探讨和《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空前丰富的文学文献著录及其体例完备的类序、提要等 ,更是这一时期文学目录方面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天一阁旧藏明蓝格钞本《录鬼簿》自三十年代发见以来,便得到研究界的重视,因为其中载有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所作的几十首吊曲和书后的《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都是有关我国古代戏曲史的珍贵资料。但是关于此书的来源、估价及《续编》的撰者等问题,一直存在着看法上的分歧,其中如称天一阁本为“贾仲明本”《续编》也是“贾仲明编”,迄今在一些文学史、戏曲史的著述中还很流行。其实这种看法缺乏确凿的证据,疑窦甚多。这里我想指出一点异议,希望能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元曲家有两个刘时中。一见于《录鬼簿》。一见于《录鬼簿续编》。但是自清代以来的有关记述中却多将两个刘时中混为一人。直到一九八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元曲纪事》(王文才编著)刘致条仍云:“考《录鬼簿》列时中于前辈名公,《续编》又复重见”,并依诸多文学史之误,承袭清人顾嗣立《元诗选》之说,谓刘时中待制初仕永新州判。其实,刘时中待制系《录鬼簿》所载之曲家。其人名致,字时中,原籍系山西石州  相似文献   

9.
(一)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生于至元十三年(1275),卒于至正五年(1345)之后不久。古汴(今河南开封)人,长期侨居杭州。据《录鬼簿续编》记载,他“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著《录鬼簿》,实为己而发之。”在《录鬼簿》这部寄托着“浩然之志”的怨愤之书中,他一反封建传统观念,把当时地位低微的戏曲作家与“圣贤之  相似文献   

10.
昆曲在明末清初经历了“苏州派”、“南洪北孔”的洗礼后进入了鼎盛。清雍正、乾隆二朝,苏州老郎庙已为“梨园总局”而成了清廷“南府”与苏州梨园的纽带。这一时期苏州昆曲理论也瓜熟蒂落,进入了综合、归纳与提升时期,与表演艺术一起有机地架构了昆曲博大而瑰丽的艺术殿堂。然而,数以千计的表演艺术家却被历史所堙没。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在一些零星的史载、碑刻中见到他们的芳名,虽是凤毛麟角,却仍不失为戏曲《录鬼簿》的又一篇。  相似文献   

11.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但没有唐诗、宋词留名传世的作家作品多,并且,元曲作家队伍几乎成了须眉的世界,在《录鬼簿》所录的一百五十余人和《太和正音谱》所录的一百八十余人中没一个女曲家。然而,我们翻阅一下资料,也觉裒然成帙,并且女曲家以妓女为中心。虽没有象蔡文姬、朱淑真、李易安这样的大才女,也没有象黄峨、徐媛、吴藻这样  相似文献   

12.
(一) 刘时中(约1310——1354),江西南昌人,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佚名《录鬼簿续编》著录。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代马诉冤》套曲[新水令]的首曲是“世无  相似文献   

13.
虽然关于元剧产生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或曰金代,或曰蒙古时期,或曰元代。但是,对于关汉卿在元剧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却有着一致的看法。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关汉卿列于“前辈才人”五十六人之首。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初为杂剧之始”。朱有燉《元宫词》也说:“初调音律是汉卿”。  相似文献   

14.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是谁的问题,好象已成定论,无疑地是王实甫了。其实不然,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讨论清楚,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疑问。例如:古人、今人认为《西厢记》是王实甫所作的证据,都是根据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的记载来的,那么这两部著作关于《西厢记》作者的记载的可靠程度如何呢?再如:关汉卿所写的《中吕·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在元剧作家中,辈份最老、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可谓元杂剧的开山祖师。元人钟嗣成在《录鬼簿》中,把他放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指元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中的第一位。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称他为“杂剧之始”。在元代,人们往往以他的名字来赞誉那些成  相似文献   

16.
昆曲在明末清初经历了"苏州派"、"南洪北孔"的洗礼后进入了鼎盛.清雍正、乾隆二朝,苏州老郎庙已为"梨园总局"而成了清廷"南府"与苏州梨园的纽带.这一时期苏州昆曲理论也瓜熟蒂落,进入了综合、归纳与提升时期,与表演艺术一起有机地架构了昆曲博大而瑰丽的艺术殿堂.然而,数以千计的表演艺术家却被历史所堙没.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在一些零星的史载、碑刻中见到他们的芳名,虽是凤毛麟角,却仍不失为戏曲<录鬼簿>的又一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戏曲风格论的形成历史。元代,戏曲风格论应运而生.燕南芝庵的《唱论》对戏曲演唱风格作了最初探讨,钟嗣成的《录鬼簿》对剧作家风格进行了最早的美学思考。明清两代,戏曲风格论大大发展。朱权《太和正音谱》首倡戏剧风格论,论风格重视作品思想内容和曲雅的艺术特色,归纳了多种戏剧风格类型。何良俊《曲论》注重于戏剧作家个人风格的研究。他们为戏曲风格论的形成做了拓荒、奠基的工作。直至王骥德的《曲律》才使中国戏曲风格学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8.
钟嗣成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贡献的戏剧史学家和戏剧评论家,也是剧作家和诗人。他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写成的《录鬼簿》,可以说是我国戏剧史的开,创之作。在这部连《序》带《题词》在内也不过一万字左右的著作中,它第一次高度地评价了我国元代杂剧作家,保存了最丰富的元杂剧史料和金、元文学史料,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他们的作品。在元代,人们就以“古怪新奇”赞扬《录鬼簿》的勇于创新,以  相似文献   

19.
杨景贤的存世的著作有《刘行首》、《西游记》杂剧二种,散曲数首。我们拟将这些作品在《杨景贤思想资料》中,详加选注。其中散佚的,或存片言只曲,或只存剧目,但从取材中可窥见其哲学社会思想的,作了些注释,并且作了必要的考证。杨景贤剧作,其见于《录鬼簿续编》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元人《录鬼簿续编》一书的发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才有了明确定论。但自20世纪代八九十年代起,关于罗氏籍贯的争议再起,先是"罗贯中太原人"误写说的提出,然后是山东学者"两个太原"的论定,再到近年"两个罗贯中"的提出。这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很有必要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