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10年中国的农村建设的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全面调整,新的政策方向是: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农业补贴,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在新的农村政策指导下,最近10年来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条件改善、产出增加,农村居民进入全面保障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中央财政支持是主导力量,地方政府的组织推动是关键,改善农村环境条件是突破口,帮助农民做好规划是基础,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保障。目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是:尚未形成稳定的投入支持机制,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础环境建设与培育新型农民不平衡;这些也正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政策从出台到普及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其中区域内纵向扩散受不同层级政策主体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文本性的政策内容传达至基层政府及基层干部后“悬浮”难以下沉,使底层受众对政策了解不充分、对基层政策传播工作不满意、行动上的政策响应度较弱。分析表明,干群关系疏离、意见领袖“位移”、农民缺乏主动获取政策信息的动力和能力、基层政策传播者缺位是导致农村政策“悬浮”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从发挥传统组织传播机制的作用、引导大众传媒发挥在农村政策传播中的积极功能、完善农村政策信息反馈机制、提升受众获取政策信息的能力和动力等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多方政策主体的信息流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3.
虚心倾听农民群众的声音,是党和 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的重要依据。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近日,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在全省51个县(市、区)抽选了1530户农民家庭,开展了农村政策执行评价及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快速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我国农村政策在贫困村实施情况调查的总结,本研究发现农村政策在贫困村的覆盖率普遍不高,政策设计过程中的考虑不周排挤了贫困村的受益,贫困村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农村政策对农村反贫困的作用受到了其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态势及因应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近年来福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也是农民增收最快的一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扶持和各地采取的增粮、增收措施的落实。同时,也要看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今后的农业工作还必需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综合的措施,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农村政策的落实,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缺失、学生厌学、农民经济困难以及观念蔽障等.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对策,一是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二是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三是加快农村中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建立大区域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发挥大区域的管理优势.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土地政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农民参与度直接影响土地政策实施效果。因此,土地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应广泛吸纳农民参与。当前,由于“传统型”政策运行制度对农民参与空间的挤压,基层政府为争夺征地收益对农民参与活动的排斥,以及农民组织化水平、农村现实社会基础条件的制约,农民土地政策参与活动陷入了困境。为此,我国应不断完善土地政策运行制度,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财政投入;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培育农民民主意识,从而提升农民政策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减少农民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财政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少农民是直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大战略,是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的有效途径,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地方应怎样突破,政府有什么作为,财税政策应如何导向,将是本文着重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 ,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是确保食物安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民食物消费的前提。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政府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力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分析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采取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 ,以及对食物生产与农民食物消费行为所发挥的作用 ,为新时期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趋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国民党政府农村县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对农村政策的理念、导向和政府施政能力、官员政治素质都是巨大的考验。国民党政府缺乏改革农村封建社会结构的意志与决心,反而以封建地主、富农为主要依靠对象,侵害农民利益,导致20世纪30年代农村改革完全失败。  相似文献   

11.
提升农民幸福感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基于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972份农民调查数据,利用二元离散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政治信任因素与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和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政府信任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农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时,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就会提高0.0593个百分点,政府信任与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呈正向关系;政策信任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农民对政策的信任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时,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就会提高0.0334个百分点,政策信任与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呈正向关系;公职人员信任程度显著正向影响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状态,农民对公职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时,农民的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就会提高0.0614个百分点,公职人员信任与农民多层次幸福感指数呈正向关系。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破除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心理防线,降低农民对政策的误解及疑虑,弱化农民与公职人员之间的隔阂将是提升农民多层次幸福感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农村基层干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才俊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既需要大学生本人提高思想认识和能力,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培养、政府政策的落实等.  相似文献   

13.
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正确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 农民失地问题,又要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失地农民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农民认识的态度;其次,切实维护农 民土地经营权并把解决他们生存和发展统一起来;再次,要做好农民文化教育、农业政策、制度完善和农村组织结 构调整等基础性工作;最后,政府的基层组织要尽快、不折不扣地落实农民失地后的政策、待遇。  相似文献   

14.
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进城务工农民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学习,认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府的惠民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利保证,社会各界参与关注是对这些流动儿童的共育机制,城市中小学校是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中,学校教育中建立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创设情感互动教学,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坚持长期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尽快走出困境、人人都能上好学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下乡是指旅游产品下乡,通过旅游企业下乡将旅游产品销售给农民,政府通过一定的补贴来刺激农民消费.旅游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旅游扶贫思想的最佳路径和模式,是确保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杜绝不合理低价游在农村发生的重要举措,我国政府需要研究和全面推广这一政策.目前,我国农村旅游市场供给不足、旅游产品单一、消费水平低且消费结构不合理.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可以从旅游企业下乡、旅游产品下乡、旅游政策下乡和旅游宣传下乡、旅游研究下乡等方面深入推进旅游下乡,逐渐开拓农村旅游市场.为切实保障旅游下乡政策的全面落实,需要提供旅游法规保障,加大扶贫资金支持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农村融资环境是推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也是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本文从社会政策的视角,通过对山东潍坊坊子区的实地考察,全面剖析了"文明信用创评"实践的学理基础、政策基点、绩效评估、政策风险和改革出路,这对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民处于利益的核心层。要确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准确把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才能在满足农村公共产品需求时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才能把新农村建设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农民的真实需求对接起来,并把政策落实好,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应从农村急需的公共产品入手,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层次和类型进行分析,使政府确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资金短缺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政府资金投入交易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财政支农的政策效应.通过运用全国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弹性系数,使用协整检验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检验了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因果关系,进而提出了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重塑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新机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利用政府行政力量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农户自身对市场化土地流转认知薄弱,深厚的念土情结,使得农户自发推动土地流转难以实现,从而,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具有现实意义。流转过程中村两委对农村、农地、农户较为熟悉,对国家农村政策和农地流转政策较一般农户也较为了解,在政府主导的农地过程中"村两委"是连接转入方和转出方的纽带,应发挥积极作用。农地流转必须以农户的利益为根本,以增加农户收入为目标,切实解决农户失地后的再就业为基点,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农民作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科学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为培养和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提供了重要渠道.大众传媒培养和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体现在宣传国家的科学政策,提供实用科学技术,营造农村科学氛围,引导农民科学生活等方面.传媒在培养和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存在着不足,需要政府、媒体与农民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