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廷敬原名陈敬,一字子端,一字说岩。有一段传闻叙说了他改名的原委。清顺治十五年考进士,在进行廷试时,顺治皇帝走下金銮殿进入试场,看到一个青年人带着酒来应试,感到惊奇,就暗暗记下了他的名字。待发榜的时候,皇上问主考官有没有陈敬,说要见他。主考官领来了陈敬,皇上一看,不是他要见的那个陈敬。查阅中选试卷,才发现有两个陈敬:一是顺天府通州人,一是山西泽州人。皇上要见的,是泽州陈敬。皇上十分赏识泽州陈敬的才学,特意在“敬”字前加上一个“廷”字,一则表示区别,二则表示廷试时的期遇。从此,他便叫陈廷敬了。受到… 相似文献
3.
韩林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康熙字典》为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所编,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这是我国字书第一次使用“字典”的名称.它标志着中国字典的成熟.我国近代编辑的《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都是沿用它的体例.《康熙字典》继承了明代《字汇》、《正字通》的优点,并有所改进和发展,形成了我国字典的模式.这部字典的正集前面列有“总目”“检字,“辨似”“等韵”等项.“总目”列有214个部首名称,按笔画多少排列.“检字”主要为解决一时不好确定其部首的疑难字编列的.它采用的是从笔画查部首的方法.凡疑难字即按其笔画先在“检字”篇查找,得其部后再检之.“检字”篇注重引导读者熟悉部首,重将“总目”中的“变形部首”汇总排列在前,再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6-71
《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官修字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性作品,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本国文化的传承和辞书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在问世后不久传至朝鲜半岛,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汉字学习与汉语教育。通过对中、朝相关文献的勾稽及分析,既能够较为明晰地考察《康熙字典》初传朝鲜半岛的时间、使节及原因,又可以将其与汉字文化圈之日本、越南进行对比,从侧面窥见历史上两国的政治往来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
方块汉字基本上属于表意文字,它是以独立的符号来记录语言,来代表和表达各个不同概念的,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形,代表同一概念,同一音节,往往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和结构,这些代表同一概念和音节的不同书写形式和结构,我们就称之为“异体字”.异体字从来就存在,我们从现在见到的汉字最早形体——“甲骨文”、“金文”中,就发现有大量异体字.甲骨文中有的异体字,如“羊”字竟多达四十多种书写方式,由于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须臾或缺 相似文献
6.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由上海书店影印、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1985年12月发行的《康熙字典》书末所附《四角号码查字表》,为查找214个部首中的47000多汉字提供了极大方便。但由于字数太多,编制不够精细,出现了一些差误。一、取角有错的字 相似文献
7.
诸定耕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1)
《汉语大字典》第一卷已经问世,其余各卷也将陆续出版发行。我国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又增添了一枚绚丽的瑰宝。这不仅是我国辞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我国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为《汉语大字典》是继《康熙字典》以来,我国最大最完备的一部汉语字典。如果说,《康熙字典》标志着我国封建时代字书发展的最高峰的话,那么,《汉语大字典》则是在社会主义时代产生的一部集古今字书之大成,聚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粹的巨著。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康熙字典》,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下面试就两部大型字典在收字、解形、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旭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4)
一两千多年来,我国字书辞典的编检法,可归纳为三个大类——义、声、形:义是按文字意义列字,如《尔雅》、《释名》、以及“类书”等;声是按文字声韵列字,如《玉篇》、《广韵》、《佩文韵府》等;形是按文字形体归纳为若干部首列字,如《说文解字》、《类篇》、《字汇》、《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等。三种编检方法,创始有先后,一经建立,即并行不悖,发展过程中,各有修订,直到现代,有些专科字辞典,仍各有沿用。音韵、义类等方法,不适于一般文化程度的人使用,以下我们单述字形部首编检法近三百年来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胡锦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
《康熙字典·凡例》(下文简称《凡例》)曰:“集内有或作某、书作某者,有与某字通、与某字同者,或通或同,各有分辨。”这类术语,是汉、唐以来训诂学家用来表示字与字之间关系的。它们的存在,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用法。那么,作为集我国古代字书大成的《康熙字典》究竟是如何分辨,如何运用的呢?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总览汉唐以来的应用面貌,辨其源流,可得其梗概。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更好地阅读《康熙字典》及其他古字书有益,而且对辞书的编纂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戴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说得对。《康熙字典》(以下简称《康熙》)和《中华大字典》(以下简称《中华》)虽然都是“典”,仍应作如是观。当然,这两部大型字书由于收字较多,义项较完备,长期以来,对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使人受益不浅。但是也应看到,它们在收字、注音、异体字的处理、通 相似文献
11.
12.
张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4-96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王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1):20-23
鲁迅的《离婚》是最难解、也是长期被误读的小说.作品在夫妻离异的外观中隐藏着兄弟失和的内容,具有象征主义手法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其中的“爱姑”、“施家”、“拆灶”等名称都具有多重喻义.鲁迅通过对婚姻关系和旧式裹脚女主人公形象的虚构,揭示了兄弟失和的情形与本质,也消解了在苦闷中郁积的负面情绪,完成了从丑恶的现实到审美的艺术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16.
17.
18.
韩玺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36-40
虽然存在时代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但蒲松龄《促织》与卡夫卡《变形记》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人物的变形.透过貌似荒诞的叙述,不仅能见出两位作家对专制重压下人的命运,即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说是人的异化的同一思考,更能见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即中国人的家庭意识和西方人的个体意识的流露.所有这一切,正是这两部作品荒诞背后所掩藏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晚餐》出自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之手。这幅杰作花了几年时间才完成,画中十二门徒及耶稣本人的形象均按照真人描画。达·芬奇最先寻找的,就是耶稣形象的真人模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