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殷”、“商”之名,均由地名而来,分别得自于殷商民族和殷商王朝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国名、朝代名的“商”得名干漳水流域,时在商族建国之前;而“殷”得名于安阳附近的“衣”地,时在盘庚迁都之后。在殷墟甲骨文中,商代国名、都名皆称“商”,不称“殷”,而后世称之为“殷”、“商”或“殷商”。文献中的“殷”名与“商”名纠葛搅扰,不可强分。盖“商”乃当时人的称法,而“殷”及“殷商”互称是用人及后世文献的称法。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奚洁人“意识形态”、“文化”、“精神文明”这三个范畴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都属于“社会意识”所讨论的领域,但是它们的内涵与外延还是有区别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甲骨文农作物“稻”“黍”“来(Lai)”“Yi”“Da”等字着重就甲、金文直至隶、楷,参照传世文献进行了共时的、历时的综合分析,理清它们的演变情况,作出新的考定。  相似文献   

4.
略论“商标”与“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和“品牌”是近年来使用极为频繁的两个概念。在涉及商品的牌号时,有的称“商标”,有的称“品牌”。在涉及牌号的无形资产价值时,有的称“商标评估”、“商标资产”、“商标价值”,有的称“品牌评估”、“品牌资产”、“品牌价值”。而不少时候,两个概念被交替使用,忽而“商标”,忽而“品牌”。那么,这两个概念是否完全等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些差异?这是一个最易混淆的问题,也是最难说清楚的问题。但是,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现实上讲,这两个概念都需要澄清,因为恰恰是对这两者缺乏科学把握,致使不少企业在无形资…  相似文献   

5.
新写实、新状态、新体验“三新”小说是“后新时期”诸多“新潮”文学中,三种“新”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写作方式。本文分析了“三新”小说产生的文化语境;分析了“三新”小说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传统现实主义以及新时期文学中先锋、新潮小说所运用的具有西方现代派意味的,从叙述方式到写作内容完全“私人话语”的写作方式的异和同;分析了“三新”小说的“新与旧”的区别,指出了“三新”小说力图打破艺术与现实,精神与实际的分离感、隔膜感,表现出的很不相同的对世界、对自我主体的体验、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小说作为一种精神提升的可能性展示,“三新”小说的艺术价值以及其艺术价值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6.
“达瓦孜”。维吾尔语又称“达尔哈奇克西”,意为上高架踩大绳。我国汉文文献称“绳伎”、“走索”、“绳舞”、“高嬗伎”、“戏绳”、“履绳”、“[纟亘]戏”、“踏索伎”、“走软绳”、“绳技”、“踏绳”、“踏软索”、“走绳”等。这一高难度惊险的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并日趋成熟。不仅是使用的道具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同,在演出的技巧上也不断有新的突破,成为灿烂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支耀眼的奇葩。它先被列入“百戏”,后又编人“散乐”,晋以后称之为“杂伎”。  相似文献   

7.
方回论“格高”与“圆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回评诗首推“格高”,自称“格高格卑”之论为其所创。其实,“格高格卑”之论并非方回所创,而是在宋人多以格论诗的背景下形成的。方回诗风崇尚也并非单讲“格高”,而是“格高”与“圆熟”互济。本文探讨了“格高”与“圆熟”的来处,分析了“格高”、“圆熟”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认同”(Ideing)理论,研究“伤痕”、“反思”小说作家中的“右派作家”的“革命”认同,认为它的形成与突显,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认同历史、社会意识形态转型、作家的个人生命周期及身份认同密切相关,而且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作家的“知识分子”认同,从而制约了他们的文学活动,使他们的“话语讲述”难以超越当时的“革命话语”。  相似文献   

9.
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女性公民们自然忘不了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于是,“巾帼英雄”、“女强人”、“女村民”、“女市民”、“女明星”、“女健儿”、“女军人”、“女教师”……凡“女性者”,皆以不同方式纪念这一节日。她们或尽展风姿、或尽展才情、或尽展心智、或尽展嗜好、或尽展组织才能.…..让这一天的欢乐和喜悦永驻在心底,  相似文献   

10.
释“士”“寺”郑慧生甲骨文里有等字,它们表示雄性的牛、羊、豕、鹿……象阴茎,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后来这些字统统作牡,羊、豕、鹿归类于牛,变为士。牡字的偏旁就是“士”。《说文解字》说“牡,畜父也,从牛土声”,“土声”之说是错误的,这一点,段玉裁已经感觉到...  相似文献   

