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和回族的丧葬习俗谷文双,谷光琳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诞生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葬礼则标志着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是其人生旅途的终结。正是由于丧葬习俗在人生旅途的终结阶段而发生,因此,它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饮食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饮食习俗是各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饮食方面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是各民族社会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观念、心理、文化的特点。回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注重和提倡卫生、洁净。回族的饮食选择,就是依据伊斯兰教规定的卫生原则来确定的。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规定:“准许人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禁止吃污秽的东西。”教法学家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本身纯洁,本质良好,且有益于人的身心,都是佳美的,从理论上讲是可饮可食的;反之,则均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收藏有一批阿拉伯文和龙图案装饰的、铸造于明代的伊斯兰青铜器皿,如果它们是真品的话,它确实反映了中国伊斯兰文化和中国穆斯林工艺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伊斯兰器皿中龙的图案出现,证实了明代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撒拉族"羊背子"习俗的由来及其使用情况,分析它在制作与使用时的特点,以显示其中隐含的民族性与宗教性,并分析"羊背子"习俗的社会功能,探讨突厥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羊背子"习俗中体现的文化整合现象,以及"羊背子"习俗在撒拉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宗教、习俗文化是青海城镇文化的一大特色。青海是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重要园地,执政者推崇备至。宗教文化之兴盛也反映在城镇的建筑文化之中,宗教的节日活动也成为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城镇经济之发展,使其成为五方之民杂处之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居民,构成不同的文化需求层次,使城镇习俗文化既有共性,又具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演化发展来的理论模式。伊斯兰文化与各信仰民族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类分析。使用宗教文化类型概念,可以对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穆斯林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方式进行整体特征分析,为比较研究奠定一个合理的学术基础,然后再深入各个地区了解不同穆斯林群体中伊斯兰教的特点,最终形成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多样模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实践形态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清真寺传统建筑看伊斯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固态表现,更是中国伊斯兰美学思想的动态反映。本文从建筑功能、布局、装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游坟"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事项表现了回族特殊的社会经历,这种经历与伊斯兰教、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立足于对"游坟"习俗文化意义的解析,改变以往学界仅从丧葬仪式层面描述"游坟"习俗的事实,并从宗教观、自然观等多角度对"游坟"进行诠释,以此展示回族文化的深刻内蕴.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出现在中国西北的回族花儿是"多道男女情致"的山歌。"花儿"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阿拉伯传统文化两方面因素。一方面,"花儿"的称谓、创作观念、演唱场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另一方面,"花儿"反映出的伊斯兰教伦理观和阿拉伯传统音乐习俗与阿拉伯传统文化相关,从中可见回族作为河州型花儿最主要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0.
保安族的男子传统服饰多为大斜襟长袍,头戴礼帽或平顶圆帽,足穿长马靴,腰系长带,显得雄伟大方(见图3)。女子传统服饰为和尚领长袍短夹,大裆裤、绣花、包边,足穿花布鞋(见图5),头戴“皱皱帽”或女式头带,格外端庄秀美(见图4)由于长期和回族相处,现代保安族男女服饰已和回族有些相似,男子为白汗褡、黑夹夹,头戴白或黑号帽。妇女则戴黑色或白色盖头,但不戴绿盖头,这是和回族妇女的不同之处。(见图1)保安族妇女  相似文献   

11.
北京伊斯兰教何时形成,虽然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但却一致认为北京自元代以来就已经是全国伊斯兰教的中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观察了解中国伊斯兰教的窗口了。伊斯兰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文化。伊斯兰教在北京地区传播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伊斯兰与清真寺文化。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伊斯兰教既是一种信仰体系,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略述藏族妇女传统的婚育习俗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藏族妇女传统的婚育习俗和存在的问题巴桑卓玛藏族妇女是青藏高原迎风斗雪、傲然怒放的雪莲花。受藏族古老传统文化的熏陶,藏族妇女既有东方女性温柔、淳朴、勤劳之美德,又有高原女性特有的粗犷、坚韧、洒脱之个性。在整个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妇女对改善藏...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是认识和研究女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方法。民族妇女的生存与发展水平取决于多种主客观因素。东乡妇女文化参与程度低、参与面狭窄、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尚需引起关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足、基础教育落后、基层组织不健全、传统观念和习俗制约等,都是影响妇女文化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穆斯林的传统婚姻习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别具特色,但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穆斯林的传统婚俗在保持着伊斯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穆斯林的传统婚姻习俗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别具特色,但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穆斯林的传统婚俗在保持着伊斯兰价值观和文化特点的同时,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6.
陈静 《世界民族》2007,1(6):87-9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明君主的倡导、媒体的影响,海湾国家妇女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过,伊斯兰教传统文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家族统治等因素使海湾国家妇女的发展缓慢,并且为未来海湾国家妇女的发展埋下了隐忧。在新世纪,海湾国家妇女的发展需要她们自己不懈地努力,需要海湾各国政府为本国妇女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需要建立男女"伙伴与合作关系",还需要考虑社会不同阶层妇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塔吉克族实行父系继嗣的单边继承习俗,女性不享有被继承人的遗产继承权.该习俗至今发挥着共靠--反哺式的家庭养老功能.受伊斯兰教伊斯玛依派教法中继承规范的影响,散居在莎车、泽普和叶城等地的塔吉克族妇女享有一定的遗产继承权.在招赘婚的情况下,塔吉克族妇女可以成为亡者遗产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18.
丧葬习俗是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所反映的文化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体现出来。丧葬习俗是人们应对死亡的思想观念、传统理念以及复杂的个人、群众的心理状态而成的一种传统文化积淀。这一独特的世代传承的丧葬习俗背后,体现了土家族的睦族友邻,敬生礼亡,神贵祖崇等社会文化意义。透过丧葬习俗研究可以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媒不但对《古兰经》所渗透着的女性关怀精神的本源性思想进行了“恶毒中伤”,还传布伊斯兰教反妇女论来“蓄意丑化”其自成体系的妇女观。本文力求全面梳理伊斯兰文化妇女观的主导精神与西方传媒所给定的“反妇女论”间互错的原因、表现、实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源与变异”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伊斯兰妇女问题,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20.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