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黄金家族”的具体所指,学术界长期存在着“黄金家族”与“孛儿只斤”是等同概念,和“黄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系后裔两种不同的看法。本刊1996年第3期发表的阿尔丁夫先生《蒙古史中“黄金家族”一词的来源和含义》一文提出了第三种看法。认为“黄金家族”出现的时间是在15世纪中叶,专指忽必烈家族。文章发表后在蒙古史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青年学者特木勒、希都日古两同志撰文提出不同意见与阿尔丁夫先生商榷,故此本刊特请阿尔丁夫先生撰写一篇答辩文章一同刊出,以推动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金家族”一词究竟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还是“15世纪中叶前后”,这是作者本人同特木勒等同志分歧的焦点。本文从论据虚假入手,首先分析了特木勒等同志提出的“史料”论据,指出其史料虚假,不足为据,从而否定了14世纪说;然后从蒙元时期史籍未见该词,反驳13世纪产生和“广泛使用”说。在此基础上,正面阐述自己关于“蒙金家族”一词产生于15世纪中叶前后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宗教学的观点出发,来探讨成吉思汗的“长生天”崇拜思想,主要论述了“长生天”崇拜思相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对成吉思汗和黄金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宪宗朝的察合台兀鲁思刘迎胜元定宗统治末期,蒙古朝廷与割据钦察草原的宗王拔都矛盾尖锐。贵由出动大军西征钦察,但他本人在西征途中于1248年春去世。拖雷家族诸王在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裔的支持下,与元太宗窝阔台家族请王和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家族诸王的同盟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 从东察合台汗国到叶尔羌汗国 叶尔羌汗国是由东察合台汗国演变而来。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封建的察合台汗国,至14世纪中叶分裂成为东西两大部。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继承者曾致力于恢复汗国的统一,几次出兵河中地区,虽建立过短时间的统一汗国,但以失败告终,只能保持在东部的统治。人们把秃黑鲁帖木儿汗及其后裔统治下的地域称为“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由巴鲁刺思部异密(又译为艾米尔,意为首领、将军)帖木儿及其后裔统治,史称“帖木儿王朝”或“帖木儿帝国”。  相似文献   

6.
关于成吉思汗大札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大札撒不仅是研究13世纪蒙古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整个内陆亚洲游牧民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但是由于大札撒没有保存下来,因此给后世留下诸多的问题。本文将要说明的是: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特别是其中“成吉思汗兴起后制定的律今及其颁布的札撒”一章是现存关于成吉思汗大札撒文献中唯一原始的资料;大札撒的编录不是在窝阔台即位的1229年,而应在该年以后至忽必烈在位的某个时期;大札撒不是一部法典,而是一部由成右思汗后人编录的成吉思汗经世治国的经验总结;成吉思汗大札撒得以在中亚、西亚突厥、蒙古王朝流传,一方面是成吉思汗个人威信的作用,另一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14至16世纪中亚、西亚突厥、蒙古人的社会较成吉思汗时期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般论者将蒙古历史分为前期与后期的两个时代.本文所阐述的,是指蒙古时代的前期,即从蒙古部势力上升的十二世纪中叶开始,中经十三世纪,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形成以至扩展到世界范围,地跨欧亚的一个多世纪蒙古族的统治时代.这是蒙古族发展的主要时代.它包括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成立前蒙古部族勃兴时期与蒙古汗国成立后发展的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一、蒙古军队进入青海人命之王成吉思汗的时代,统治了世界许多地区,蒙古得以全面振兴发展。当时,大汗和萨钦·贡噶宁波在宗教上建立联系,使蒙藏关系揭开序幕。后来,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信主法王八思巴先后被忽必烈奉为上师,并让人思巴创制了蒙文,佛教在蒙古地区开始传播。此后,忽必烈将西藏的十三万户赐给萨达派,使蒙藏关系进一步加深。尤其是蒙古首领俺答汗尊奉遍知法工襄南嘉措(三世达赖)为上师以后,这种佛教的法缘更为深固,到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合撒尔的后裔固始汗的时期,蒙古地区由却图汗发动了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一、汗国的体制 叶尔羌汗国的体制,基本上是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国的体制。“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蒙古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按照分配家产的体制,成吉思汗将百姓分配给诸子、诸弟。”“蒙古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  相似文献   

10.
论华族--从世界史与民族史的角度所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所有生活在中国(含大陆及台、港、澳)以外的具有中华民族血统和中国文化特征的人,就是"华族",并认为"华族"包括仍保持中国国籍的"华侨"、已取得外国国籍的原华侨及其后裔所构成的"华人",以及泛指华侨、华人的后裔的"华裔".文中尤以19世纪中叶以来一批批中国人移居海外的历史,论证了华族的形成与发展,并力图说明,血统成分与文化传统乃是华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蔡巴噶举(             )是塔波噶举的四大派系之一,亦为元朝在卫藏地区设立的十三万户之一。“蔡巴”系地名,在今拉萨市东郊,全名蔡贡塘(        )。居住在蔡贡塘地区的人也称“蔡巴”。12世纪后叶,塔波拉杰的再传弟子尊追扎巴(             )在蔡贡塘地区兴建蔡巴寺和贡塘寺,从此兴盛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蔡巴噶举派。当时蔡巴地区是元忽必烈的份地,有一个自称是噶尔东赞后裔的家族势力强大,其首脑人物噶尔·嘉哇迥乃(             )与尊追扎巴结为供施关系,不断扩大其势…  相似文献   

