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朝鲜战争后,韩国历届政府把朝鲜半岛统一问题视为重要议题,采取和实施了许多不同的政策和措施。2000年金大中政府时期,韩朝进行了首次首脑会谈,发表了"6.15宣言",韩朝关系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以此为契机,卢武铉政府利用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南北关系。但李明博政府上台后,采取和"阳光政策"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对朝鲜实施"非核、开放、3000"的强硬政策。朝鲜对此反应强烈:两国经济交流活动急剧减少,韩国和朝鲜再次陷入了敌对状态,朝核问题久拖不决,东北亚冷战局势也仍然看不到结束的前景。分析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对于认识朝鲜半岛问题乃至整个东北亚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错误发音的总体感知、范畴区分和标记辨别三个知觉实验,考察不同任务类型下中国学生对英语齿间辅音的知觉情况,探讨语音经验和语言迁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任务类型对知觉有较大影响,注重意义的输入会忽视语音的准确性,侧重形式的输入能获得更高的听音正确率;听音人对齿间清辅音的知觉比浊音更为敏感;语音经验对齿间清辅音的知觉加工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浊音的知觉处理二语者呈选择性石化。  相似文献   

3.
美国意识形态中的朝鲜:后冷战时代的知觉与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争执,美国对朝鲜的意识形态认知历经了三次转换,即"无赖国家说"、"邪恶轴心说"和"失败国家说"。难以协调的价值认同是美朝关系正常化的结构性障碍。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人权问题和政权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是困扰和迟滞美朝关系发展的症结。相对固化和稳定的意识形态信仰,使美朝之间相互敌视和冲突的认知变量难以发生质变。只有设立共同目标,探讨共同规范,遵守共同规则,最终克服心理错觉,才能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知觉研究对于解决美术与设计的种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借助分析美学的研究成果, 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探讨审美知觉问题.正如分析美学对看、 听等日常知觉概念的分析所认为的, 审美知觉的意义也在于具体的审美知觉活动之中.日常知觉与审美知觉的差别, 只有在对具体"生活形式"的描述中才能真正区分, 这正是回答关于美的一系列提问和理解美术与设计的问题的关键.语言是密切介入知觉的, 语词在来源上与直接的知觉经验密切相关, 当我们知觉这个世界之时, 就已经准备好了用以整理客观事物并对它进行处理的工具--语言.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对朝政策在"变"的外衣里具有"不变"的内核。"不变"的内核源自于美朝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对朝鲜的认知以及民情舆论,表现为对朝鲜持强硬立场且不受党派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观感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的对朝政策典型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受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往往需要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彼此的对朝政策,因此又不得不朝温和方向进行调整。克林顿和小布什各自的对朝政策都经历了从对抗到谈判的转变的过程,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奥巴马的上台虽然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朝鲜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美国新总统的对朝政策仍将在对抗的"不变"与谈判的"变"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6.
基础主义与融贯论关于知觉辩护的争论,使得"弱基础主义"存在可能。根据"弱基础主义",知觉信念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辩护,同时这些得到部分辩护的知觉信念可以获得相互的辩护支持,从而成为合理可接受的信念。"弱基础主义"不同于基础主义和融贯论关于知觉辩护的说明,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础主义和融贯论各自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对朝政策仍深受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接触与遏制并举是冷战后美国政府对朝政策的主要特征。克林顿执政期间,接触政策占据主导地位,主张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换取朝鲜做出让步,最终达到迫使其放弃核武器研发的目的;布什执政期间,遏制政策占据主导地位,主张通过对朝施加强大压力以迫使朝鲜屈从美国的意志。就政策的实质而言,克林顿是一种妥协性的政策,布什则是一种对抗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突破经济人偏好不变的经典假设,将知觉与学习等决策理论的有关概念引入中美经贸合作研究,对当前中美经贸合作的认知误区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由于人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和外部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决策者和研究者也会经常出现错误知觉,并且不能通过学习迅速纠正这些错误知觉和预防新的错误知觉的形成,致使认识到合作利益或具有合作愿望的国家间不能顺利实现合作,有时甚至走向冲突。有悖于事实的负面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合作的外溢与扩展。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认为知觉作用具有指向性,物体就是被知觉的物体。在审美活动中,要搁置各种主动附加的内容,让审美对象能够直接地呈现于我们,使审美知觉的特征显现出来。