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本文以明代女真族渔猎、贸易、掠夺、在村等主要经济形式对女真社会经济的影响为主线,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明代女真社会经济的多元特点以及各种经济形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渔猎、贸易、农耕、掠夺共同构成为明代女真社会的经济形式,指出社会经济的多元特点决定了明代女真社会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一 明代女真铁业的兴起,是女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初,女真铁业获得较为迅速发展是有其深刻社会原因的。明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大体分布“其地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的广大地区之内。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女真的统治,在女真地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三百多个卫所,作为明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它“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这就密切了明中央政府同女真地区的联系,对于女真社会的发展,促进关内外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明代辽东的马市,已有不少文章作过很好的论述。本文试就辽宁省档案馆收藏的马市档案,考察一下明代后期辽东马市的变化,以及马市对女真族(满族的前身)兴起的作用。明代,汉族在东北主要聚居在辽河平原,三面环居着蒙古族和女真族。西接蒙古“兀良哈”三卫(福余、朵颜、泰宁);“自抚顺、开原而北”,与海西女真为邻;“自清河而南  相似文献   

4.
女真文     
女真文系金代女真族参考契丹字、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完颜希尹与叶鲁奉金太祖命制造,天铺三年(1119)颁行。小字颁布于熙宗天眷元年(1138),皇统五年(1145)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有一种,明代仍在女真族中使用,至于大字或小字与否,学术界尚无定论。金  相似文献   

5.
明代扈伦四部,又称海西四部。在明代后期女真族发展史上,哈达、乌拉、叶赫、辉发等四部组成的扈伦联盟,与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毛怜卫等四卫组成的建州联盟,是争执女真社会牛耳、抗衡角逐最为激烈的两大集团,也是推动女真族走向统一的最积极的两支力量,他们共同构成了满族共同体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6.
虽然建国以来农耕民族地区的经济变迁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由于农耕民族地区大都地处山区半山区,远离中心城市,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为低下.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农耕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族地区农耕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明朝初年,东部蒙古族与女真族并处于祖国的东北边区。经历明代二百多年,两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女真首领努尔哈齐起兵,使东北边区的政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拟对蒙古族与女真族的亲密关系;努尔哈齐父子对蒙古上层的笼络政策;以林丹汗为代表的蒙古各部的抗金斗争;后金对蒙古统治的最后确立;林丹汗致败的原因等问题,加以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初田庄(满语托克索)性质问题,是研究女真(满族)族历史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它是解决女真族社会性质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对清初田庄性质进行初步探索,希望有助于女真族社会性质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前期 ,契丹辽地主要是以畜牧经济为主 ,牧场遍布草原各处 ,畜牧经济一直呈上升态势 ;农耕经济区域虽因燕云地区的并入等而有所增扩 ,但农业种植仍是片片点点 ,无法与畜牧业相比。到辽代中后期 ,牧区变化比较平稳 ,官营畜牧经济屡遭打击 ,已繁盛不再 ;而此时的农耕区域却有很大变化 ,农业经济的繁荣 ,对辽代社会的进步及金、元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纵观女真族的盛衰兴亡史,我们发现,在其所以兴衰的因果关系里,最使人震惊并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由军事民主制转化为君主专制之后,在女真民族内部,尤其是在领导核心完颜家族内部,发生了内在的实质性的变化。从而可以看出,女真族之所以勃兴和之所以灭亡的历史轨迹。本文从研究女真人的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与君主专制之间的联系、冲突  相似文献   

11.
明代奴儿干都司女真诸卫研究概述与探索滕绍箴明代奴儿干都司女真诸卫定位的研究与考订,是个困难的问题。在中外学者共同努力下,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特别是近数十年来,国内学者吸收中外前人成果,先后出版一些专著和文章,有力地推进了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但目前尚有许...  相似文献   

12.
完颜亮是生长于东北,叱咤风云于中原的女真族君王作家,其豪放、粗犷、雄健的文学艺术风格是女真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反映,是其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写照。也体现了女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不仅影响了金代和南宋的文学创作,而且对中国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人类珍贵的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农业谚语是人类农业智慧的具体表现.壮、泰语农业谚语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农业生活、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和农耕习俗,折射了两个民族农耕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利用农业谚语解读壮泰民族的农耕文化特征及其内涵,是探究两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农耕民俗的起源与农业文明同步,诞生于原始信仰基础之上。这种古老的信仰乃是西藏农耕民俗发展的主流。西藏农耕民俗的产生与农耕季节联系非常密切,它主要发生在开耕播种与开镰收获的两个阶段,往往以民间节日的形式出现,在集体记忆和集体活动中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地区是满族主要的生息繁衍之地,这里山高水长,江河密布,"窝集"丛生,有着丰富的山林江湖资源,举凡林木、野兽、蔬菜、野果以及各种鱼类,无不种类繁多,出产丰饶。同时,长白山山脉又地处北部地区,气候较为寒冷。这种环境、气候和物产决定了满族经济生活除了渔猎和采集之外,农耕也是满族先民的古老生产门类,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其民族独有的农耕习俗,而且其农耕习俗的形成与长白山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这些习俗表现在满族农耕生活的各个方面,千百年来,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16.
明代女真人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在风俗习惯方面虽然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各个部落亦不尽相同。因而,研究明代女真的风俗对于认识满族的形成是有帮助的。下面仅就婚嫁、丧葬、信仰、礼仪和歌舞几个方面略加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化”囊括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全部人类遗产,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两个方面。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得生产用具及生活用品有了使用性能需求的概念,有了外观舒适与性能协调一致的理念。五溪流域各民族人们通过造物活动,以物化的形式使农耕文化演化成一种凝固的视觉艺术形态,铸成五溪流域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丰富的审美意蕴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之前,约近半个世纪,女真族民族意识迅速增强,各部豪强巨酋迭起,尤其是哈达王台,强盛达30年,他恭顺明廷,居"南关"要地,控制贸易,专"居停之利",控制敕书,执诸部牛耳,从而号令海西、建州女真各部。所谓"海、建诸部日强,皆建国称汗",是对东北地区民族关系变化、女真从分散走向统一历史趋势的概括。然而,王台称雄女真,虽未能完成女真统一大业,但其实践活动在女真统一的进程中却具有里程碑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女真大致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当时,他们主要和明朝、朝鲜及东部蒙古发生关系。就经济而言,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东蒙古较为接近,所以他们更多地和生产力水平大大高于自己的明朝及朝鲜频繁往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案件的起诉、受理、审判到判决执行的全过程,对金朝诉讼审判制度作了全面的探讨。作者认为,金朝诉讼审判制度杂揉唐、辽、宋旧制和女真族传统的司法习惯,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色,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建政权的法制中颇具代表性。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氛围中,金朝司法在体制和程序上大体沿袭唐宋之制,但其内涵和规范却更多地受到女真传统习惯的浸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影响相对淡薄,对元朝司法制度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