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上个世纪之交,我国的传统语文学进入语言学阶段,主要是我国传统语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那时候注意了向外国学习,但是学习的层次比较低。我国语言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总的低层次的合了大约四千年,这时候开始高层次的分。此后几十年,有的语言研究有贬低应用研究的倾向,虽然他们很多人不能脱离社会的需要而做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大学术流派。当代语言类型学致力于在跨语言比较的基础上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共性和规律,经历了形态类型学、功能类型学、库藏类型学的视角转换。对语言经验事实的重视是当代语言类型学最鲜明的学科属性,这体现在相关研究中采取了“多语种取样”以及对语言描写独有的语义地图模型。这一学科属性表明当代语言类型学对根植于经验主义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坚守,但同时也存在“重事实、轻理论”的倾向。语言库藏类型学倡导“新描写主义”的学术价值观,是对当代语言类型学的发展和扬弃。跨越“描写的充分性”,实现“解释的充分性”以及理论的系统化,是语言库藏类型学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为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3.
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哲学观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认识论转向语言论,又从认识论和语言论的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向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翻译观从语文学模式变为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模式,语言观从语言学变为言语学,真理观从追求符合论真理转向追求共识性真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语文研究的词类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或者我国古代语文学所说的“字”,是可以分类的。这一点中西语言学传统是一致的。但分类的眼光却大异其趣。印欧系语言的词类范畴曾经是一种哲学、逻辑学的范畴。一旦这种范畴进入语言学,人们的研究目光就立刻专注于词的形态变化,诸如式、态、体、格、数、人称、时间、变位等。这种词类观显然与形态语言的事实有着深刻的默契。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它既没有先贤的语言逻辑范畴作为词类的哲学导引,又缺乏足以引起语言学兴趣的形态变化。因而上古汉语的词类区分长期处于一种意识朦胧的状态。这种意识朦胧不经意地在历史文献的传注之中划出了四个语词类别之圆:  相似文献   

5.
序文先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界定本书中的常用术语,说明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原因,概括现代联绵字理论流行以来所造成的诸多危害。接下来说明本课题研究是在严格区分中国传统语文学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肯定了中国传统语文学的求实致用,同时也指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因网络而衍生又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语言的一种语言形式.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一般趋向于词汇、规范、成因、传播和伦理等方面.《基于语言学理论的网络语言应用研究》一书,是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从语言学综观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特征、语体、语用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如龙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撰文认为,中国语言学的第一次转型始于 19 世纪末,从古代小说专注文献语言转向社会口语,开始关注语言规划和语文政策,开创了语法、语音史研究和方言调查。第二次转型从1978年至今,传统小学正经历现代科学化转变;注意语言系统各方面的关联,开创了词源学,历史和比较研究打通了南北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共同语,推动了理论发展;从内部语言学拓展到外部语言学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学科。两次转型都得益于古典语文学传统和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影响,而第二次转型时间短,规模更大,成果更多。百年中国语言学的两度转型…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古今中外的翻译研究大致形成了两个学派。一是语文学派(PhilologicalSchool)。该学派从经验出发,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翻译技巧,提出过一些翻译观点。但它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柱,过于抽象、宽泛或肤浅,缺乏说服力。二是语言学派(LinguisticalSchool)。该学派是应西方语言理论日趋成熟而诞生的。语言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的理论化和科学化打下了基础。本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惊人的胆识将语言学运用于翻译研究中,从而使翻译研究第一次迈进理论和科学的宫殿。由于有语言学作它的理论支柱,这一学派显然具备了语文学派所没有的优点,更具说服力。但是,由于翻译的复杂性,无论语文学派还是语言学派都不能解决所有的翻译难题。翻译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仅与语言或文学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它还与以语言作为外壳或载体的文化密切相关。以上两个学派因受其研究角度的局限,仅能解决某些特定问题,却不能解决翻译的实质性问题——翻译中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V.M.宋采夫教授,61岁,语文学博士。他是研究一般语言学、汉语、越南语及其他东方语言的专家,曾任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副所长达20余年,现任苏联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 V.M.宋采夫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著。其代表作《语言的系统结构组成》在他的全部  相似文献   

