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一直记得2002年的冬天.—个女孩为了掩盖他的过错.所给予他的昂贵的道歉。记得他17岁半的时候,那个女孩,尊敬地叫他先生,他便是在那一刻开始,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2.
根据M.Owen和Anna Trosborg对道歉策略的分类,中国人和美国人道歉言语行为在策略的选择、道歉的对象及道歉的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两国的语境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权力差距与小权力差距文化的文化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M.Owen和Anna Trosborg对道歉策略的分类,中国人和美国人道歉言语行为在策略的选择、道歉的对象及道歉的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两国的语境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权力差距与小权力差距文化的文化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道歉言语行为中的道歉策略和道歉回应策略,设计研究问题和方法,分析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包括英汉道歉策略分类、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频次和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分布。对道歉策略和道歉回应策略分别进行归类。定量调查结果显示出英语本族语者在道歉时比汉语本族语者显得更为直接,而在回应道歉时更为简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道歉和回应道歉时受到英语国家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英语倾向,但在道歉策略的使用方面不如英汉本族语者自如。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道歉     
苏灿 《人力资本》2008,(12):84-86
道歉有用么? F新前程:回顾2008年,这一年整个国家事故不断,每件事故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道歉的问题。道歉成了某些新闻事件中最有意思和讽刺意味的那部分。  相似文献   

6.
被冒犯、被伤害形成的怨恨、矛盾与冲突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消除这些因素的重要途径是道歉,以满足双方尤其是被冒犯方受损的情感需求,修复被破坏的关系而化解危机。但道歉也是一柄双刃剑,只有好的道歉才可能成为危机处理的利器。为什么道歉能化解危机?如何道歉才能有效化解危机?危机管理视野下对道歉概念、动机与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运用克利费尔提出的4R模式对两个危机案例中道歉进行比较研究,从示悔意、担责任、表决心与做补救四步骤中为危机情境中的道歉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道歉     
《新少年》2009,(12):8-9
“如果我有仙女棒,变大变小变漂亮;如果我有机器猫,我要叫他小叮当,小叮当帮我实现所有的愿望。“——这是动画片(机器猫)主题歌中的几句歌词,近一时期,却成了盘锦市实验小学五年六班最流行的“班歌”。照说,孩子们喜欢动画片,唱一唱里面的主题歌。本不稀奇,可像这样,全班参与,人人热衷,就让人倍感诧异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急,把故事讲完,体就一切全清楚了。  相似文献   

8.
向树道歉     
魏川 《华人时刊》2004,(7):49-49
初夏的一天,我去曼哈顿,路过36街,在一家快餐店门口,我看到一个身材硕壮的白人男子双手搂抱住店前路边人行道上的一株大树,旁边有几个看热闹的,其中有两人还拿着相机拍照。我也忍不住驻足观看。开始我以为吃饱了撑的,闹着玩儿,但一看,不对,那男人十分认真,不仅将树抱得很紧,脸颊还紧贴在树上,而且喃喃自语:“啊,大树,亲爱的,对不起,我不该虐待你,请原谅……”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2010,(2):15-15
绝大多数职场人提倡“对事不对人”,但有时即使察觉到自己言行可能伤害到了他人,也死扛着不肯道歉,甚至不肯向对方发个示好的信号,或者说根本就不能把握道歉时机,以至积怨颇深。  相似文献   

10.
中美道歉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做出和接受(拒绝)道歉上,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策略。但这种策略的选择既不是完全由中美两国文化的不同所决定,也不完全是由于两个国家现实的政治选择。本文通过对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和2008年美国CNN主持人辱华事件的解决过程,和中美双方在如何做出道歉和接受,拒绝道歉上的选择的分析,得出既不是“文化决定论”又不是“现实策略论”的结论,及道歉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道歉语言选择上的模糊帮助解决了两国的矛盾,但这种解决只是表面的,深层次的矛盾还需要两国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  相似文献   

12.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 lum-K u lka等人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而对于道歉的回应,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回应进行分析,以期对B lum-ku lka研究中关于道歉言语行为作更进一步的补充阐述。  相似文献   

13.
林莉 《百姓生活》2011,(5):26-26
那天早上,女儿打电话说:"妈妈,我忘了带复习资料了,上午第三节下课时,你赶紧给我送过来吧!"放下电话,我赶紧骑着自行车冲出了大院。不成想,赶上街上车多人多,原本几分钟就可以将资料送给女儿,  相似文献   

14.
语用学已有很多关于道歉策略的研究,但道歉回应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忽略.近年来研究者们意识到话语中的说者和听者互动在意义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给予这一互动过程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前人研究往往侧重道歉这一单一维度,本实证性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从开放式言谈情境角色扮演收集而来的口语数据,探究和讨论了在话语中的道歉和道歉回应四个显著的互动特征,并提出了在话语中的道歉和道歉回应衔接顺序的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15.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在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1984年Blum-Kulka等人进行了"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研究",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随着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Blum-Kulka等人提出的有关道歉策略的划分也显现出不足之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道歉言语行为中所涉及的另一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即请求策略进行分析,以探讨两种言语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中华魂》2013,(19):33-34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一个场景。在北京的南磨房路上,一辆出租车不小心碰撞到一个40多岁的男人。男人并没有受伤,但显然受到了惊吓。于是挡住出租车不让走,男人的几个同伴,也一起来帮腔。出租车司机并不示弱,大声喊叫:"知道吗?这里是机动车道!"男人更是怒不可遏:"你没长眼哪?这里是公交车站!"两个人都觉得对方有错,所以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17.
中英道歉言语行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歉作为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其不同的规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着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人的道歉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两者的异同之处,并且就道歉言语行为所涉及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中美两所大学各选取3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在8种道歉情景中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统计数据表明,中美大学生的道歉策略选择具有很多共性,比如直接道歉使用频率都是最高,这充分体现了该策略的普遍适用性;表示关心、最小化责任和拒绝道歉等策略使用得都很少,这是因为前两种策略具有场依附性,而后一种策略本身就违背了道歉应遵循的礼貌原则。但与中国学生相比,美国学生使用拒绝道歉的策略要更频繁些,这是由两国不同的语境文化、等级观念和政治现实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从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公众人物公开道歉话语和策略,目的在于揭示公众人物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道歉话语来实现保存面子、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及过失责任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有一段时间,新西兰的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总理海伦·克拉克因个人“行为过失”而严肃道歉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