11.
李永胜 《天府新论》2015,(3):120-124
马利坦的“诗性认识”理论全面论及了“诗性认识”的对象、“诗性认识”在灵魂里的深度、“诗性认识”的活动机制及其表达方式。以此分析中国的“意境”学说,可以发现:“意境”表现了人和自然在精神本体上的统一状态;从艺术风貌来看,“意境”呈现出了“韵味无穷”和“情景交融”的特征;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意境”采用了“虚实结合”手段。通过“诗性认识”理论,中国“意境”学说的本质和美学特征可以得到更为完整和清晰的阐释,而中国的“意境”学说也为马利坦的“诗性认识”理论提供了艺术上的根据,两者通过彼此获得了另一个阐释的维度。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是我们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国情三个方面论证了“德治”和“法治”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才是治国之上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从加强法制建设,促进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法制化;加强道德规范的研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道德建设,使“法治”和“德治”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4月3日,在台北的“开南商工”操场,国民党副主席、台北市长马英九正式当众宣布角逐国民党主席,正面挑战国民党副主席、“立法院长”王金平,这标志着“王马之争”公开化、表面化。尽管两人都公开宣布把这次主席位子之争定位为“君子之争”,但由于这场“君子之争”关乎国民党的命运以及台湾政局的走向,自然而然就充满了“火药味”。  相似文献   

14.
要想弄清孔子的“天命”和“矩”的真义是什么,先要知道孔子对待周礼究竟如何。“因材施教”被《现代汉语词典》1375页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很显然,“因材施教”的“因”即”针对”。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股礼,所报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因于”即“针对着”。“因于”的“因”与“因材施教”的“因”同义,应注为“针对”。孔子的上一席话可以译为:“商朝针对着夏朝的礼〔进行改革〕,所废除的和新增的,是可以知道的;…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很少有注家解释。近有一书释道:“蜀地江山景色虽美,然玄宗倩伤无心观赏”,比较滑稽。其实这两句的关系,前是兴句,后是应句。问题是兴句中的“碧水”、“青山”,是纯粹写景,还是传达一种主观的悲情?如是前者,那么这“碧”和“青”,当如“春水净如僧眼碧,远山浓似佛头青”(林通《西湖》)和“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颜色字,均表达景物的美感。如是后者,那么在这“碧”“青”颜色的后面,尚积淀着一种传达离别情伤、寂寞凄苦的特定的文…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里,“作”与“做”,不仅同音,而且意义上也有某些微妙的联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少人常常将它们混为一谈。那么,这两个字究竟有无联系,它们的区别又表现在何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这两个字的历史渊源和用法,并祈大家指正。一、“作”与“做”的历史渊源“作”字的字形出现较早,它在上古时代的《论语》、《诗经》、《楚辞》等经典著作中已经出现。《说文解字)}中“作”的字形是聪,基本义是“起也”,就是站起来的意思。随着词义的发展演变,“作”的意义概括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分为两个大的义项①:(-)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理论界。学术界对于“什么是‘认知”’、“什么是‘认识”’、“‘认知’与‘认识’是什么样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对于澄清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给人以较大的启发。笔者也想就以上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各位同仁。 要搞清楚“认知”与“认识”的关系,首先须搞清楚“认知”与“再认”的关系。在我国心理学研究进程中,“认知”与“再认”曾经是同义词,但随着西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我国学术界基本上已经不再把“认知”和“再认”看作是同义词。“认知”和“再认…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古代文论中重要的理论范畴,“风骨”与“风格”同中有异。“风格”是必然有的,而“风骨”只具有可能有的或然性。风骨不是风格。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它代表了刘勰对艺术美本质的一部分认识,是刘勰对创作、批评提出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涵盖力,但不具有划一风格的作用。将二者混同,与在汉语中“风格”一词的原始意义以及作为传统诗学范畴的“风骨”自身逻辑形态不稳定带来的意义歧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论述的方便,有必要首先对“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加以界定。目前,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文章不断地见诸报端、杂志,其中,个别文章在论及“效率’与“公平”时,却脱离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本来含义。其实,这里的“效率”、“公平”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效率”、“公平”,而是专指我国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关于这一点,权威的文件已经写的很清楚:①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在分配制本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②1993年…  相似文献   

20.
《南方论刊》2012,(6):I0033-I0033
今年以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力抓文化建设,成绩斐然。该院创办的纯文艺性自办内刊《乐道》已于5月上甸正式面世,开办的系列知识讲坛“问道”已隆重举办两期,目前正在着手准备第三讲。“乐道”与“问道”如同两枝奇葩,是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鲜明提出的“简单生活、快乐工作”理念的承载和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