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显学。新红学差不多走了一条考证的道路,主要研究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关系。《红楼梦》主题很复杂,而不应该只有单一的解说。《红楼梦》主题研究应该是本体研究,前人给我们做了很多论述,这些论述值得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不仅通过空间景物的描写折射人物心理世界,而且在对时间意识的表现中,以敏锐的感知揭示人物及其作者丰富而深邃的心灵世界——由时间意识所唤起的人生如寄的悲哀、由生离死别所激起的超越时间的痴想以及摆脱了人生如梦的时间感觉而飞升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3.
《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与精神。《周易》的筮符结构就是它独特的"时"结构;而所谓"命运",表述的是一种处于神性时间与人性时间之际的巫性时间。"知几,其神乎"正是《周易》对这种巫性时间的趋于哲理内涵的追问。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用现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对周易时间观作深度解读,以"在"的提问会应《周易》"时"的价值与意义,在反思与批评中揭橥《周易》时间观特点。在众多的巫术文化中,唯有《周易》巫筮转嬗、成长为以哲理、伦理为主的史文化,这与它的巫性时间观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阐述了其对哲学的基本认识,并且通过对哲学的表述把他的哲学观与康德、谢林等人的哲学观区别开来。黑格尔的“哲学”既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的产物,也不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客观精神自身运动和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本体论、辩证法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是孕育了黑格尔庞大哲学体系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研究中 ,对“钗黛”形象及其价值的探讨已很多 ,但从历史、文化视角总结“钗黛”型知识女性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者还不多见。黛玉追求精神唯美与宝钗强烈自我价值欲的历史承传性及“钗黛合一”价值追求的悲剧性 ,揭示了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命价值及其实现自我历程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6.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与精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少学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文本进行了考证、研究和解读,并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试图用精神分析学的里比多说———创作动因、无意识心理说———创作活动和创作过程、俄狄浦斯情结———批评方法以及升华说———人物的塑造这些方面来阐释《红楼梦》文本,从心理学角度发掘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一兵 《东岳论丛》2012,33(12):38-44
海德格尔从现象学的解构立场出发,对传统的哲学史和哲学观念进行了重新理解.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研究并不是追逐哲学家思想和文献的什么绝对的虚假客观性,而是与之发生一种复杂的解释学意义上的争执.哲学不应该是某种理论传递中现成知识点的说明,它缘起于对原有思想追问中的先行确立,由此生成哲学之思的前提条件.哲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追问之思.  相似文献   

9.
肖鹰 《学术月刊》2020,(9):131-139
《红楼梦》以大观园为核心场景,以贾宝玉为主人公,以宝黛之恋为贯穿全书的红线。本文从大观园、贾宝玉和宝黛之恋三个意象层面探讨《红楼梦》的美学意蕴。《红楼梦》在虚实交融的叙事中,以极切实又极奇幻的笔法,展示了一出以贾宝玉为中心意象的凄美而炽烈的人生戏剧。在熔铸多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对庄子哲学的生命精神的阐发,是《红楼梦》的美学意蕴之真谛。本文认为,阅读《红楼梦》,解析贾宝玉,都须从反面-即庄子哲学的"无用之用"-着眼。这无用之用,就是自我生命的真实和自由,扩大讲,就是世界的生机和无限。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梁葆莉 《兰州学刊》2007,9(1):140-142
本文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金瓶梅》和《红楼梦》在遵守传统叙事格局基础上所取得的一些突破,特别是对传统拟书场格局和章回小说体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言情”主旨、“崇女贬男”观点,以及自然随性生活态度,与儒家“重礼抑情”倾向、“男尊女卑”等级观念、刚健有为精神品质相反对立.基于《易经》哲学思想具体化解读视角的小说非儒思想研究,揭示小说非儒思想与《易经》哲学本质内涵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与原始儒家思想切合与后世儒家观念对立的原因,助益当代客观评价小说非儒思想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红楼梦》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红楼梦》是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红楼梦》创造了现实、神话、理想三个世界,《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是脂砚斋。  相似文献   

14.
张伟  杨峰 《东岳论丛》2019,40(10):157-163
《红楼梦》的创作明显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水浒传》构成了认识《红楼梦》的重要"前理解"。《红楼梦》研究中若干争议性问题,置于这种互文关系中理解可以得到有效阐释。分析《红楼梦》在人物形象设计、结构安排、主旨寄托等细微处借径《水浒传》,探察其主旨并非专在表现男女爱情,而是一定程度上含蓄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主流话语的逃离,特别是借助青春女子们的人生悲剧寄托了现实社会中曹家所遭受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委屈,表达了作者的愤慨。  相似文献   

15.
马娅 《中州学刊》2002,(3):74-76
《百年孤独》与《红楼梦》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巨著,两者在许多方面却表现出相近而有别的特征,如两者都是述兴亡之事,但前者侧重于毁灭而后者侧重于幻灭;前者叙述悲剧系沿用西方人格悲剧的套路,属于自灭,而后者叙述悲剧则直承天道盛衰反复周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属于它灭。通过与《百年孤独》的比较,《红楼梦》折射出了它新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刘心武续红楼梦》无视曹雪芹未定稿后三十回留给我们的资讯,以所谓他对秦可卿案件的发现为主要艺术内容,在思路、思想、风格上都背离了曹雪芹。刘心武以秦可卿之死来影射康熙、雍正年间的继位之争,也误入了正反莫辨的歧途。刘心武不顾长篇小说的创作规律,不讲节奏,不问密度,在艺术上也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7.
18.
红学研究者越来越多地把<红楼梦>当作一部文化小说来解读,但往往只是着眼于小说中积淀着的中华文化质素,而忽视了作品中的异质西洋文化因子.实际上,<红楼梦>无论与西学东渐背景下的西洋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红楼梦>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但又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与(《源氏物语》分别被称为中国和El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作品中都有“魂灵”形象的出现,试图从《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中发掘“魂灵”形象并加以比较。据此,总结出佛教对中日两国“魂灵”形象的塑造有着重影响。佛教在中国受到儒家思想的干预,在日本则带有浓重的神道教色彩,这是两部作品中“魂灵”形象出现差异的主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刘相雨 《齐鲁学刊》2015,(2):124-130
自宋代以来,元宵节就开始大量地进入文学作品。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元宵节带有万人空巷的民间狂欢色彩,同时也有了"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宋元话本中的元宵节则往往作为太平盛世的象征,成为小说中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许多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也在这个热闹的夜晚发生,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在此夜发生逆转。《红楼梦》对传统的元宵节描写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它将元宵节这一传统的普通民众的室外狂欢活动变成了贵族大家庭中的室内雅集活动;元宵节不再以赏花灯和放烟火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以家庭内部各色人物的活动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作为描写的重点。《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没有发生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而是预言了一群青春少女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