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途径与办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也叫劳动资源或人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有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一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该国具有劳动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失业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失业及其治理袁志刚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济资源大大过剩的国家。同时,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劳动人口供给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每年都会有无法安置的失业人口的出现。在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增长舒元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2年我国的劳动力总数为6.99亿人,为全世界劳动力总数的30.5%。①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我国经济的高度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  相似文献   

4.
劳动适龄人口,是总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适龄人口的状况不仅关系到经济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对我省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所反映的有关劳动力资源状况,初析如下: 一、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1990年人口普查全省劳动适龄人口为4193万人,比1982年人口普查时增加671万人,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资源,即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符合劳动年龄(我国的劳动年龄规定为:男16岁—59岁,女16岁—54岁),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告诉我们,劳动力只要同一定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就能创造出大于自己消费的社会财富来。而社会经济要获得持久快速的发展,必须做到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主要的要求就是尽最大可能使社会上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最佳方式相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劳动力能否与生产资料结合以及结合的有效程度,则受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生产资料物质基础、劳动组织管理、经济发展规划、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的制约。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是联结经济发展快慢、生产率的高低、人们收入和  相似文献   

6.
入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人口素质、数量及人口管理的挑战,对资源开发利用的挑战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将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劳动力输出是有效配置劳动资源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但我国的劳动力人口输出不仅存在着规模小、地区间不平衡、文化素质不高、健康受到威胁等问题,而且存在着对外劳务法律制度不完善、权益保护法律意识不强、对外劳务合同内容不规范、对外输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的劳动力对外输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政府完善劳动力对外输出的法律体系、完备劳动力对外输出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加强外派劳动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提高劳动力对外输出层次、营造对外劳动力输出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动力输出省份和“民工潮”的发源地之一。由于外出打工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劳动力异地转移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市场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构成改变,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使农村劳动力出现持续逆向转移。如何认识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趋势?如何选择既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又符合我省贫困地区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式?如何扩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具有现实意义。一、劳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红利"开始发生变化为基础,阐述与分析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指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边际效率逐步递减的趋势,劳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具发展空间。本文还指出,在我国高速的经济社会进程中,三次产业产值与劳动者结构存在着"非均衡",以及呈现经济增长率高、劳动弹性低的反向变化,构成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条件。为此,我国需要像资本投入导致技术水平层次的变化一样,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力质量,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都市区作为重庆经济的核心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对人口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而人口就业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准确把握劳动力供求变动趋势十分重要。为此通过模型运算,对2000-2020年的都市区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的供求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下岗失业的成因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引起失业增加的供给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劳动力存量的多少,二是劳动力增量的变化。从总量来看,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八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5630.33万人,而“九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净增加人数为5123.75万人。据有关专家估计,2001—2010年要净增劳动力3000万人,2011—2020年还会继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8.5亿人,以后才会减少。从劳动力存量来看,有显性失业人员900多万,隐性失业人员300…  相似文献   

12.
我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世界近代经济发展证明: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已成共同的趋势。在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率成倍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和转移,部分农业人口与耕地的分离,是必然的,也是历史性的进步。除此,城市企业的改革,也必然造成劳动力的过剩,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如何使剩余劳动力为社会创造财富?本文就剩余劳动和劳动积累方面的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封建时代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 在一些研究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代论著中,对于人力资源这一概念都有自己的解释.例如,"人力资源,也就是劳动力资源,或称人手.它是由全部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那一部分人口构成的.""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存在于人的自然生命机体中的一种国民经济资源,它以人口为存在的自然基础."其他一些论著中还有一些解释,这里不再列举.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是经济未得到应有发展的结果,也与人口因素的变化主要是劳动力过快增长及其内部构成不尽合理密切相关.本文依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其它有关统计数据,对影响兰州地区劳动就业的人口因素作以下简要分析.一、人口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着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虽然人口出生和成长为劳动力有相隔16年的时间差,但如果总人口增长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那么劳动适龄人口也随之较快地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兰州市的人口为357393人,到  相似文献   

15.
谈上海劳动力市场面临“青年赤字”的冲击周海旺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量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总的人口规模及由此决定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二是适龄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三是参与劳动的人愿意选择提供的工作时间长短。劳动力的供给有主观能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像...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在劳动投入中提高了劳动的质量,增加了劳动的复杂程度,也就增加了实际的劳动供给,导致产出增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然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实际体现着人力资本的一种积累,因此从投入和产出的意义上看,推动经济增长的是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但是,人力资本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 一 学术界经常用人力资源概念.这对经济、人口等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但是,人力资源,一般来说既指自然人力资源,又可以包含人力资本资源,它是一个概括性的范畴,如果要反映劳动力素质的程度,应当引入人力资本,因为资本是一个反映价值量的概念。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劳动力素质实际是人力资本价值在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已由对旧体制的单方面突破转入了总体配套建设新体制的阶段。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应当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用工行为的劳动管理体制。培育和建设我国劳务市场是建立新的劳动管理体制的必要条件。一劳务市场并不是作为一项劳动制度改革的措施出现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我们可以从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劳务市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地遇到各种“经济陷阱”其中“就业陷阱”就将随着人口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而呈扩大的趋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同是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劳动力又是一切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因为劳动者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决定着经济效率的高低,所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关键是要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C:V)的理论,就充分揭示了劳动力资源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19.
人口文化素质与劳动力就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较低,且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在民族地区十分迫切,而其关键在于立足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及其需求来开发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杨锦琦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1、待转移劳动力数量巨大。据劳动部预测,1996———2000年间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600万,以现有的农村劳动参与率(71%)计,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量将达到54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