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观察(上海)》2013,(2):14-15
托克维尔和他的代表作《旧制度与大革命》何以在中国突然蹿红?无非,许多人从该书所反映的法国大革命前的情形中依稀看到了当今中国的影子。特别是,按照托克维尔的分析,法国的经济繁荣反而积累了引燃革命的因子。而今天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发展较快,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也在积累。 相似文献
2.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9)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第七章开篇就说"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绝对统治,这种统治之所以是绝对的,是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反抗不了多数。"此即为多数人的暴政。多数人的暴政是指片面地强调民主,以维护多数人的利益的为幌子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民主"不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不是少数人必须服从多数人,这只是片面的"民主","民主"应该是提倡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也保障少数人的权益,否则就是"多数人的暴政"、就是"以多数人的名义镇压"。允许少数人不同的意见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4.
栗维 《社会观察(上海)》2013,(2):16-19
近来,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突然洛阳纸贵,坊间也冒出无数书评和读后感.其中,托克维尔戴着各种面具出场:时而是自由战士,时而是反腐先锋,时而是改革谋士,但始终是一个中国政治评论家,对从晚清改革到当代唱红打黑等种种问题发表看法.在杜甫、元芳之后,托克维尔很忙! 相似文献
5.
赵生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2,(9):69-69
醉花间毛文锡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注①:鸂鶒(xi chi),古书上指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又称紫鸳鸯。开篇休相问,起得突兀。从表达习惯上说,似有交代不清之嫌,但这里却通过先果后因的方式,将故事情感渐次展开。仅在一韵之内即把前因后果叙述清楚,不作过多悬念;紧凑利落,大有言少意多且又曲折婉转之妙。 相似文献
6.
雪小禅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0,(8):34-35
他是3岁那年丢的。父亲带他去公园,上个卫生间的工夫,让他等着,出来,人就没有了。一个女人给了他一根棒棒糖,说:走,带你去找你爸爸。他就跟着走了,这一走就是12年。 相似文献
7.
8.
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0)
With Tocqueville’s approach to what he encounters in America,this essay explores the same existing elements in jazz and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appear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azz. 相似文献
10.
11.
殷之光 《社会观察(上海)》2013,(3):34-36
美国的革命为美国梦提供了思想资源,同样,中国的革命与发展经验也必须成为构造我们中国梦的基础。1933年,《东方杂志》要全中国的人们在新年做一回好梦。在梦里不少人向往着世界大同,田园安居。80年后的今天,似乎又有中国人在做着同样的梦。虽然这种梦想不再是归隐山林,世界大同,但却一样希望有一丸制度的灵丹妙药,能毫不费力地化解一切困境苦恼。无独有偶,1931年的美国,詹姆斯·亚当斯在劳动节那天,也做 相似文献
12.
13.
KK是医院肿瘤科的一名小护士,20出头,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她除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之外,还主动请同事介绍她到社工部做义工。我们进驻医院不久居然就有一位医护义工主动“送上门”来,真的让我们喜出望外,而KK总是事无巨细“有求必应”更让我们感动。 相似文献
14.
15.
16.
江雁南 《社会观察(上海)》2011,(8):57-59
“你有没有发现这里像世博会的展馆,都是临时性的建筑。”上海汽车城总经理荣文伟指着这个刚刚落成一个多月的全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的试乘试驾中心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7.
18.
19.
2月15日,苹果公司发布《2010年供应商责任报告》,令两年前的苏州联建科技"正己烷中毒"事件再度浮出水面,并受到广泛关注。两年前的"正已烷中毒事件中,联建公司总共发现有137名疑似正己烷中毒"的员工,后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完成了工伤等级认定,基本上是七至十级伤残。随着相关信息的逐步披露,目前这些中毒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在于:第一,一些中毒员工表示, 相似文献
20.
贾双林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5):51-53
民国法学界元老王宠惠,终其一生都在维护他亲手为民国缔造的法统大厦,但往往力不从心。在王宠惠的内心深处,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见到披着合法外衣的独裁政治登堂人室的。钦字第一号大学生王宠惠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出生于香港。1895年,王宠惠于北洋西学堂(今天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