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6):43-43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人:平时独来独往,在工作场合总是很闷。不愿意和任何人多说话,这是“职场自闭症”的表现。有调查显示,职场中有将近60%的人,因环境、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职场自闭症”。同事之间无话可说,跟客户打交道也尽量选择邮件、聊天软件等虚拟途径,打电话时很纠结:与领导的交流就更少了,总希望能把谈话时间缩至最短,并尽快结束。  相似文献   

2.
日前,一名已毕业工作年余,现在一家国内知名本土公共关系公司任职的学生来访,向笔者述说了她的职场困惑。这名学生所服务的客户亦是名列世界500强的著名外资企业,但她却发现自己越干越没有了激情。原因是:她所在的项目小组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动地执行客户方面的指令。她和同事们很难和客户进行平等的对话,更不要说从战略层面向客户提出咨询建议了。而这种月复一月发稿、活动的被动执行,使她感到只是在重复自己,业务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她不无疑惑地问:这就是公共关系公司的全部工作吗?我应该怎么突破呢?这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她…  相似文献   

3.
那时候,他并不曾为她动过任何心思。他们只是同事.她新来不久,坐在他对面.每天有几个小时要两两相对.偶尔也说些什么,因为工作中的事情。照顾也是有的.多是她照顾他。她早上来了,收拾一下他的桌子,顺便给他接杯水,中午她会稍带给他带份午餐,他也会帮她修理一下电脑,处理一下单据.其他.就再无来往了。更多的时候.他沉默.她也沉默。  相似文献   

4.
肖雅凭扎实的功底和温婉的举止进入了某知名企业。上班前一天.家人教导她说.“职场险恶,该说就说,不该说的一句话也不说。”肖雅记住了。  相似文献   

5.
1 离家一星期。她总不肯接电话。每次电话拨通,接电话的总是爸,爸说,你妈在炸鱼,你妈在睡觉,你妈去倒垃圾了……总是没有空吗?显然是刻意。有一点点生气,但只是一会儿,一会儿就明白了她,她一定是不敢接我的电话,接了,说了话,她怕自己哭出来。  相似文献   

6.
从前,村子里住着对夫妻。妻子懒得总是不想干活,丈夫让她纺纱她总纺不完,就是纺好了也不绕成团,而是在地上缠成一大团。每次丈夫说她,她总是有理,说:“没有卷轴,叫我怎么去卷呢?你有本事就到森林里砍些木头给我做一个。”  相似文献   

7.
总是有刚入公司的新人问我有关“职场秘诀”的事宜,也总是抱怨听了很多前辈说了各自的“秘诀”,总感觉相当雷同,不外乎要“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这些老生常谈,实在是听过就忘。  相似文献   

8.
小王刚刚踏入社会,工作带来的压力还没来得及适应,同事中却又有了她能力不够的议论。这双重的压力一时间弄得小王手足无措,一心想把工作干好的热情明显降温。更可怕的是她的那种感觉:只要一坐在办公桌旁,就有同事在背后指指点点地议论……渐渐地,她感到工作枯燥、乏味,同事也个个是“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她深感不安,脾气也越来越急躁。工作半年后,她竟然发现自己好像都不会笑了。这时,她才下决心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  相似文献   

9.
孙志昌 《社区》2010,(17):28-28
我有一个同事,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提升,心里便有了一些抱怨。工作起来也带着情绪,慢慢就影响到了工作。这天,我和他聊天。他说:“你说我工作这些年,做得不好吗?可以说我是尽力了。但我没有什么进步,想起来无非是我没钱送礼,也没有一个当官的亲戚.更没有一个给自己说话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董环  秦晓 《女人世界》2007,(3):46-47
当今社会,对女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只相夫教子。做个全职太太是不行的,只驰骋职场做个女强人也不行。衡量指标很多,要有事业、有家庭,有爱、有魅力……自然压力也就会很大,做一个现代女性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于青,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珠市口支行行长。看到她,就想起了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有一种女人,让你过目难忘。看见她。如同亲眼目睹了整园的玫瑰在夏季里哗然绽放”,她的气质远远胜过容貌。她的眸子里永远闪动着详和与安静。也许她就是那种女人吧:铿锵玫瑰。尤如午后的阳光般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11.
林晴在同学聚会的餐桌上遇到周一明时,祥子已经向她求婚了。周一明坐在她身边,说,好久没看到你写的文章了,女孩子是不是真的一恋爱就失去思想了?林晴笑一下。她确实好久没动过笔了。上班跟做学生到底不一样,每天都能有新的话题在脑子里出现,再加上是职场“莱鸟”,同事们不屑于干的事都一股脑打包给她,每天杂七杂八的一堆事,心很难静下来。  相似文献   

