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传统女德教育虽因晚清女学堂的创立而出现缺口,却并未完全退出新教育的课堂,且在相当程度上为新学界所刻意奉守。特别在男女交往、恋爱婚姻一隅,女性的态度尤为持重。本文拟在20世纪初新学界对于"自由结婚"的理解上,以相对开放的南方为背景,进而着重考述、评析1907年发生在相对保守的北京女学界而哄传海内的一件男女学生通信事件,借以探讨新学界在男女交往中自觉的边界设置,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晚清女性在新教育与旧道德之间依违离合的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提取晚清四大期刊小说中有关女性叙述的文本资料,从晚清文学作品塑造女性新形象、新品质(包括被赋予新内涵的旧式女性)、以及晚清男女两性在对女性问题思考的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入手,分析晚清女性的生存发展状况,审视在社会重大变革时期小说关于女性的想象与表述。  相似文献   

3.
晚清女学生同时拥有闺秀和新女性两种不同的身份。一方面,她们是来自士绅家族的闺秀,幼受庭训,接受过良好的古典文学教育,遵守传统女德观念;另一方面,女学兴起后,她们又进入女学接受近代女子教育,被塑造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拥有启蒙女界的自觉意识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在女学生繁荣的写作背后,两种身份并存共生,分别于公、私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又在道德层面实现了新旧两种身份书写的互动与融合。晚清女学生写作背后的身份认同与自我建构是晚清女性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身份认同的缩影,她们的努力与尝试体现了女性智慧与女性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晚清以国民改造为目的的新小说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传统小说女性迥异的"女豪杰"形象.这类女性为救国救民崇尚革命暴力,甚至抛弃贞操、家庭、情欲,泯灭其性别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想像性.此种"女豪杰"形象不仅表达了晚清先进知识分子希望女子能够和男子一样肩负起天下兴亡之重任的迫切要求,更为引人深思的是,"女豪杰"这类理想女性,开启了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想像的雄化叙事.这种文学叙事昭示出中国妇女的自由独立解放并非是一种平等人权意义上的个体人性权利的获得,而是从属于救国大业的、与国家的独立解放密切相关的集体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女权思想史上,王妙如是一个不应被遗忘的名字。小说《女狱花》在晚清取资西方、奉“天赋人权”为女权理论圭臬之际,以佛教的“男女同尊,究竟平等”为理论根基,同时糅合大乘佛教“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道”精神,秉持一种极致的女性本位立场。王妙如女权反抗的基点是一种源于性别本能的“正当防卫”,而非拯救民族国家,从而溢出晚清女权论述的国族主义框架。她以惊人的洞见,建构起女权思想的三重结构体系,追求女性身心健康,致力于塑造和谐平等的新型两性关系,具有独到的理论性和明确的实操性。在中国女权思想的发生期,王妙如是一位不能忽略的女权先驱。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的国内晚清海防思想研究,可以以2000年为限而分为二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学界对晚清海防思想研究的基本框架、观点都已基本界定,相关的论著也有一些;第二个阶段,学界对其研究在深度、广度上有所拓展,有关的论著在数量上要多于第一阶段,但基本观点与前一阶段大致相同。从内容上来看,本文的综述,包括晚清海防思想宏观研究、个人海防思想、同光年问塞海防之争、晚清区域海防思想研究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政治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晚清时主张废科举、办新学、鼓励和选派学生出国留学,为培养中国近代化人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晚清教育事业,尤其是晚清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904年问世的《女狱花》,历来被视为晚清讲女权、兴女学的重要小说。学界此前对作者王妙如知之甚少,更未考查深度参与《女狱花》文本生成的罗景仁。罗景仁为王妙如之夫,曾就读于日本东本愿寺创办的杭州日文学堂。该学堂新学氛围浓厚,也是日本净土真宗在华传教的渗透枢纽之一。据此,《女狱花》中的新学知识与佛教细节得以双双“解码”。王妙如的女权思想源自佛教“众生平等、无二差别”的平等观,在实践层面秉持大乘佛教的“菩萨道”精神,同时融入日本佛教传统中的救国理念与兴学特色。在近代东亚佛教格局的冲突与重构中,不仅能揭橥晚清女性的艰难探索与跋涉,更能抉发日本佛教对近代中国思想影响的一脉潜流。  相似文献   

