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见一位在大机关工作的朋友满面春风,一脸“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表情。我问他是不是升官了。他说不是,是单位又换了一把手。这位历经四任一把手的朋友如此“喜新厌旧”,我很是不理解。于是,他给我说起他们单位一把手更替的现象。新领导来了,和群众打成一片,对职工嘘寒问暖,经常深入各个办公室了解情况。走路碰到了甚至主动和你打招呼,微笑着向你点头致意,使你心里暖洋洋的,满面笑容的他仿佛就是邻家的大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召开的第一次机关全体人员会议上,他能够叫得出每个人的名字,而且把你的姓氏略去,更加让你感到他好像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正>一把手在一个地方和单位中处于核心地位,权力大、责任大、影响大。一把手的威信是领导能力的外化,是增强领导效能、实现领导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条件。而一把手"有权无威"的现象不仅影响领导效能,更重要的是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那么,一把手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呢?笔者认为,一把手要念好正、德、行、绩、才、廉"六字诀"。一要以"正"壮威。"其身正,不令而行"。所谓"正",就是用权要  相似文献   

3.
一局办公室主任蔡小亭接到在市委组织部任调研科长的老同学钱长锋的电话:孟局长可能要调走。这个电话搅得蔡小亭当晚整宿没睡安稳。一般说来,办公室主任都是跟一把手跟得很紧的,蔡小亭也不例外。他原本思谋着在孟局长的帮助下再  相似文献   

4.
一把手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权力大、责任重,因此,要当好一把手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一把手特别是初任一把手踌躇满志,工作热情高、干劲大,干好各项工作的愿望强,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一是初任一把手者,领导经验不足,把本单位的情况想得过于简单,而高估了自身能力;二是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思想觉悟也有高有低,不可能人人都与一把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任何单位,无论其规模大小、人数多少,都既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其复杂的一面。一把手要想顺利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单位的领导集体中,应该说,“一把手”是领导的核心,是“统帅”,是整个单位建设和发展的“主角”。但班子其他成员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配角”。都在本单位各个岗位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每一个“一把手”必须重视的话题:实践证明,一个班子的团结与否。  相似文献   

6.
袁芙蓉 《领导科学》2012,(25):52-54
一把手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领导核心,在现代领导体系中肩负着抓班子、带队伍、谋全局、促发展的重任,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女性一把手作为女性群体中的杰出代表,在履行人口再生产责任的同时,还肩负着主要领导职责。快节奏、高风险、强压力的领导工作,要求她们具备更高的素养、拥有更强的能力、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大的压力。因此,女性一把手要有效履行领导职能,强化自我意识,培育优秀的领导心理品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领导潜能,实现领导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督查工作是领导行为的延伸,是领导工作的直接体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抓好党委各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实。在督查工作中,领导是抓落实的主体,因此不仅党委一把手要亲自抓落实,同时督查部门也要督查一把手,实行领导督与督领导两手抓。党委一把手不仅是决策者,更是抓落实  相似文献   

8.
陪蹲     
有个小伙子叫郭亮,人很机灵,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他非常希望能与主管单位一把手郑局长套套近乎,拉拉关系,可是他一没金钱、二没靠山,要实力没实力,要学历没学历,况且郑局长又是个大忙人,日理万机,想靠上这棵"大树"谈何容易?但小郭并不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破口还真让小郭给找到了——卫生间。一般来说,再忙的人也是亲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主要负责接听电话的办公室人员。他所在的是一个大单位,电话实在是太多了,一会儿一个电话找领导,一会儿一个电话找同事,让他不胜其烦。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自己心情不好时干脆把电话线拔掉,无论什么电话都打不进来,这样,他就耳根清净了。但是,有一次上级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让单位领导马上参加,多次打电话都打不通,最终误了事。领导后来很快就查明了原由,并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这个人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总觉得这是领导故意找他的麻烦。从此,他便认为领导无论什么事情都和他过不去。  相似文献   

10.
《决策探索》2009,(6):33-34
西方有调查机构发现,存在着一种领导特质是构成企业业绩持久的要素。这种领导特质表现为企业一把手的一种表面看来有点矛盾的性格:“谦逊而执著,腼腆而无畏”。对于这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包括曾获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杰出教学奖的管理学大师詹姆斯·柯林斯在内的很多业内专家也并没能够继续作出深入有力的剖析,进而给出如何能够发展成为第五级领导者的有价值的建议,而只是停留在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说明。事实上对一个有中国底蕴的人来讲,这个结论并非“令人震惊”而是不言自明。这是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些领导的脾气很大,尤其是“一把手”,每当听说辖地有胡作非为和违法乱纪的,便拍案而起.随即批示:不管涉及什么人,级别有多高,坚决一查到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然而,却鲜有听到下文的,那领导的脾气便也成了没脾气。  相似文献   

