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要求加强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劳动关系越来越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势.劳动关系双方的局部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还不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川县劳动保障局以“一年打基础、两年启动迈新步、三年奋斗见成效”的工作目标.突出服务、规范、高敛这一主题。大力推进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在全县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保险费征收极度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异常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全县呈现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力市场逐步规范.社会保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协调劳动关系及其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也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关系矛盾日渐增多,这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既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的立法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首先应表现为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能力。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中.贯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尊重劳动的价值和经营的正当利益,既是造福社会,服务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甘孜、平安甘孜、效益甘孜的客观要求,更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崇高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协调劳动关系及其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也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关系矛盾日渐增多,这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既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的立法背景下,用人单  相似文献   

6.
我省劳动关系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省劳动关系保持了总体和谐稳定.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劳动关系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劳动关系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态势将更加凸现,劳动关系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的传导性也在逐步增强,这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些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体制、制度和机制仍不健全,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方面劳动力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另一方面劳动争议也日益增多.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有必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利益均衡和合作共享是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合理发展,需科学把握劳动关系规制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当前,我国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不成熟、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新常态下劳动供给和用工需求深刻变动、法律供给和实施不够给力,致使劳动关系不平衡、不公平、不稳定、法治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完善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消除用工歧视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法治效能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全省劳动工资工作座谈会7月11日在雅安召开。会议提出,要以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加强协调劳动关系长效机制建设,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吴应智 《劳动者》2006,(3):35-35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整合社会力量,调整好社会成员问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而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需要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矛盾表现为劳资矛盾,这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对抗性的矛盾。但是,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劳资矛盾却出现缓和的趋势,并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这一趋势的出现,是与资产阶级执政党在工人运动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下,重视协调劳资矛盾分不开的,这对我们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存我省被中央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省之际.中央党校地厅级社会建设研究班联合调研考察组一行17人.午4月8日至12日前来我省调研考察。考察组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课题,深入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四市及部分企业、农村和科研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并对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研究解决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企业高端人才培养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2.
陈轩明 《劳动世界》2013,(9):175-176
劳资矛盾直接体现着社会矛盾,因此有效化解劳资矛盾能够促进劳动关系和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本文将从构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劳动关系中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加强劳动争议中处理联系等方面,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创新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劳动关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当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劳动关系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握“任务硬化,工作常态”的特征,扎扎实实把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14.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业绩日益突出。现阶段在我国,劳动关系呈现总体和谐的同时,也存在局部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劳动关系领域难点、热点不断增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为维护新形势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努力构建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涉劳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遂宁市劳动保障局开展了“着力构建三级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涉劳矛盾纠纷”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尤其是民营企业,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是否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关系到职工利益,也关系着经济向着适应新常态的转型,对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劳动争议则是劳动关系不协调的一种表现.因此.劳动争议处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的重大现实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劳动争议处理的特点.通过总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有益经验和不足之处,借鉴发达国家处理争议的有效办法.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的体制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出稳定性降低、劳资谈判力差距总体上缩小、层级化特征依然凸显、争议潜在发生率上行、调控力量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向。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而任务艰巨,需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健全中国式集体协商机制、突出劳动者分层保护和激励、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维度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攻坚克难.积极有为.牢牢把握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劳动保障工作中心任务.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标.突出抓好应对危机稳定劳动关系、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关系矛盾定位为人民内部矛盾,探索形成了既兴市场化之利又除市场化之弊,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体现效率又促进公平的劳资利益协调与平衡体系。中国特色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路径与内在逻辑是:以市场化为基,释放劳动和资本等要素的活力;以法治化为本,平衡劳动关系灵活性与安全公平性;深化工会改革,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企业民主管理;优化行政治理,督查激励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社会参与,推进劳动关系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治理。其中,政府发挥了"劳动关系的改革者""劳动契约的规范者""劳资集体自治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