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传统文化和郁达夫小说的关系 ,不仅仅是表层契合 ,更重要的是潜在的作用和深层的回应。民族传统文化视角中的郁达夫小说 ,作者在审美情趣、人物性格的文化内涵、小说体式传统渊源等三个方面显示出鲜明特质。对郁达夫小说的这一现象 ,还有待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立足于展示作家自我经历和内心隐秘,奉行非功利、非道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在美学范畴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有别于鲁迅、茅盾等注重主客体交融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属于主观表现的浪漫主义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一批批知识分子做出了艰难的努力.郁达夫和他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胸怀雄心壮志,力图拯救中国的政治与社会,揭露腐败,抨击黑暗;他们还力图拯救民族和世人,批判一切腐朽的国民劣根性.在面临精神困境的时候,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奋起反抗沉沦,通过多种方式拯救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与新女性小说有许多相似性 ,都具有私小说的性质 ,情感的真诚性 ,自叙传的性质 ,浓重的主观色彩 ,对社会人生严肃的态度 ,二者的文体也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发展初期拥有最多读者的优秀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那么受欢迎,是由于那看似平淡的取材和不囿于陈套的独特的结构.本文就其小说的结构特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小说所展现的女性关怀,并不完全出于新文化人道主义精神的诉求。其创作既饱含着对女性的关怀,但同时也是作者寻求自身情感慰藉的结果,其女性关怀更多是在自我关怀驱动下出现的。创作中关怀和慰藉两种心态的交织融合使郁达夫小说的女性关怀成为一种现代精神凸显不甚彻底的女性关怀。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作品有浓重的感伤忧郁的色调.其作品感伤忧郁的色彩和"色情"描写的迷雾给这种思想倾向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面纱,但作品内在的思想特质却是积极的、向上的.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那曲折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而且具有大胆的反抗情绪、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就郁达夫小说艺术的产生、艺术特色以及深远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比较对照的方式探讨了鲁迅、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品格。他们2人作为"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家,分别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一系列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较之传统民族小说。他们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叙事方式、审美取向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现代性变化,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小说由传统到现代的独特进路及文脉基因。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小说的四重楼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自然、爱情和健康的人,是郁达夫小说的四重楼台。由于缺少价值支点,四重楼台只是空中楼阁。在艺术的困惑,自然的迷失,爱情的恍惚和人的沉沦中,四重楼台倒塌,变成艺术的碎片,自然的碎片,爱情的碎片,人的碎片,成就了一个散漫得近于破碎的文本。郁达夫小说的创作过程就是四重楼台不断倒塌又不断重建的过程。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和反复,郁达夫最后建成了他心中的四重楼台,这就是《迟桂花》  相似文献   

11.
鲁迅小说藉着独特的形式,用精神分析法,以"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把他对人生、社会、新事物的看法和感情表现出来;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上表现出多种相似的审美特性,但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 ,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 ,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 ,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 ,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沦》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隐逸,是郁达夫最典型的人格特色,几乎囊括了现代隐逸的各种形式。他"隐于自然",认为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他"隐于酒色",几乎把"酒色"当成了他的精神家园。他"隐于书斋",读书、买书、藏书、著书成为他终其一生的爱好。他"隐于宗教",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淡泊出世、放达超俗的佛道意识。他"隐于死亡",在"杀身成仁"的民族大义中实现了生命的完满与超越。在郁达夫的"隐逸"中,"隐于自然"和"隐于酒色"是其最突出的表现。爱欲和自然构成了郁达夫小说中人物生命的两极。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在众多崇拜卢梭其人 ,仿效卢梭写作风格的中国作家之中 ,与之最为贴近的要数郁达夫。时代精神的契合、文学观念的相近、个性气质的投合 ,使郁达夫对卢梭很偏爱 ,并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卢梭”。但是 ,从卢梭和郁达夫的自传中却体现出两者不同的精神内涵。卢梭的自传只是借用“忏悔”的外衣 ,目的就是要突现自我 ,表现自我。与之相比 ,郁达夫的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到这种程度 ,他没有卢梭那样对自我的充分信任 ,他是在忏悔中寻找希望。卢梭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而郁达夫也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胆探索者  相似文献   

15.
俞大绂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为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回顾了他与中国农大的历史渊源,总结了他任职北京大学农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时期,在办学治校、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的思想和采取的措施,分析了其对中国农大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描写民族苦难以及重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的困厄和艰辛,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大多数中国作家和犹太作家作品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了中国作家郁达夫和美国犹太作家马拉默德最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品进行分析,主要关注了他们对苦难的表述和言说的方式、角度,以及对超越苦难所做的不同尝试。郁达夫着力表达的是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青年人的苦闷,马拉默德关注的是作为生命之常态的苦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中国近现代大多数作家都抄“救亡图强”的近道去解生之苦难时,反观同时代的犹太作家们对苦难的表达,我们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图式和角度。  相似文献   

17.
鲁迅和郁达夫都强调日记写实的重要性 ,但在日记的内容和文体风格上呈现出巨大的反差。鲁迅对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许多大事在日记中不记或者仅隐隐提及 ,而郁达夫则详尽地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鲁迅的日记简洁明快 ,郁达夫的日记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作为创造社的干将与从东北作家群走出的萧红不论是人生经历还是各自的小说创作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相通之处:坎坷困苦的人生经历使得两位作家都将小说创作的视点集中在对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方面;他们都与鲁迅有着深厚的友谊,小说创作也都得到了鲁迅的肯定,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了鲁迅的政治观与文艺观的影响;他们在小说创作上具有相似的美学追求,在小说的艺术表现上也都具有散文化、抒情化和绘画化的特征。他们的前期小说创作都得到了进步作家的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位作家依照自身对人生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却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和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