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潘家永 《社区》2001,(1):45-45
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解答意见》的规定,在批准职工受处分以后.如果受处分者不服,可以在公布处分以后10日内,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书面申诉,但在上级领导机关未做出改变原处分的决定以前,仍然按照原处分决定执行;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受处分的职工,也可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高等学校对学业、生活、精神状态等出现问题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处分不失为一种速效的解决之法,但事后处分已经无法改变学生学业荒废或者停滞的悲痛事实,在耗费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加重了受处分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文以CDIO的过程化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过程预警机制展开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7,(12):82-82
6名厅干因特大事故受查处 5月10日,国家安监总局、监察部公布了今年查结的五起特大事故调查处理结果,51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82人受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有6名地(厅)级干部受查处。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享有处分学生的权利.但是,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性质应当如何界定,处分学生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受处分学生不服处分决定时应怎样寻求救济,<教育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法律规定存在缺失,具体操作中也存在混乱,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此外,我国学界对高校学生受教育权问题的探究起步较晚,其中涉及到处分学生的问题较少.探讨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能促进高等教育法治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大学生如果因刑事犯罪被处以刑罚,或者因严重违法被处以治安管理处罚,往往就会被高等学校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社会惩戒与学校惩戒衔接有其必要性,但是当前制度中存在严重弊端。高等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保障其受教育权,慎用开除学籍处分。  相似文献   

6.
无权处分是民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物权行为理论重点探究了德国民法中无权处分制度的法理基础。同时,为了理论上的严谨,一并论述了其与德国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学生权利意识不断增长的时代,高校学生处分制度引发了大量诉讼。其诱因在于高校学生制度与公民受教育权的冲突,其核心在于人们对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认识不清。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处分制度缺陷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学生处分权性质的研究,将高校学生的处分制度在性质上分为改变身份的处分和非改变身份的处分两类,并从立法上对高校学生处分种类、程序性权利规定和救济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法律顾问     
《社区》2001,(1)
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若干问题解答意见》的规定,在批准职工受处分以后,如果受处分者不服,可以在公布处分以后10日内,向上级领导机关提出书面申诉,但在上级领导机关未做出改变原处分的决定以前,仍然按照原处分决定执行;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受处分的职工,也可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在一般情况下,申诉时效应从企业公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受一些学生违纪处分纠纷案件影响和推动,高校学生违纪处分救济工作进展显著,处分程序规范化和处分过程救济大大加强,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当前的救济体系尚欠完备,尤其是处分后救济问题亟待解决。开展处分后救济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处分后救济尤其是处分解除工作具有可行性,高校应在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中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的处置不一,原因在于立法上缺乏对高校处分学生行为性质的明确界定.高校处分权的性质及学生受教育权的保障决定了司法审查高校处分学生行为具有正当理由,但是司法审查也应当尊重高校自治权,在程度上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对学生进行处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的合法权益密切相关。但我国法律对高校处分程序并没有作出规定,有必要建立处分听证制度,通过立法要求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应当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在此基础上决定对学生是否给予处分;对于拟作出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重大处分前,应当举行听证会,根据听证会记录作出处分,以保证高校正确行使处分权,防止滥用。  相似文献   

12.
以探究处分行为的独立性为开端,论证我国存在处分行为。虽然登记和交付从形式上看是债的后续履行行为,但登记和交付实质就是处分行为;在处分行为的独立性方面,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的概念、是否受处分权影响、生效要件各有不同;在处分行为的无因性方面,有权处分行为和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物权的变动和债权的效力。《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理解为合同的"转移效力"待定才能解决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我国民法典在法律行为这一章节应对处分行为的事实性和独立性给予相应的法律地位,对于复杂玄妙的处分行为的无因性问题,我们仍需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在立法上谨慎行事。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学生诉高校不当处分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地侵犯,两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结合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从高校处分权和学生受教育权入手,分析两者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实现两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4.
处分意识概念的内容是指被害人对处分行为能够产生的财产减损效果的认识。因此,学界中有关处分意识是否必要的争论实际上均坚持处分意识必要说的立场。新型支付方式的发展和诈骗罪的构造要求真正、彻底的处分意识不要说,这种处分意识不要说要求坚持处分行为判断中的客观标准。因此,在新型支付方式发展的背景下,要以客观标准来判断财产损失的实质及其与财产危险的关系。处分意识不要说下的错误认识包括处分表达的错误和处分动机的错误;其中处分动机的错误又包括处分对象和处分目的的错误。在判断被害人是否产生错误认识时,要结合一般观念、被害人处境等因素进行规范性判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屡起的大学生与母校“对簿公堂”讼案逐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权益问题的强势关注。对于因为个人的违纪行为受到高校处分甚而影响自身受教育权的大学生,其受教育权是否应该得到应有保障?可以如何有效保障?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一则应当对“受教育权的侵犯及相应保障”作出明确的意义界定,二则必须重视在高校教育、管理领域中有所作为,完善救济。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子女财产系未成年子女通过无偿、有偿或其他方式取得的合法财产。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受法律规定的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之限制,然这一限制属于一般性规则,适用时具有模糊性,法律应扩展对父母处分行为之限制,明确父母单独可实施的行为、父母应共同实施一方却独自实施处分行为的后果以及禁止父母实施的处分行为。父母非为未成年子女之利益处分其财产,除法律禁止父母实施的处分行为外,对相对人均为有效;未成年子女因此而受到的损失,由父母向未成年子女承担损失赔偿等责任。  相似文献   

17.
处分原则是最能反映民事诉讼特色的基本原则。由于诉讼传统、理论以及观念的差异,各国关于处分原则的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模式:大陆法系的"处分权主义"、英美法系对抗制下的处分原则、苏联的"职权干预式"处分原则。其中,大陆法系的立法模式为中国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处分原则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受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高校教师的违纪违法行为增多,并且引起了社会较多的关注。但由于相应制度的缺失,目前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纪律给予处分缺少法律依据,因此分析研究高校教师违纪违法行为的诱因,加强高校教师处分制度的理论研究,从而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白下区纪委先后查处了4件党员违纪案。一是某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某,因在防治非典期间违反纪律,2003年5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二是某社区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王某,因违反财政法规,2003年7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三是区某公司经理徐某,因接受色情异性按摩,2003年12月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四是区某公司工作人员肖某,因嫖娼,2004年3月受到开除党籍处分。4件案子案情并不复杂,  相似文献   

20.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为了厘清这个问题,从无权处分的相关概念界定出发,对不同物权变动模式下的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规定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剖析中国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规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评析。当下,将无权处分合同效力规定为有效,适应了中国以债权形式主义为原则的物权变动模式,达成了对财产“静的安全”和“动的安全”保护的统一。但是问题依旧存在,最典型的如给恶意第三人取得无权处分标的物创造了可能、善意取得制度有被架空之嫌,因此可以考虑在未来引入物权行为理论,在物权形式主义模式下探寻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问题的解决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