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知识产权的权利冲突中,著作权与商标权之间的冲突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我国现行《商标法》协调二者冲突的条款过于倾向对在后商标权的保护,与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及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不相符,实践中也易导致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不协调。完善商标法中的权利丧失制度,将宣告注册商标无效的权力从行政权变更为司法权,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标权与在先著作权的冲突是知识产权冲突的表现之一,我国目前对此冲突的处理,遵循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和权利丧失原则两大原则。但是现行的冲突解决机制在利益平衡和利益实现上还存在不足,可通过规定著作财产权强制许可制度和商标优先权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商标权与著作权的权利冲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实践中发生商标权与著作权冲突的案例也越来越多。结合实践,分析了商标权与著作权权利冲突的构成,提出了解决商标权与著作权权利冲突的思路及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商标法在先权利保护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由许多子权利构成的权利体系 ,由于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权利客体的交叉重合、知识产权的分散立法模式等原因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易于发生权利冲突。作为知识产权子权利之一种 ,注册商标专用权与著作权等其他在先知识产权和其他民事权利冲突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应当从在先权利与权利冲内涵入手 ,深入探讨有关知识产权的理论依据 ,寻求解决在先权利与注册商标专用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由于著作权限制是针对具体权利的限制,著作权权利制度的封闭性是限制的可能前提,而限制的开放性使伴随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的限制成为可能,因此权利的封闭性与限制的开放性是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基础性构建原则。并从此衍生出有权利必有限制及其限制的不可排除性原则。应该以此原则对我国《著作权法》的限制制度进行检讨,进而完善其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6.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
在肖像作品上既存在肖像权又存在著作权,当两种权利归属于同一主体时,一般不会产生冲突;当两种权利归属于不同主体时,权利竞合和冲突由此产生。本文分析了肖像作品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类型、立法规定;阐述了协调肖像作品著作权与肖像权冲突的一般规则与例外规定。指出了肖像作品著作权与肖像权的相互制约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没有建立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有关的知识产权教科书对此也只是一带而过,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符合其国情的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国际公约对此也有明确的规定。为更好地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接轨,完善著作权限制体系,维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设置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应结合我国国情,在立法模式的选择、方式的使用、内容的完善上下工夫,以构建我国著作权强制许可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即著作权是作者或其他权利人对作品所享有的排他性权利。世界各国均设立了各自的保护制度,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偏向于将著作权作为作者的人身权(author’s right)进行保护,而以美国为首的普通法系国家则更倾向于将其视为权利人的财产权——"版权"(copyright)进行保护。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将"著作权"与"版权"视为同一概念,表示既应注重保护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同时亦要保障著作财产权,以此构建了比较全面的权利保护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作者的权利被保护的同时,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自由却面临挑战。以此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和分析与著作权相关的知识产权正当性理论、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立法状况与其在保护作者权利上取得的成果,以及社会公众权利所面临的挑战等内容,尝试研究与探讨我国当前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乌苏里船歌》知识产权纠纷一案被誉为"全国首例民间文艺作品著作权纠纷"。法院在我国现行法律在民间文学的范围、民间文学著作权的内容、行使权利的主体等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规定的情况下,顺应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本意,作出了保护民间文学的判决。此案暴露了我国民间文学私权保护制度的立法滞后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和网络的普及,滑稽模仿开始在我国流行。该文学形式独特的创作手法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严格限制引用之间的冲突,引发了滑稽模仿"大量引用与核心引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矛盾。在分析滑稽模仿与源文本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鼓励创作滑稽模仿符合权利平衡的价值目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著作权立法目的,我国著作权法应该把滑稽模仿纳入合理使用的范围,并放宽对其引用的量和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并由此引发的纠纷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学术界及实务界对其争论最大的就是混淆误认问题。制止混淆原则是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一项重要原则,以混淆作为商标与商号权利保护的评判标准,在解决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是否造成混淆作为确权依据,就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认定混淆的判断标准。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问题上,体现了制止混淆原则,但仍存在规定不明确、实践中操作不易等不足。需要借鉴国外相关做法,从确权环节开始制止混淆,并且有条件适用“在先权”,从而建立一种有效制止混淆、解决权利冲突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欧盟《著作权指令》所规定的著作权的权利例外与限制制度并未能统一欧盟各成员国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因其先天的结构性缺陷,该制度既不能提供法律上的确定性也不具备足够的灵活性。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制度面临更多的挑战,从而使欧盟对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协调陷入困境。对现阶段欧盟著作权法权利限制制度协调困境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新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把握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发展方向,认清该发展过程中的实质矛盾,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著作权限制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版权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著作权侵权问题备受关注,作为著作权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原则的运用也至关重要。本文以"琼瑶诉于正案"为主样本,分析"接触加实质性相似"原则的法律本质,并对实质性相似判断的"抽象、过滤与比较三步法""整体观感法法"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提出判定作品间是否实质性相似,通常应以"抽象、过滤与比较三步法"为主,以"整体观感法法"为辅,只在前者不适用或者适用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下才适用后者。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对著作权侵权判定应当协调好思想表达二分法、独创性,实质性相似等原则和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著作权立法应引入思想表达二分法、专家辅助人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语言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无论是我国宪法,还是国际公约,都规定了对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之权利的特别保护。但我国缺乏可操作性规范,导致司法程序中无法迅速及时地对双语诉讼中的少数民族当事人的程序及实体权利给予充分、有效的救济。解决这些问题需制定法务翻译制度,并在法律援助制度下建立少数民族及其他少数人语言法务翻译人才库。  相似文献   

16.
形象权作为一个新型民事权利,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形象经济的发展,形象权与其他标识性权利冲突日益明显。我国立法关于如何解决此权利冲突的规定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亟待改进。本文通过剖析形象商品化中权利冲突的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提出解决冲突的适度保护在先权利、人身权优位、避免混淆和误认、禁止权利滥用和兼顾效益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对TRIPS中外观设计的规定与我国《专利法》相应规定的比较来看 ,我国外观设计制度还有待完善 ,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应尽快将一些对《专利法》的司法解释上升为法律条文 ;建立非专利保护的外观设计登记制度与《专利法》并行以弥补专利法的缺陷 ;解决好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商标权的重叠保护与权利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法理和制度上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适时设立以专门审理人权案件为主要制度功能的"人权法庭"。没有专门审理人权案件的人权司法机构,人权是很难得到法律制度的充分保障的。应当在我国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法院组织系统内部设立专门审理人权案件的"人权法庭",目前主要负责审查死刑案件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案件,今后可以发展成专门审理各类人权案件的司法审判机构。应当根据我国现行宪法以及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障法》,从而使得我国的人权保障获得更加完善和系统化的立法依据,进一步提高人权司法保障能力和水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在修改《著作权法》,拟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立法者在修改法律时,应当自觉根据比例原则修改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比例原则作为一项默示性宪法原则,对立法、司法、行政等行为均有拘束功能。将比例原则适用来审视、修改和完善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以合理配置著作权领域中各主体权利,将著作权人权利保护与促进社会科学文化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有机统一起来;有助于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合比例的定性;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模式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管理;有利于政府、集体管理组织、著作权人与使用人法律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论职务作品的界定及其权利归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务作品是一类特殊的作品,它是作者为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创作的作品,有其独特的法律特征。在职务作品中,应保障自然人的作者资格。作品在以法人名义署名的情况下,法人充其量可“视为作者”。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我国立法规定由著作人取得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一方面符合著作权保护原则,有利于社会,同时,也不妨碍工作单位在正常业务范围内行使职务作品的有关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