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冰峰 《社区》2022,(8):51-51
“北区办文明社区张书记:您辛苦了!”这是一封感谢信的开头,张秀丽对着这封感谢信流下了眼泪。这是她奋战在一线十五天第一次流泪,她说只要能真正为居民做些事情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2.
我在1977年出版的《藁城台西商代遗址》的小册子中,对台西遗址M112出土的铁刃青铜钺做了一些论述,当时的观点是不偏不倚,“认为钺的刃部是陨铁锻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熟铁”。这本小册子出版不久,夏鼐先生来信批评我,应该维护北京钢铁学院的再  相似文献   

3.
自本公司“转让辅鱼秘方”广告在全国推广以来,反馈十分强烈。目前已收到近百封感谢信,安徽省凤台县刘光余来信说:“按照贵公司寄来的资料制作鱼笼,真是名不虚传,你们指定的方法果真成功。我每天一人一次就捕捞100余斤,纯收入200余元。  相似文献   

4.
李沅  宁客宣 《金陵瞭望》2007,(6):F0003-F0003
3月11日,一封特殊来信从南京飞到了北京的全国两会上,收信人是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信的落款是“东北24名莘莘学子及12名家长”,并附有家长们的集体签名。原来这就是一星期前南京爱心接力迎考的孩子们,在考完试以后写来的感谢信。  相似文献   

5.
一鲁迅在“五四”启蒙运动中间,集中地批评了“国民性”中的不少“坏根性”(《两地书·八》),这种批评是他终其一生都在进行的。他在30年代回亿(《阿Q正传》的创作时,依旧十分肯定写作动机“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的”(《伪自由书·再谈保留》)。他于逝世前不久,“还在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支那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  相似文献   

6.
意境全息说     
艺术作品的意境具有全息性,它是以时空符码为核,以心理感受为晕圈组成的一元n维(n﹥4)多链混沌(chaos)状态。批评也应是全息的。全息批评建立在极性批评和去极性批评两种片面的基层之上。极性批评(polar criticism)是单一维度的无限伸展的批评,极性批评之间是互荣互补而不是排斥同化关系。理性批评建立在极性批评基础之上,是对极性化、个性化的极性批评进行去极化(depolarize),至少是两个极性的双向综合。全息批评的操作方法包括“白璧无瑕”、校雠重建和作品定位等。“白璧无瑕”即以挑剔的职业眼光矫正不足,擦掉白璧之瑕;校雠重建即依据本体、客体、主体以及各种历史条件对文本残片进行校雠、考证与具体化;作品定位(position)即批评要确立作家作品地位,就不仅要为作家的每一件作品定位,而且要为他的所有作品定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和中国画》中,钱钟书说过;“我有兴趣的是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批评的对象是艺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批评存在的理由是批评会“讲话”,艺术保持“沉默”。诗人写诗,但他不解释他的诗,批评则代艺术作品说话,生发出思想的总结。某种意义上,批评就是批评家和本文关于终(?)价值(关怀)的一次次对活。当然批评需要“慧悟”而不是“穷研”,“体察”而不是“学识”,“心印”而不是“注解。“神解妙悟”,能觇人情而征人心,”“光未申之义也。”以诠释  相似文献   

8.
雷纳·韦勒克(R·Welleck)是当代驰名欧美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比较文学和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渊博学者。论基本立场,他属于“新批评”(指英、美“新批评”.下同)的“耶鲁学派”,但是与该学派的其他批评家相比,韦氏在批评(特别是后期批评)实践中较少囿于一家之见,而能以宏观、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他主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有区别又有联系.他的批评著述,往往既含文学理论,也有批评史,还有对于批评的批评.其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学批评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文学批评活动贯穿几乎整个20世纪,经历由认同批评到政治化批评,再到自由民主批评等发展阶段。由于丁玲身上永难磨灭的“五四”精神印记,她的文学批评即便在充满政治化大批判的极“左”年代也始终葆有鲜明的人道情怀、现实关注及独立自主与诗性发现的“五四”精神。这既是现实形势发展和文学创作演变在批评中的反映,更体现了丁玲对“五四”文学精神的执著坚守,给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展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假报道。有些署有作者姓名地址的“良种良法”、“栽培经验”等文章严重失实,名为报道,实为变相的虚假广告,是对报刊社和读者的欺骗。(二)假赞扬,有的种子经营者打着“夸报刊”“赞报刊”的幌子,向报刊社投寄所谓的“引种致富感谢信”,谎称通过报刊广告引进某品种,几个月收入几万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以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分析评论文艺作品视为“最高标准”,别林斯基把美学的批评与历史的批评的结合视为“最好方法”。然而我国学术界对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根本层面的美学批评重视不够,一些重要的文艺批评论著或教科书都不讲美学的批评,或把形式主义批评当作美学批评来讲。本文论说了美学批评是文艺批评的第一要务,美学批评的基本功能(释美与评美)以及对艺术美的形态与形式的批评诸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九年第4期发表的林志浩同志《通达彼岸的“桥梁”》一文(以下简称林文),重新评价了三十年代出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瞿秋白同志的杰作《〈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林文对《序言》的所谓“不足之处”作了所谓的“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以指出它的所谓的“缺陷”。然而,林文的这些批评,对整个《序言》的再评价,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巴赫金的“技术”思想出发 ,对其“复调理论”和“狂欢化理论”给予了定位 ,并对其表现出的“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 ,在巴赫金的文论中贯穿着他对“技术”问题的思考 ,依次表现为他的“艺术中的技术”概念的提出、“超语言学”的理论建构和他的“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实践。“复调”和“狂欢化”作为其中的代表充分体现了“超技术 (语言 )”批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这里讨论的,并不是关于诗的批评,而是以诗的艺术形式出现的批评。由此进行的探讨,也并非这种批评在思想内容上的估价,而在于它们理论形态上的贡献和特点,以资对古代文学批评形态的进一步研究和认识。 大概再没有比古代中国更看重诗了。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论语·李氏》)“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在周秦时代,诗就贯穿在古人的哲学观念里,渗透在先民的行为方式中。既有献诗陈志的,又有赋诗言志的;既有教诗明志的,也有作诗言志的。诗,构通着上与下的信息,调解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一方面可以抒发自己的意志、情感,一方面又可以采来观照民风,引来酬酢社交,“是故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礼记·仲尼燕居》)以诗乐歌相语,大概是最为文质彬彬的社交方式。看来,汉民族对诗早就有着极其透彻、机智的灵  相似文献   