杜夫海纳则在此基础上把分析感觉与知觉看成现象学最根本的方法。对活生生的审美知觉的描述和向往,意味着人们渴望追寻到鲍姆嘉通aesthetic(感性学)的原意,返回到希腊人称之为"感性经验"的那种基本的和具体的人类原初经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是杜夫海纳的美学认识论的基础。审美知觉活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呈现阶段、表象与想象的阶段和反思和情感阶段。审美知觉是一种具有明显意向性的现象学的知觉,是一种纯粹的知觉,也是一种能把艺术作品变成审美对象的知觉。它既是感性的,同时也是归纳性的。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主义的视野中, 审美知觉首先被经验主义美学家视为一种与"外知觉"相对立的"内知觉", 夏夫兹伯里与哈奇生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他们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内知觉的特征.但内知觉究竟所指为何, 两人既未能提出明确的界定, 也难以提供确切的生理学、心理学上的证据.不过, 他们对知觉的重视, 使知觉成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费希纳的实验美学, 还是立普斯的移情美学, 以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美学, 都以具体的审美经验为基础展开对审美知觉的分析, 这种分析, 既是对"内知觉"研究的一个修正, 也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朝是两个平等的主权国家,各自有不同的核心利益,中国不能左右朝鲜。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是中国的战略屏障。朝鲜面对美、日、韩的巨大压力,中国不能放弃朝鲜。在后朝核时期发展中朝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但同时也应处理好中国与韩国、美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关系。未来发展中朝关系,应立足于战略高度,坚持原则、着眼长远,密切经济联系、树立牢固基础,增强政治互信、争取走共同发展道路,适时、适度推进双边关系,建立起正常、友好的国与国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宝媛 《延边大学学报》2009,42(2):68-73,92
韩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颇费周折,但却在朴正熙政府时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种进展体现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美、日、韩三方的新选择。韩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对朴正熙政府时期韩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韩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为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68年1月21日,朝鲜袭击韩国总统府邸青瓦台并在随后48小时内捕获美国情报调查船普韦布洛号及其船员。朝鲜此举使美韩关系面临考验。本文考察了美韩处理此次危机的不同态度,揭示美韩分歧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冷战时期,美国与韩国订立了联盟关系,两国曾是亲密无间的盟友.美国向韩国提供军事、经济援助,韩国坚决站在美国一边,为美国马首是瞻;冷战结束后,韩国经济腾飞、民族意识上升,加之美国的战略调整,韩国与美国距离拉大,分歧加深并公开化.美韩联盟关系由"主从型"向"伙伴型"转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韩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战略目标,在转型后将会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并以相对稳定的模式长期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中日韩三国近年来均成为俄罗斯的重要经济伙伴,三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分别表现为日俄经贸合作发展缓慢、韩俄经贸合作发展平稳、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快速。面对以自我为本位的日本竞争政策,中韩应积极合作,推动东亚一体化向共赢、共存、共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因素逐渐让位于地缘政治因素,在不放弃对朝鲜遏制的同时,美国采用了有限的接触政策,诱使朝鲜放弃核计划,开始重点防范那些对其抱有敌意并拥有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十多年来,美国政府以武力相威胁的同时与相关国家进行单方面的合作,或直接与朝鲜谈判,但由于美朝固有矛盾从未消除,均没有达到美国预期的目标,凸现单边合作机制的局限.针对当前朝核问题采取多边合作机制是解决危机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适逢朝核危机白热化之际 ,美国提出对驻韩美军基地进行重新整合 ,必然有其深刻意含。整合拟分两阶段进行。整合后的驻韩美军不仅将具备更强大的震慑力量和更快速的反应能力 ,亦将成为美国构建全球范围下国家安全战略网络的先驱部队。重新部署驻韩美军是美国早已确定的全球范围下驻军调整行动的一部分 ,但此举无疑将加深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忧虑。这对本已危机重重的半岛问题而言 ,无疑又楔入了一个危险参数 ,其作用的敏感性及其动向效应引起了东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朝核问题是当下国际政治,尤其是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中牵涉地区和全球国际安全走势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许多政治力量在这一地区的交织,特别是中、美、俄、日四大国利益交汇使朝鲜半岛问题日益错综复杂,其中占据主导因素的是美国残余的现实主义的冷战思维和对外战略、美国实用主义的国际法观及实践。笔者基于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思考方法,以现代国际法为评析视角,深入探究了朝核问题形成中的美国因素,以期为朝核问题相关各方最终解决方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