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拉特,即是清代的厄鲁特蒙古,亦称西蒙古、漠西蒙古,或称卡尔梅克。在元代称斡亦剌惕,在明代称瓦剌。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生活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河北、黑龙江等地。对卫拉特史的研究,在我国有相当的基础。建国以降,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复苏和发展,在蒙古史、中亚史,早期中  相似文献   

2.
蒙古史中“黄金家族”一词的来源和含义阿尔丁夫在蒙古史中,除去“孛儿只斤”、“库克蒙古”之外,还有一个名词,即“黄金家族”或“黄金氏族”。对其指称的对象,蒙古史和蒙元史学界大体是清楚的,但其含义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向来无人问津,本文试探讨这些问题,做...  相似文献   

3.
蒙古史诗是整个蒙古族文化的缩影,它具有民众文化的记述性质。研究蒙古史诗的民族志特征,挖掘其深层的多学科资料意义,是史诗学研究深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清代内扎萨克六盟和蒙古衙门设立时间蠡测达力扎布盟旗制度和蒙古衙门(后改称理藩院)都是清朝为有效地统治和管理蒙古地区而建立的制度和机构,在清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内扎萨克盟、旗以及蒙古衙门建立的具体时间史籍缺载,因而目前有关清代蒙古史的著述对内扎萨克...  相似文献   

5.
上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之一,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和又化。由于元末明初的多次战乱,繁华的都市已成废墟。但对元上都的研究,对元史和蒙古史具有重要意义,为史学界所关注。本又综合元代亲临过上都并参与活动的诗人的零散记载,较完整地考述了元上都蒙古宫廷的生活、体育和娱乐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游牧民族的又化和生活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书集荻原淳平先生三十年来明代蒙古史研究之大成。如所周知,我国在这方面的前辈是和田清先生,其《东亚史研究(蒙古篇)》可称名著。不过,和田清先生的研究几乎只限于以蒙古王公世系和战争等为中心的狭义的政治史,以及围绕在战争中出现的地名进行考证的历史地理研究,因此,很少涉及明代蒙古族的社会和文化。在这一点上,荻原的著作,以明蒙关系史为主轴,并围绕着它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了蒙古社会的动态,因此,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清雍正帝即位后,侵扰西藏的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虽被驱逐,但并未被彻底摧毁,仍不时窥伺西藏;青海以罗卜藏丹津为首的蒙古和硕特部也相继爆发反清事件。康熙末年,清中央为防止准噶尔军再度入侵西藏,曾于西藏留兵驻防;雍正帝时,为了减轻国家对西藏的供应负担,而将驻藏官兵尽行撤回,随之发生了1727年西藏农奴主争权夺利的斗争。一时社会混乱,政局不稳,在这种政治形势下,雍正帝从布达拉宫移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于惠远寺,这是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8.
公元十世纪前,蒙古族是处在原始社会,而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即步入了早期的封建社会,这在蒙古史的研究者当中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其间的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抑或曾形成了奴隶制,目前却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个人初步认为,当时蒙古族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下,下面略述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正于蒙古史学界。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无论在游牧的草原部落或狩猎的森林部落,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低下的。作为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象征之一的畜牧业,还没有在经济部门中居绝对统  相似文献   

9.
若松宽教授是活跃于当今日本史坛的蒙古史学家。自1964年发表《哈喇忽拉的一生》以来,近三十年笔耕不息,在清代蒙古历史与宗教研究领域内,以其选题新颖、资料丰富、研究严谨,在当代日本蒙古史学家中独树一帜,颇孚盛名,同时赢得中国蒙古学家的称道,在国际蒙古学界也有广泛的影响。 评述若松宽教授的研究,以笔者之水平实不胜其任,但为了让更多的中国边疆史、蒙古史同行了解日本蒙古史研究进展的一个侧面,故结合自己对清代蒙古历史与宗教,特别是对卫拉特蒙古历史与宗教的研究,谈点认识与感受。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1162-1227)是蒙古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他也是蒙古文学史上的特殊人物形象———永生不朽的传统人物形象。从文学史研究角度看,可以说成吉思汗形象是蒙古文学史上的一种文学现象。蒙古文学史上的成吉思汗从原型性艺术形象发展成为神化的成吉思汗形象和理想化的成吉思汗形象。成吉思汗形象植根于蒙古民族的成吉思汗崇拜文化,形成于蒙古人的成吉思汗崇拜心理,并具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明代女真大致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当时,他们主要和明朝、朝鲜及东部蒙古发生关系。就经济而言,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东蒙古较为接近,所以他们更多地和生产力水平大大高于自己的明朝及朝鲜频繁往来。  相似文献   

