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昂夫是元代可自立门户的维吾尔族曲家,其咏史怀古的散曲多体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叛逆色彩,而叹世乐闲的散曲受老庄思想影响,表现了对传统文人"清逸"精神衣钵的继承。其人其文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极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2.
接受与融合是民族融合时期文坛的主题之一。贯云石就是一位在散曲创作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维吾尔族作家。他的散曲以俊逸质朴、豪迈爽健的风格在散曲作家中独具特色;他的思想修养、人生经历与创作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作家接受汉文化传统的熏陶与浸润,并与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加以融会,从而真实地反映了民族融合时期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这对我们准确理解元代文学多元繁复的色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昂夫是元曲后期重要的维吾尔族的散曲名家。早年深爱中原文化,汉学修养极为深厚。其散曲风格以疏放豪宕为主,又不失华美之风。题材多为咏史怀古、叹世叙志、游宴乐闲之作,其咏史怀古的散曲多表现出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的叛逆色彩,是叛逆思想最强的元曲家之一。薛昂夫的散曲颇受时人瞩目,赵孟頫、刘将孙、张可久、虞集等对其赞誉颇多。  相似文献   

4.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描写杭州西湖的作品很多,前人论其散曲,多从艺术风格、文学地位等宏观方面着笔,或就单支散曲作赏析式的评鉴,忽视了其作品中强烈的地域色彩。结合张可久的西湖情结,分析其西湖散曲特有的文化内蕴,将可从相对微观的层面了解他的独特思想和主观情趣。  相似文献   

5.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一度废除科举制度,使汉族知识分子失去跻身仕途的机会,但也使官方意识形态对文人的束缚相对松弛。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散曲不再是庄重、严肃、高雅的载道工具,而成为文人嬉戏人生、狂欢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本文分析了元代散曲从语言风格到思想内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狂欢化色彩,指出狂欢化是元代文人置身民间俗文化和笑文化中的狂欢式世界感受,并对元代散曲狂欢化艺术精神衰败的时代原因,以及东方狂欢文化与西方狂欢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古本散曲文献整理是一项做好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与保护的重要工程,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人们对曲集版本的了解与认识,纠正曲作选本中一些词句的谬误;有利于人们了解曲作中记录的一些历史史实与历史人物;有利于把握曲文中透露出的古代文人的某种心态与生活情趣;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某一地域文化的了解,等等。同时,古本散曲文献整理也为古本散曲文献数字数据库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审丑散曲是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它以丑为对象、以俗为风格,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文学品貌。审丑散曲主要表现外在形态之丑与道德品行之丑,在品格风貌上具有世俗性、谐趣性、讽刺性三个特点。审丑散曲不仅在文学上风格独特、成就突出,其还具有三个维度的文化意义,即全景展现了市井社会的人情百态与市民文化,继承发扬了中国古代的审丑文化传统,蕴含了独具中国特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立足艺术学再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既分析了英汉借词研究领域长期缺乏对汉语传统色彩文化借词考察的原因,也探讨了《美术术语与技法词典》中英语向汉语传统色彩文化借词产生的时间和历史背景等内容。该《词典》所收录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借词,不仅表明以英语为代表的西方社会认知汉语传统色彩文化的正确性和意译的精准性,也展示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和对世界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元散曲审美特征新探谢真元元曲,和唐诗、宋词同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三座高峰。作为元曲重要组成部分的散曲,堪称古代诗歌艺苑中的奇葩,其瑰丽夺目的艺术光辉,无不有赖于色彩的点染,无一不是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的艺术创构。色彩进入艺...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散曲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历程和人生态度,也反映出元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文人的影响。但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其散曲的儒家精神和道教色彩,而忽略了其中的佛家意蕴。或有论及者也将这一内容倾向一概视为“消极”、“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有失公允的。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马致远的一些重要作品来探究其中的佛家意蕴,从而展示其散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