9.
晚清“女国民”话语及其女性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思想界逐渐形成的"国家-国民"概念体系中,"国民"概念不仅标示着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而且意味着一种新的现代身份认同.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晚清知识分子都把引导女性认同"国民"身份作为重要的启蒙任务,但在具体的言说中,不论是对"女国民"之责任和权利的辩难,还是对"女国民性"的界定,抑或是"女国民"的实践路径,不同性别的启蒙者所采取的价值立场和论述策略呈现出微妙而有意味的差异.同时期小说中的"女国民"想像,一方面呼应了思想界的讨论,另一方面并未脱离男性中心的女性身体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0.
晚清湖南经学基本由理学、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三大块构成,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典型代表人物,而 各代表人物在治经倾向上又有所不同。晚清湖南经学为近代儒学地域化的重要内容,自身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学 术特征。在对待晚清湖南经学的评价上,学界历来各执一词,并没有形成客观定性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晚清革命报刊作为革命志士宣传思想、营造社会舆论的重要媒介,一直受到史学界与新闻学界的高度关注。民国学人认为革命报刊有“缔造民国”之功,对其进行初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苏联模式影响,笼统给其标上资产阶级报刊的刻板标签。改革开放后,学界开始以新理论、新角度研究晚清革命报刊,涌现出大批学术成果。梳理晚清革命报刊研究史,能开阔中国新闻史研究视野,对当代深入探讨清季社会变革与民国社会思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清出版的外国女杰传中,明治日本的影响相当大。其中由著名作家德富芦花编辑、1898年印行的《世界古今名妇鉴》比较特殊,属于隐身文本,不为中国译者提及,却有多篇传记经过反复译介,广泛流传,因此值得重视。本文从介绍《世界古今名妇鉴》的原文本入手,分三节作了探讨:将最早由梁启超译述、并一向被视为梁著的《罗兰夫人传》放在女性语境中,揭示其与晚清流行的"女子为国民之母"说法的关联;考察充满革命激情的《世界十女杰》,如何经由有意识的改写与添加,使传主因切合晚清国情,成为中国女性寻求独立、解放取法的楷模;最后再就《女报》(《女学报》)、《女子世界》与《中国新女界杂志》三个晚清女报的"传记"栏,分析其选取、隐括的译文同各自杂志宗旨的密切呼应——从而呈现具有"百变身"的《世界古今名妇鉴》参与晚清"女界革命"的实绩。  相似文献   

13.
魏晋士风与两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任情违礼的士风打破了两性关系之礼制规范,主要表现为:夫妻之间由遵礼到重情;妻以妒忌形式争取婚姻对等;男女交往突破礼之大防,趋向自由开放。魏晋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女性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作为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女子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由禁止女学到开放女禁的转变过程,他推动了《女子官学章程》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的出台,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创办和鼓励民间开办了一批女子学校、女子师范学堂,确立了女子教育的合法地位,促使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初步觉醒,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当代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受新思潮和新媒介的影响,晚清民国对李清照的接受呈现出新样貌。晚清民国报刊上大量原生态的文献资料证明,李清照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崇,甚至被塑造成女性启蒙的典范。报刊从叙事模式上嫁接女权宣言,从思想内容上强化其爱国情怀和不畏强权的个性,从道德评价上洗白其再嫁的污点,从图像传播上昭示其高洁人格,以此塑造李清照女性启蒙典范形象。相较于其他古代才女,李清照确实具有被塑造成女杰的潜质,其人其文所具有的特质亦自证了历史选择的深层动因和合理性。这是时代思潮感召下五四知识精英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李清照接受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折点,也为其在后世的接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男女平等到女权意识──晚清的妇女思潮夏晓虹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晚清的妇女观念开始出现与传统背离的倾向。这些新意识作为支持女性生活中所有新事物的根抵,影响与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社会状况。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旧礼教,在这个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与...  相似文献   

17.
中西女性主义的不同,从理论上可追溯到孔子与柏拉图的女性教育理念.孔子对女性采取“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式的疏离态度,把其排除在“有教无类”的“类”和取士的“五仪”之外,客观上沿袭了周礼所提倡的“三从四德”的教育内容,通过对男性“修齐治平”意识的强调,强化了女性相对的从属地位;柏拉图虽也承认男女生理有别,但主张给予女性以同等的受教育权,通过训教培养女护国者.与孔子相比,柏拉图更具有“女性主义者”的资格,其男女等权的理念为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两性平权思想增添了理论上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潮汕社会,新教与天主教会是推动妇女教育的先驱。选取美国浸信会、英国长老会和巴黎外方传道会开办的两种妇女教育机构,即所谓的"小女学"和"老妇学",对晚清民国时期在潮汕地区活动的新教和天主教会所开展的妇女事业做一个全面细致的梳理。这些机构为妇女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使她们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潜心接受宗教以及文化教育,为潮汕社会培养了一批识字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9.
男女两性生物学上的差异,决定了其分工与合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异性婚姻家庭模式,隔绝了女性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未能演化出协调女性之间关系的法律系统;而男性由于其特殊的优势,在获得家庭统治权的同时,也是家庭对外的代表,他们在与其他同性的社会化交往中,演化出了适合于该性别行为特征的自然法体系。从古代自然法的柏拉图,到古典自然法的休谟,再到现代自然法的罗尔斯,他们的理论无不建立在男性的基础之上,女性则被无情地排除在外,暗含了两性之间长期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老残游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典范之作,书中对晚清山东的城市书写,特别是对济南的书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视角。学界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少见。在小说中,通过老残的耳目见闻,在他穿梭游走于山东的城市之间时,作者对城市风景、城市文化以及近代文明的书写,都为读者展现了当年城市生活中的丰富意象,为我们了解晚清的城市及城市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