15.
本刊今年第1期“老区呼声”栏发表本刊编辑部调查报告《老区乡镇卫生院问题严重亟待解决》后,反响强烈。四面八方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来电来信来稿,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见、评论或读后感受,一致认为这个调查搞得好,文章写得好,问题提得及时,确实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本期特将“源流传送”栏位置前移,以重要版面选登、摘登部分有代表性的来稿(包括动态)。为促进认识的深化和问题的解决,我们打算再提供篇幅,继续反馈这篇调查报告的有关信息,以至展开讨论。欢迎来信来稿,继续垂注。  相似文献   

16.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最近在一家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为胡适辩诬——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和“问题与主义”的再认识》(《炎黄春秋》2005年第7期)。文中说:“当年对胡适的批判,完全是背离实际的诛心之论。”“至今仍原封不动地照搬四十多年前的观点者还大有人在,很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还胡适以本来面目。”从我这个孤陋寡闻的青年学子来说,接触到一些有限的报刊网站,感觉恰恰相反:为胡适大唱赞歌乃至吹捧到无以复加程度的倒是大有人在!有人甚至断言,说21世纪将是胡适的世纪。这些暂且不去说它,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实骂"与"虚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骂人”(指文明、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或批判 )现象是“五四”时期及以后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产物。鲁迅在文坛的“善骂”是出了名的。他能以敏锐的目光 ,透过粒米见大千 ,透过现象抓本质 ,“骂”出了形而上的文化层面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研究中,关于词与词组的界限如何划分的问题,讨论了半个多世纪也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最近,陆俭明先生《名词性“来信”是词还是词组?》一文(见《中国语文》1988年5期。以下简称陆文)认为,“你的来信”中的“来信”还是处理为词较好。可是在实践上,不论是用同形替代法进行分析,还是用延伸扩展法进行分析,都会得出“来信”是词组而不是词的结论。为了弥补分析方法上的这种缺陷,陆文提出了把“来信”放到“现代汉语整个语法系统”中去考察的方法,即从“句法”的角度和“词法”的角度去进行考察。所谓的“句法”,陆文是指在“现代汉语里,动词一般不能直  相似文献   

19.
来信周新城老师:去年刘国光老师就高校经济学教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谈了许多重要意见,其中谈到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评了西方经济学泛滥的现象。我和周围的青年同学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在学术界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去年12月8日《社会科学报》上刊登了一篇某个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家写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再思考》,提出反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主张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他又公开主张马克思主义应该与西方经济学并重,共同作为指导思想,认为“从一统天下到两家并重,在中国的具体…  相似文献   

20.
伊莱恩·肖沃尔特 伊莱恩·肖沃尔特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批评家之一,因此,她的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下面我想考察一下她关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两篇论文,《走向女权主义诗学》<1979年)和《荒野中的女权主义批评》(1981年)。 在第一篇论文里,肖沃尔特把女权主义批评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读者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权主义批判”(femi-nist critique);第二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作家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性批评”(gynocritics)。“女权主义批判”探讨男作家的作品,肖沃尔特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批评“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臆说”。然而,这种批评运用“怀疑论”的方法去研究文学文本,似乎与肖沃尔特第二种类型的批评完全不同,因为在“女性批评”的基本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女性艺术创造的心理动力”和“个别作家作品的研究”,而且还发现了“妇女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