12.
老万 《可乐》2008,(4):45-45
顾宜君的妈妈是一所中学的教务主任,工作认真,为人低调。她怕儿子不和同事主动打招呼,怕同事说儿子没礼貌。儿子在跟前时,她总爱说:"我儿子就是有些内向,不爱说话。"顾宜君从小聪明懂事,学习努力,妈妈很疼他。每次考完试,好多同事都当面夸奖:"你儿子真懂事,每次成绩都这么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一生中,总是将自己最精华的岁月、最主要的精力投注在了工作上;一天中,也总是把最精彩的时刻交给了工作。我们对工作付出了何其多,而工作能回馈我们多少呢?其实,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常听到初入职场的同学在抱怨新工作的种种不是:上司苛刻,同事功利,做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法显示自己才华……难道这都是对方的“过错”吗?职场新人们该做点什么来改变这样的窘境呢?下面的一些职场故事也许会对你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14.
《金陵瞭望》2008,(11):86-86
“最近总是感到胃酸反到喉咙,从食管到胃都火辣辣的难受。”刘小姐无奈地说。她的抽屉,里面放满了茶叶、咖啡、巧克力。其实,刘小姐反映的情况是典型的反酸烧心症状,她说:“我的很多同事都和我差不多,经常感到反酸烧心。他们有时吃片药,但在药片起效前还得忍着,继续工作,非常难受。”  相似文献   

15.
母亲在乡下,买衣服很不方便。每次打电话给母亲,总会问一下她最近缺什么,回家时好带回去。可母亲总是淡淡地拒绝,说:“我年纪大了,原来的衣服就够穿了,家里也不缺别的。你的钱就存起来,多吃点好的给自己补补身体。”于是,我每次便真的空手回去,也从来不知道母亲喜欢什么颜色、穿多大尺码的衣服。  相似文献   

16.
姚小英 《社区》2013,(7):31
我刚到社区从事低保协理工作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低保人员。我记得每次给她安排公益性服务工作后,她不是拖拖拉拉,就是敷衍了事,总是你说你的,她干她的,并且经常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而且脾气怪异。如果指出她的不足,她就会负气几天都不来上班。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申请低保  相似文献   

17.
桑永海 《社区》2010,(11):4-4
20世纪90年代初。单位里分来一个大学生,她说过一句话,惊讶得我一辈子不能忘:“都什么时代了,这么大岁数还读书?”她指的是身边那些三十来岁的同事。我想,她绝不是排斥读一切书.她一定是除了教科书、外语、计算机、养生和理财之类谋生手段的实用之书,其他书籍一概不曾读过的。而严格意义上说.读那一类书.是不能称做阅读的。就推测,她读那一类书一定是很苦痛,如坐针毡。很难感受快乐,更遑论激情。  相似文献   

18.
案例:看电影。用哭泣减压由于工作压力大,最好的朋友又都不在身边,小雯有了什么不痛快都往自己心里装,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向她推荐了一部据说很感人的电影。周末,小雯把自己关在家里看这部电影,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感情让她哭得稀里哗啦的。哭过之后,她发现心情好了很多,压力也一下子减轻了。于是,小雯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周围的同事,大家试过几次之后都觉得舒坦了不少。现在,小雯和她的同事们每周固定给自己找一部“赚人眼泪”的电影,看过之后几个人之间再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冬天,一个雪后的夜晚,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女声焦虑而慌乱,她说她是我丈夫宗平的同事,宗平刚刚在单位昏倒,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了。我的脑袋“嗡”的一下,握着电话的手也在颤抖。问清他在哪个医院,我连外套也没穿,就开车向医院冲去。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不能把同事当成朋友,这是很多职场人信奉的圭臬,而不要把同事当成敌人的真理,却在很多时候被职场人忽视。王欢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经导师推荐进入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要务便是尽快熟悉业务,搞好人际关系,以便能快速站稳脚跟。与王欢同一批进单位的新人差不多都是这么做的,大家都顺利过了试用期。不过,王欢却是个例外。她一直死抱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哲学:如果有同事主动和她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