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资源课程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而且可以传承发展民族传统艺术。传统艺术资源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正确认识课程资源,遵循一定规则,掌握一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习俗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与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密不可分.一个族群的传统文化习俗与历史背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成员的学业成就.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土瑶传统文化习俗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土瑶儿童学业成就的影响,通过对土瑶部分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度描写",揭示学校院墙之外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因素,从文化的视角和层面来探究土瑶学校教育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教育中占据一定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注入大概念这个教育理念,结合美国先行的教育观点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尝试通过高中学校美术课程开发的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教育中占据一定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注入大概念这个教育理念,结合美国先行的教育观点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尝试通过高中学校美术课程开发的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传统教育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客观上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和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源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的丰富,注重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很多朝鲜族学生对民族传统礼节知之甚少,日趋淡漠,面临着消亡的边缘.本文提供了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分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教育方法,强调学校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场所,民族学校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朝鲜族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广才 《民族论坛》2012,(14):33-35,47
少数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是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论从民族学校的规模与民族学校中民族学生成份以及民族文化在民族教育中所占比重来看,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均显不足。要构建以民族文化保护为主导的乡村民族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培养民族文化氛围,全方位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较典型的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辍学问题调查分析,认为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突出的原因除经济因素之外,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调适不够、学校教育制度在当地的不完善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增强对学校教育与当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相互的调适,对解决相关现实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发展的背景之下,整个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情况,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怎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将民族体育融入学校的教育当中,属于目前学校教育事业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性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我国优良传统、维护民族多元化传承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海东 《中国民族博览》2022,(16):200-202+212
说到教育,映入人们脑海的首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虽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只能代表局部发展,在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义性。博物馆教育属于广义教育,不受社会要求、人群要求的限制,在教育过程中能为人们展现出实物,通过各种陈列展览活动,让人们进行参观、欣赏,感知实物所承载的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人们需要依靠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对实物进行观察、阅读、听讲或者触摸等操作,从而建立自身的教育认知,增加知识储备量。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不足,其已经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所以近几年来,我国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且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标准。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在校园”和“出校园”,为师生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核的清晰认知和深刻体验,并以鲜活的形式植入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重要生产形式和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依据学校条件和当地环境,考量并运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方式,促进校园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共生,提高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校与社会互联互通、互助互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不仅是学校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需要,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促进戏曲繁荣发展,需要全社会重视戏曲,关心、支持戏曲艺术发展。宜昌市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京剧的艺术教学,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将音乐辅导与校园戏曲普及相结合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有助于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摸索规律,在校园音乐辅导与校园戏曲普及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必须明确新世纪对语文学科的实际要求,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所以,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符合时代的需求,必须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地优化教法,加强学法指导,促进语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教育阻碍民族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实质上是封闭教育。其表现和影响是: 1、教学过程的封闭性。教师把书本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消化后再回答给教师。这是以课本为主、教师与学生为两极的封闭型教学。 2、教学环境的封闭性。一堵围墙把学校与家庭、社会隔开,学生与现实生活隔开,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节,学校孤立于社会现实需要之外,学生脱离了社会实践。 3、教学阶段的封闭性。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各教学阶段之间联系极少,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封闭状态,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元2世纪末,世界上最早的教理学校诞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教理学校植根于埃及传统文化环境中,大量汲取了希腊罗马的教育精髓,为宣传和维护基督教而创立,并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教理学校奉行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等原则,倡导全面发展,在世俗教育和宗教教育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进而成为联系西方古典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7.
除教育、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外,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讨论了蒙校教育低学业成就这一现象与蒙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关系。因为蒙校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认同知识和文凭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是以一种消极、隐蔽的方式展开的,并对教师权威和学校规范有一定顺从。这种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用"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学业,采取喝酒等隐蔽的越轨行为,在网络上嘲讽学校教育来表达反抗的态度,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由反抗学校教育和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教育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民族地区办教育的各种条件、设施(包括电教设备),都得到了改善、充实和加强。从事各级学校教育工作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已达62万多人。仅1986年用20多种民族文字编译出版的中小学教材的教学用书就达1670种、17093册。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民族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目前民族教育在数量、质量、发展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与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有些地区,不但发展落后于内地,而且还有继续拉大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教育是指在社会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教育行为。壮族传统社会教育,其内容涉及许多方面,非常广泛。其中有些与家庭教育相交叉,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家庭教育的扩大、补充、提高和加深,因而在壮族的传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形式方面,多与集体性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一、生产知识的传授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彭雪芳 《民族学刊》2012,3(1):76-82,96
历史上,开办寄宿制学校是加拿大政府对土著人实施同化教育的途径之一。布鲁奎尔斯印第安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变迁为了解加拿大土著教育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窗口。透过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状况及联邦政府对土著教育采取同化、隔离、融合与自主的政策变化历程可以一睹加拿大土著寄宿制学校的兴衰。其衰落标志着教会与政府联合实施的同化教育的失败。随后,土著人重新掌控教育权,土著教育与西方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既使土著年青一代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也确保了土著民族的价值观、认同感、语言及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