12.
选司机     
<正>上个月,单位一把手的司机老贾接待了上级来的检查团。在为期一周的全程服务中,老贾开车技术好,路线熟,语言得体,爱岗敬业。临走,老贾被团长,也是单位以前的老领导看中了,将他"借调"了过去。上级的意旨难违,一把手甚感可惜。老贾办完手续后的第二天,一把手特地把我这个刚上任的行政科长叫去。一把手绕了一大圈,这才忧心忡忡地谈到正事:"当务之急是马上帮我选个司机。我看具体条件就参照老  相似文献   

13.
报销     
红日  白苓  董钺 《领导科学》2012,(36):52-54
一 很多人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领导们(当然是一把手)写字写得多么差劲,他们在发票上面写的"同意报销"这四个字,都绝对写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这当然是千锤百炼的结果,用行家的话说,那些发票就是他们平常练字所用的毛边纸.然而,"同意报销"这四个字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随心所欲地写,也不是所有的领导都写得潇洒自如,也有面对一沓一沓、一摞一摞的"毛边纸"无法下笔或者下不了笔甚至焦头烂额的.比如H市文联主席章富有同志,就因为无法写下这四个字已有一个多月没在单位露面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各种欠账发票陆续被送上门来.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所说的"新职工",是指刚进入机关单位不久、年纪较轻的干部职工;"老职工",是指在机关单位工作多年、年龄偏大的干部职工。一个单位,都是老职工或都是新职工的情况很少,往往是新老并存。作为单位一把手,如何把新老职工都用好用活,使他们同心而不离心、同向而不偏向、同力而不分力,推动  相似文献   

15.
一把手作为决策者,在单位工作中位置特殊,肩负重任,是一个单位的“领头雁”。实际工作中,一把手在决策上要拍板,在考察任用干部时要举手,下属工作有困难时要适时插手,在廉洁自律方面要管好自己的手,等等。一把手用“手”处最多,能否用好“手”已成为评价领导者水平高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把手要把好“手”,发挥好领导作用,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艺术,否则,就会导致领导活动的失败,给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秦德龙  吴婷 《领导文萃》2006,(4):179-181
领导说老聂是个神仙,是个不一般的神仙。领导这么说,是因为老聂有一只慧眼,老聂的慧眼,就是两道眉毛中间那颗黑痣。领导说:奇人必有奇貌,凡是长相奇特的,必定是个神仙。这话,传到了老聂耳朵里。老聂似乎没在意。领导爱说,就让他说去吧。老聂就是这个状态,油盐不进,荣辱不惊。每天,都是两点一线上下班,一步一个脚印,目不斜视。老聂不知道,领导已经拿定了主意,要打破他这个状态。领导找老聂谈话了。谈话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领导亲自给老聂泡了一杯热茶,领导语重心长地说:老聂啊,今天找你来,就是请你出山的,就是要你挑大梁的。这些年,…  相似文献   

17.
无须试探     
正刘局长是市局的一把手。自从一年前他从副局长被扶了正,才真正体验到了当一把手的好处。不管是办公室还是家里,常常是高朋满座,门庭若市,有汇报工作的,有找他办事的,也有啥事没有就为了套近乎表忠心的。当然,送钱送礼的也不在少数。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结。这么多对他言听计从忠心耿耿的下属,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经常听说一些单位的领导因为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工作中,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一把手,都能够尽职尽责,敢作敢为,争创一流的业绩。但相比之下,也不乏个别单位的一把手,一天到晚手忙脚乱,一年到头山河依旧,当上级检查排名靠后、问题成堆、查找原因时,他脱口而出的就是四个字——我不知道。经了解归纳,领导说我不知道的情况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早已有人指出过,领导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的个人喜好不仅能反映其自身修养水平和脾性做派,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单位的整体文化风习,部属和职工甚至会模仿、跟风,所谓上行下效是也!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人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复杂体,就此而论,个人喜好的种类和方面较多也实属正常。如有些领导自己平日就喜欢健身、远足或打球,其所在单位的体育氛围一般来说通常也就比较浓厚;反之,领导若是对于一些"奇门歪道"甚是偏爱,时间一久,轻则本  相似文献   

20.
我写这篇小说的原始冲动来自于两件事。一件是我所在市的市委组织部部长到我工作的单位来搞干部考察,其中一个环节是找人谈话,就是我的小说写的那种方式。因为我算是知名人士,例行公事点到我。我毫无思想准备,只得硬着头皮去应差。谁都对我不坏,谁也不跟我特别好,都是领导、同事、朋友关系。在单位,该有的我都有,不该有的领导绝对不会恩赐给我,所以我懒得惹是生非,很从容地把那十分钟的谈话打发过去了。我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但时隔多日,另一件事却引发了我的联想。一个朋友在市委组织部到他们单位考察干部时,被点到去谈话。他跟我的性格差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