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1,(5):9-10
有一个人在酒吧里弹钢琴,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人们来酒吧就是为了听他弹奏。但是一天晚上,有位顺客对他说他不想再听他弹奏了,他想听他唱首哥欠、,这个人说:“我不会唱的。”但是客人很坚持,他告诉男招待:“我已经听够他弹钢琴了。我希望那个家伙能够唱歌!”  相似文献   

2.
刘磊 《成才与就业》2009,(1):102-103
陈波,1983年出生的他被业内称为上海滩最年轻的酒吧外场经理。酒店宴会厅是他职场生涯的起点,“外滩18号”是他施展才华和追寻梦想的舞台。在短短5年里,他从服务生做起,一步一个台阶,成长为一名经理。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晚上投店的人,拿一个包裹(guo)给了店主,说:“这是钱囊(nang),你代我保存,明天还我!”店主写到册子里:“收某客饯囊一件。”又给客人证券(zheng juan),上边也写着:“凭券付还钱囊一件。”当时很多旅客都见了。晚上睡下以后,店主偷偷地打开包裹,里边竟是银子,于是就用铜钱换了。第二天,客人持券来取囊,发现银子变成了铜钱,  相似文献   

4.
《可乐》2007,(11)
茅侃侃出生于1983年,他只有初中文凭,却是HaJoy的总裁、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首席运营官。他是中国最年轻的CEO和亿万富翁之一。小时候,茅侃侃十分任性,被很多人称为"混世魔娃"。他在中学创造了一项尴尬纪录。高一时,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是“80后”创业的“四剑客”,他们都不是传统观念里的“好学生”。茅侃侃因为地理会考不及格失去了考大学资格;李想放弃了高考;戴志康大学的成绩单有三次纪律处分,15门考试没过补考;学历最高的高燃,在清华学新闻也几乎没正经上过课。但这一批二十岁出头的精英们正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社区》2014,(36):60-60
一无所知 两个朋友在酒吧里聚会。其中一个对另一个人说道:“我妻子不了解我,你妻子呢?”另一个人答道:“我不知道,她从没提起过你。”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社区》2010,(6):34-35
吵架 一个男子走进一间酒吧对女招待说:“在吵架之前,给我来一杯可可!”酒吧女郎赶忙递给他一杯可可。几分钟后,那人又对女招待说:“在吵架之前,给我送点牛排和炸土豆来。”女招待又赶陕把牛排和炸土豆给他送过去。10分钟过去了,吵架的事并没有发生,女招待好奇地问道:“请问,你说的吵架是怎么一回事?“马上就开始!”男人回答道,“因为我没钱付给你。”  相似文献   

8.
张乃坚 《北京纪事》2009,(12):62-66
“什么,Salsa舞?耳熟,没见过,大概是在酒吧里跳的舞吧。”我曾经问过跳交际舞的人,得到的回答大体如此。Salsa舞确实是在酒吧里跳的,它属于拉丁风情舞里最主要的舞种。  相似文献   

9.
“80后”像一阵突如其来的旋风,迅速入侵IT界,开创了新一代人创业的新里程。这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创业是产生奇迹的途径,也是产业不断前行的动力。作为“80后”代表人物的“创业四剑客”——泡泡网CEO李想、MySee总裁高燃、M ajoy总裁茅侃侃和康盛公司总裁戴志康,“80后  相似文献   

10.
16岁就出道,在商业圈里混。高二那年在外贸酒店的酒吧玩,碰到当年太阳风国际经贸公司的副董,看他长得挺招人疼的,便问他三个问题,A、如果有个客人在酒吧里喝酒,醉酒了,你怎么办,又没能力付钱,都不知道钱在哪儿了,他就趴在那里瘫了,你怎么做?他说很简单,我替他付钱嘛;B、如果有个客人,你一眼就看到他的郁闷,他今天来很有  相似文献   

11.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12.
好奇酒吧 泰国有一家酒吧,门口横放着一个巨型酒桶,桶上写着“不准偷看”。过往行人无不觉得好奇,非要看个究竟不可。于是便将头伸进桶里观看,观看时不仅可以闻到一股扑鼻的酒香,而且还可以看到桶里写着:“本店美酒与众不同,请饮用”。这一招果然勾起了许多人的酒兴,他们纷纷走进酒吧,一饮为快。  相似文献   

13.
讽刺与幽默     
《今日南国》2010,(12):62-64
危险的图钉 小明告诉妈妈,今天客人来家里玩的时候,哥哥放了一颗图钉在客人的椅子上,被我看到了。妈妈问:“那你是怎么做的呢?”小明说:“我在一旁站着,等客人刚要坐下来的时候,我将椅子从他后面拿走了。”  相似文献   

14.
《女人世界》2008,(12):88-88
“三月印象”在枝繁叶茂的桃花中若隐若现,它的灵感来自季节在这个中式情调的HairSalon里,可以看到一叠叠可以给客人带走的小小卡片,上边写道:即使有了更好的地方和再好的人,更重要的,还需要有“您的推荐”我们知道自己还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感谢每一位初次光临的顾客,更感谢一路见证我们进步的会员们。  相似文献   

15.
王春华 《社区》2005,(21):36-37
2002年冬,我们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的多伦多。一天晚上,我们刚吃完晚饭,就听见“咚咚”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一个头发灰白的胖老太太。她自我介绍说她叫莱辛,是个法国移民,就住在我家楼下。第二天晚饭后,莱辛太太又准时敲开了我家的门。她先把鲜花送给了我,随后像变魔术似的从背包里掏出两本书,一本是英文版的《多伦多办事指南》,说是送给我的丈夫;另一本是法语版的《王子》,说是要送给我的儿子侃侃。站在一旁的侃侃礼貌地推辞道:“莱辛太太,我不会法语,看不懂。谢谢!”莱辛太太极力劝说:“宝贝,看不懂不要紧,我可以从现在开始教你学法语。…  相似文献   

16.
三杯上马去     
雪小禅 《可乐》2010,(3):67-67
闺中密友过生日,她十八我十七。那时上高三,我们都住校。两个人偷着跑出来,找了家小酒馆,要了鱼香肉丝、花生米、凉拌黄瓜。小酒馆里生着炉子,很呛人,可我们不觉得。那是个很冷的冬天,她说:“要不。要点酒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说,“位”作为量词时常用于表示尊敬的人,如“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等。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该读点鲁迅了”,当我和大家在课外聊天时,油然发出一声慨叹。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乃至批评史上一座横亘其中无法忽视的高山。对于先生,我们都能侃侃地谈些东西——他过于出名了,特别是毛泽东给了他“最有骨气的人”的评定后。但我们对他的理解又太少了,特别是从未经历过苦难的我们。鲁迅在我们眼里,不过是“(1881—  相似文献   

19.
工作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陈波,1983年出生的他被业内称为上海滩最年轻的酒吧外场经理。酒店宴会厅是他职场生涯的起点,"外滩18号"是他施展才华和追寻梦想的舞台。在短短5年里,他从服务生做起,一步一个台阶,成长为一名经理。  相似文献   

20.
旧时买米以升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来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里老派生意入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