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本文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化与内涵特点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详细的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或社会的文化认同和传统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文化价值。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非遗传承人才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基点,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数字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产物,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齐齐哈尔市、黑河市为例,论述了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黑龙江省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并对其保护与传承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结晶,是该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为了延续民族古老文化的生命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得以长久保存并继续发扬光大,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有责任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篇文章对湖北民间艺术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智慧结晶,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以及生活经验值得大力发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质上是对民族特性的价值保存。论述了如何能够更好的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高校中传承下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武汉市重要精神财富,通过研究发现,其保护传承离不开制度建设,并可以从制度、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着手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日益深入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现阶段显得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过程中,存在形态、性质和保护要求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很大的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用整体性原则来作为衡量和要求类别繁杂、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尺”。整体性原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对文明古迹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是其主张的“内容观”和“环境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整体性原则在实际保护中除了遵守“内容观”和“环境观”以外,更应该在“文化生态观”和“功能观”等方面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也是最终目标。现如今,政府的立法干预、学校的教育传承和市场的重点开发都无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保护,最后,民间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的路径。民间并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载体,要想实现原生态保护的目标,必须通过民间组织这个重要载体,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上日程[1]。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世代相传、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的民族民间文化。当前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面对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清醒的文化自觉,努力推进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与国外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在静态、活态、多维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合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和策略:加强课程建设;创新传承方式、传承内容;建设师资队伍;拓展传承形式等,进一步拓展我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使中华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由汉族这一主体民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留下了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笔者重点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媒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的传承与保护,展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最为悠久的文明成果之一,存在的形式也多样化,梁家鹦垴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保护与传承上也存在严重不足。鉴于梁家鹦垴拳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梁家鹦垴拳为例,采用走访与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综合性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高等院校教育与梁家鹦垴拳合作传承的人才培养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更是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深远广博,这样独特的民族风貌使我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独树于世界民族音乐之林。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重视,我国民族文化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与现代高等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对全面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陕西红拳进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发展现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面的陕西红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环节。对此,本文在重点分析陕西红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陕西红拳在未来的传承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陕西红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在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改革。当前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保护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文本主要从近几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研究,并且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进行研究,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项目越来越多。这一现象表明,各国对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提高了重视程度。但另一方面,则说明非物质类型的文化正逐年减少或是趋于毁灭,有些较具特色的音乐形式随着老艺术家的逝去正逐渐消失。因此,加强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对其传承和延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活态文化,其传承人作为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民间文化的地位愈显衰弱,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本文以仙居花灯传承人李湘满为例,探究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渝东南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在渝东南各民族中达成共识,即怎样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建立一套长远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积极争取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传承人制度,进行文艺推广交流,依托高校师资及课程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方法来传承和抢救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