10.
语言科学的发展由不同社会和时代对语言研究的实际需要所决定,又受到各具体社会背景的制约。古代语文学大约多直接服务于政治上、文化上的目的,内容是复古的,方法是注释性的;传统语法的产生以罗马帝国的大一统文化为背景,它相信人类必有统一的语言规律,因此它是规定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于对大量语言素材进行整理的要求,方法上与进化论相通,所以带有生物学分类方法的特征;结构语言学与本世纪科学发展相联,又服务于具体的语言描写任务,具有对语言做物质结构分析那样的化学式特点;形式语言学企图对人类语言做出根本性的数学化解释,并为电子时代的高技术服务,这也是由当代社会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和外语教学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理论和实践科学。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显然与外语教学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语言学和外语教学在对语言的态度,目标及方法上又有明显的区别。语言在语言学中被看成一种形式系统,而在语言教学中又被看成一整套技巧。语言的研究与那些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息息相关,而语言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语言。为了缩短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应用语言学,特别是语言教学成了解释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媒体。应用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用语言学使理论语言教学向…  相似文献   

12.
构式语法理论打破了词法与句法、语义与语用、语言能力与语言应用、语言知识与非语言知识之间的传统界限,但它也是一种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之上的理论体系,同样也具有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弱点。文中就Goldberg构式语法的构式、特点、优越性及不足之处进入了深入探讨,得出构式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方方面面,有着传统语法和生成语法所无可比...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语言的思索源自于哲学家们对世界本源的探究:即现实世界是"词"表达出来的世界,还是"物"本身构成的世界。由此形成的哲学中的唯名、唯实和唯理、经验等哲学传统对语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后的理论构建有着隐性奠基作用。无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形式主义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或者认知语言学都是唯名-唯理-形式或者唯实-经验-功能等理论的发展。语言研究的具体方法论也是哲学中的二元论、数理逻辑、家族相似性等理论的具体应用。语言学的三大分支—语义、句法、语用是哲学中的名词中心、谓词中心和人类自我中心主义研究范式的更替与补充。哲学是语言研究中的恒定常项。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我国的语言学研究虽有短暂的辉煌,但研究内容仍没有脱离语文学的范围,属语言学的早期发展阶段。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此时已出现现代社会特征: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和完善,普通语言学出现,新语法学派的理论形成。中外19世纪的语言学研究有同有异,总的说来,异大于同。这个比较给了我们一些关于我国现代语言学如何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汉、英成语的研究都走过了一条相似的路:从本体论研究向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转向。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不长,用该理论专门研究成语的学术论著仍然不多。文章对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成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作了粗略的盘点,比较客观地评价和肯定了传统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对纯语言学期刊困境的几点反思金基石本文的“纯语言学期刊”,指“以代表语言学学科各领域的学术水平,反映其研究前沿与研究热点为办刊宗旨”的学术理论类期刊。这些期刊作为我国语言研究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我国语言学学科的研究导向任务,发挥着促进语...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语言学的若干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语言学获得了全面发展,就理论语言学来说,推动其发展的动力,乃是关于语言本质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行为,产生了“面向经验”的研究;把语言看作是人类先天的能力,产生了“面向理论”的研究;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结构系统,导致了形式主义的研究;而强调语言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则形成了功能主义的研究。本文扼要介绍了几种语言学方向的主要特征,并根据作者所见,作了简短的评说  相似文献   

18.
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的应用语言学理论面临着两个前途:热闹一下而已和形成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光辉时期.二、现在我国语言学同哲学的再一次结合,是语言生活主体化、多样化的结合,是跨学科、理论、本体、应用研究的结合,方法是综合和分析的结合、动静结合、纵横交错.三、语言生活是语言学术发展的主要营养和主要动力.四、语言现具有实践的性质,还是一种修养.五、我国语言工作、语言研究一百年来的主要经验是跟政治、经济、文化结合在一起.主要教训是分寸没有掌握好,对语言内部的特点认识不够,急于求成.简单化.六、应用语言学不只是语言学理论的应用,它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它本身有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别从传统视角、礼貌原则以及评价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语言学理论对学术语篇中人际资源运用的不同解读。通过分析人际资源在学术语篇中的作用,不难看出不管学术作者是为了维护学术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维护作者的面子,亦或是承认话语的多声性、学术命题可能存在的质疑和挑战,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学术身份,获得学术认同。  相似文献   

20.
范畴化是现代语言学和相邻学科过去半个世纪发展的核心问题,范畴观从经典形态向类典型形态的演化反映了语言学思维从离散性、还原性、静态性为基本假设的结构主义自主论向更具连续性、非还原性、动态性特征的非自主论的深刻转变。认知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从中孕育和发展,而这种转变的内在动因是语言学思想对于语言具体完整性的根本追求。新世纪的语言学日益成为以整体性、有机性、涌现性及动态性为特征的复杂性科学,对建立在经典范畴观之上的语言学基础理论体系提出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