12.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是活跃于17世纪最后30年我国政治舞台上的著名人物,也是蒙古史、清史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历史人物。由于有关噶尔丹的汉文史料需待鉴别,托忒文、俄文,特别是藏文史料还待发掘,对其进行全面评述尚有许多困难,本文只是依据作者研究卫拉特蒙古历史时所积累的资料,对噶尔丹一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作一力所能及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桑加才让 《中国藏学》2023,(6):93-103+216-217
罗桑旦真的《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大致成书于1906年年末。书中概述了从公元前至作者所在的清末蒙古地方佛教的发展史,并设专章讲述了蒙古喀尔喀地方的佛教发展状况。该书是一部用藏文写作的蒙古史、佛教史著作,较传统蒙藏佛教史著作它在基本史实考证、治史方式和史料运用上都有一定的不同;但其总体的指导性观念仍以传统的佛教史观为主,基本史料仍以佛教典籍和历代蒙藏佛教史著作为主。总之,《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仍旧是一部以继承传统蒙藏佛教史叙事传统为主的著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作者个人对历史的思辨以及西方学术成果的影响。它既是传统史学的余韵,又是现代史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云南蒙古族妇女与传统文化的继承黄淳位于云南省通海县西南凤山脚下麓湖畔的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蒙古族的传统聚居地。全乡有中村、白阁、下村、交椅湾和桃家嘴5个自然村,目前共居住着5千多蒙古族同胞。云南蒙古族自明代初期落籍云南通海以来,在长期的生存活动和生产...  相似文献   

15.
十九年前的一个夏天,在黄海宾馆大会议室里,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宋嗣喜先生正在做《策妄阿拉布坦与沙皇俄国》的大会发言。这个发言紧紧地吸引着我,因为宋先生公布许多新史料,偌多新史料均来自《十八世纪俄国炮兵大尉新疆见闻录》一书。温科夫斯基大尉站在沙俄侵略者立场上记载了沙俄早期侵略中国的许多罪行,是研究蒙古史、新疆地方史、俄蒙关系史和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这部书原稿长期存放在俄国国家档案馆和私人手中。一个半世纪后,由俄学者尼·维谢洛夫斯基收集、整理,以《皇家地理学会丛书》名义,在圣彼得堡出版。黄海宾馆…  相似文献   

16.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项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裁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时经济和生计模式的相似性和跨族群宗教认同的建立和强化,使得河南蒙古族与周围藏族间社会一体性和同质性加强,族群认同也愈来愈与文化认同叠合式模糊.  相似文献   

17.
从元代到明代,整个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同时藏区也受到了蒙古政治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蒙藏文化的一体化。本文分析了藏传佛教兴盛的原因及对蒙藏文化的影响,肯定了藏传佛教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罗宏 《民族学刊》2023,14(2):136-142, 165
明代是汉、藏交通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明中后期,朝廷在内地与西藏的交通问题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策转向,改变了朝廷使臣和藏族朝贡者以往主要由甘青故道进出青藏高原的传统,开始以途经康区的川藏道作为正驿。明中后期的川藏官道,大致路线应为:出碉门,过打箭炉,然后往北行经今天的道孚、炉霍、甘孜、德格,至昌都,最后抵达拉萨。明代汉藏交通重心南移,是明王朝根据当时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选择。相较西北甘青地区的动乱以及所面临的蒙古部族的威胁,川藏道途经茶叶产地,方便食茶的赏给,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朝廷在西北的茶马贸易。十五世纪中叶以来,明王朝在汉藏交通问题上的政策转向,不仅改变了内地与西藏之间交通的格局,导致了汉、藏交通重心的南移,而且对青藏高原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后世治藏政策的演变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格尔》是集蒙古族英雄史诗之大成的卫拉特蒙古民间文学巨著。它结构浩大,情节曲折,描绘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声若惊雷、猛如狮虎、威武雄壮的英雄形象。由于《江格尔》有着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因此,它已超越了蒙古民族自身的范围,为其他民族所传诵,并传人了其他国家,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声名赫赫。《江格尔》是带有卫拉特蒙古丰富而美丽的神话传说色彩的浪漫主义杰作。在蒙古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很多,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蒙古人民的愿望和追求。但是,在它们中间,提出美好的社会理想并将它具体而形象化了的作品却不多见。应该说,卫拉特蒙古人民的祖先创作并留给我们的《江格尔》,是在这方面独辟蹊径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后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新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新生的中华民国政府高举各民族统一于一个国家、各省统一于中央的旗帜,并在1912年3月11日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总纲中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这给予清季以来觊觎瓜分中国边疆和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各国以沉重打击。 由于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政局混乱,边防空虚,无力顾及边陲地区,加之革命政权很快落入窃国大盗袁世凯手中,英、俄等帝国主义便纷纷利用这种局面,加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