12.
一二○八年,成吉思汗西征,久已沦为西辽藩届的畏兀儿国,乘机杀西辽少监而归降蒙古。一二一一年,畏兀儿国主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亲赴蒙古草原朝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对他的主动降附十分高兴,将女儿也立合敦嫁给他,封他为“第五子”,“宠异冠于诸国”。此后,巴而术家族得以保持畏兀儿“亦都护”的地位。到世祖忽必烈时,亦都护纽林的斤战死有功,元朝又封赠亦都护家族为“高昌王”。这样,以后的嗣位者均称为“亦都护高昌王”,直至元朝灭亡。 关于亦都护家族的世系,中外学者根据虞集《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及《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传》等史料,做过不少考证工作,基本上已梳理清楚。明太祖洪武三年,冯胜攻占兰州,军锋指向河西,最后一位亦都护和赏,“自永昌率府属诸辕门内附”。明朝封和赏为杯远将军、高昌卫同知、指挥使司事,并诏许子弟世袭其职。洪武七年九月,和赏  相似文献   

13.
自从波斯史家拉施特·安·丁的著作《史集》提出元朝安西王阿难答虔诚信仰伊斯兰教之说后,在世界上广为传播。该书第二卷《成吉思汗之子拖雷汗之子忽必烈合罕纪》和《成吉思汗之子拖雷汗之子忽必烈合罕之子真金之子铁穆耳合罕纪》两篇中,记有其事,略云:“宗王阿难答,忽必烈合罕第三子忙哥刺的儿子。……忽必烈合罕死后铁穆耳合罕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忽必烈合罕给予忙哥刺的那支军队,以及原属于他的唐兀惕地区,赐给了阿难答。……该国中有二十四座大城,该处居民大多数为木速蛮。……因为阿难答的父亲忙哥刺的子女长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月23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人民难忘的日子。这天,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主任巴图巴根为团长、区政府副主席巴拉坦·敖尔其为副团长的赴滇考察团一行12人,带着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专程到兴蒙乡看望700年前落籍在这里的成吉思汗子孙,骨肉相聚,亲情感人。兴蒙乡聚居着5000多蒙古族同胞,他们是元代忽必烈征服云南后留下的士兵后裔。经过700多年的沧  相似文献   

15.
13世纪中叶,成吉思汗西征,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西亚各族被迁徙到中国。在军事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士兵的体能与武艺的强弱、高低以及尚武习武,成为他们获得较高地位和生活条件的因素之一。和平时期,强身习武与生活游戏的内容传入寺院,并不断发展和沿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回族青少年体育游戏项目,“打瓦”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16.
蒙古史中“黄金家族”一词的来源和含义阿尔丁夫在蒙古史中,除去“孛儿只斤”、“库克蒙古”之外,还有一个名词,即“黄金家族”或“黄金氏族”。对其指称的对象,蒙古史和蒙元史学界大体是清楚的,但其含义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向来无人问津,本文试探讨这些问题,做...  相似文献   

17.
“一代天骄”长眠处萨茹拉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宫殿,这是闻名遐迩的成吉思汗陵园。成吉思汗陵园位于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15公里处,总面积为5.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陵官坐北朝南,建...  相似文献   

18.
蒙古国的陶克陶胡后裔访问记苏赫巴鲁1993年“忽兰萨拉”月(马的七月,花的七月),我背着沉甸甸的《大漠神雕——成吉思汗传》,应邀出席在蒙古国举行的首届“世界蒙古文学作家大会”。借此时机,于7月7日下午4时,由中国蒙古族教育学者赴蒙古国立大学考察深造的...  相似文献   

19.
序从政治史的角度看,哈密的近世起于以察合台汗家族的后裔忽纳失里为始祖的蒙古佛教的哈密王朝时代(15世纪),17世纪初由赛义德可汗的后裔建立了蒙兀儿系统的伊斯兰哈密政权。从17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哈密政权的分裂,同侵入哈密的准噶尔相对抗的清朝势力及至哈密,与此相适应而形成的便是近代哈密的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20.
书坊     
《中国民族》2014,(10):80-80
《蒙古帝国(套装全4册)》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在中国文坛,反映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们征服欧亚大陆的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全景式的展现,却寥若晨星。现在,随着四部卷长篇巨著《蒙古帝国》的出版和书写的继续,这种局面正在被打破。本作品从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发迹,到忽必烈国建立元朝,横跨近百年时光,生动描绘了蒙古帝国壮丽的征战史,娓娓讲述草原儿女真挚感人的爱恨情仇,塑造了成吉思汗、拔都和忽必烈等一批有血有肉的蒙古族领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