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玉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1):49-52
大多数文学评论者 ,都肯定李煜以《虞美人》为代表的后期词 ,而表现出对他前期词评价不公允的倾向。这就需要对词的产生及本色作些探讨。词本是花间樽前之物 ,艳科乃为其本色 ,文士作词是为了娱宾遣兴的 ,因而内容必然“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李煜前期词的内容可分为描写宫庭歌舞宴乐、男女恋情、隐逸远祸、追思怀旧和离愁别恨五个方面。这些词真实抒写了他各个方面的生活情状 ,是他各种情感的深刻写照。他的词出自《花间》 ,又高于《花间》。他的前期词与后期词一致 ,为词史演进与宋词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晓宁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4)
李煜前后期词作贯穿着同一种底色--悲剧意识.亡国前他因为天赋的敏感和深思已形成了悲剧意识,亡国后的遭遇则是悲剧意识在他自己生活中的证照.他这种悲剧意识与他的天赋、早期遭遇和特殊的历史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严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李煜,我国五代南唐后主,杰出词人。李煜的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的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的词,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的复杂情绪,井和亡国的隐痛相结合,感伤气味极浓。但题材与意境,却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感情真实,形象鲜明,语言清新,富于感染力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付兴林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72-75
李煜和李清照的后期词,由于身份角色、人生经历及所处历史背景之不同,两人在情与境的抒发、创造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李煜词多富贵气,多愧疚感,多绝望之情,境界较大而内涵单一;李清照词多平民味,多愤激感,多希冀之情,境界较小而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5.
卢国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南唐亡国之君李煜,作为皇帝,是极不成功的,然而却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词人,在词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古典文学作品中,哀伤最能刺心的,莫过于李煜后期的词作。他毫无理性的节制,完全放纵自我的感情,一味沉溺于彻骨的哀伤,获得了痛苦的快感和高贵的美感。本文拟对他后期词的主题、词风诸方面作粗浅探讨。 一、主题、季节、时间 兹以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可确定为李煜后期所作的十几首词为标本,探讨李煜后期词的主题。请先看几首词。 相似文献
6.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2)
李煜、李清照都是婉约派的著名词人,他们相似的教养和相似的人生际遇形成了他们词的共同的审美特征——当行本色。具体表现为:都抒写真感情,真性灵,自然率真,流利天成;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都没有秾词艳语,采用白描手法,以寻常语、口语入词。 相似文献
7.
8.
五代时期有几个跟花间词派同时而稍晚的词家,集中在当时南唐的首都金陵,这就是一般学者所称的"南唐词人"。在众多的南唐词人中以南唐后主李煜的成就最为显著,他的词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具体地完美融合,创作出了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从而使其词拥有了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本篇分别就李煜词的情感特征、意象组合进行了解读,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李煜词中的无奈情绪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3):112-116
无奈情绪是主体在普遍的生存困境中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的主体性不断被压抑、矮化甚至消亡时的无所适从感和无力感。李煜的词作中正表现出了这样一种深沉的无奈情绪:是在时空中对生命的无奈,在家国间对人生的无奈,也是在儒释间对文化的无奈。可以说词人一方面率真、挚诚地写出了生命和人生的困顿,使得这种情绪具有某种普遍性,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词人也以此彰显了文化的困境,成为文化史和精神史上的一个意义事件,并促使我们对文化进行深度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李舒宽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3):68-75
李煜是晚唐五代"以诗入词"运用得最多、最好的词人,其点化前人诗句,每每能别出心裁,真正地为己所用。李煜"以诗入词"的手法多样,大致可以分为"新瓶装旧酒"法"夺胎换骨"法和翻案法。降宋前,其"点化之笔"往往因袭源语诗意,于细微处加以规模,情感内容上未脱"小家子气",境界不够宏大。降宋后,李煜将故国之思与人生之慨融入词中,其点化往往突破源语的束缚,情感与思想都有较大的开拓。可以说,李煜的"以诗入词",归根结底是指向"情"的,即本于内心的真情实感。李煜点化之笔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的词是诉衷的心曲,是生命的歌咏,是人类共同情感的真实书写。 相似文献
11.
许文亮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3)
词,本起于民问,然而发展至晚唐五代,却被引入“艳科”小径,丧失了原先那种清新淳朴的泥土芬香,沾染了富贵气息和浓厚的脂粉味,“缕玉雕琼”、“载花剪叶”成为一时的风尚。而于这“狂澜既倒”之中,李煜词,特别是晚期的词作,却独树一帜,一反花间词人应歌而制的无病呻吟和“宫廷调笑”。其所作之词,不假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痕,具有一种天然俊逸神飞之致。故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云:“《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王国维亦云:“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 相似文献
12.
张桂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意境是指诗歌反映社会生活时所呈现的艺术境界,即诗人在艺术形象塑造中所描绘出来的包含着诗人深刻的主观感情色彩的生活画面。意境是主观和客观的结 相似文献
13.
论李清照前期词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2):39-42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人们在研求其词时多是偏重其后期创作,往往忽略了前期。其实,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格调也很独特,如自然风物的描摹鲜明生动、闺情相思的抒写缱绻缠绵、风格情调的显现轻巧清新,因而其价值取向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邓心强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74-77
历代读者对李煜词耳熟能详、情有独钟,这源于李煜词精湛高超地综合使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尤其是直抒胸臆和鲜明对比两种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对读者的内心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其词余音绕梁的悲剧美恰好契合了民族的审美心理,李煜从一己的遭际、变故中反映出人类的共通之处,从而在传播接受中超越了时空. 相似文献
15.
钟伟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全唐诗》、《历代诗余》、《唐五代词》诸本都有李煜的《渔父》词二首,现依《唐五代诗》本抄录如下:其一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其二一櫂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两首词是一个有机体,共同塑造了一个完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一个主题。无言的桃李,以她灿烂的鲜花,为渔父送来了春天。有人曾说过:“落花有意,流水无 相似文献
16.
孔宪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五代时期有几个与花间派词人同时而稍晚的词家,他们集中于当时偏安江左的南唐首都金陵,这就是一般文学史家所称的南唐词人。重要的作家有李璟、冯延己和李煜,成就较高的是李煜。南唐在李昪统治时期(937——943)曾扩展国境到湖北、湖南和浙江的部分地区。金陵、扬州本来是长江下游最繁盛的都市,这时的经济尚称繁荣,中原人士有不少避乱于此,加上南唐的国主又都比较爱好文学,因而南唐的文化发展也比其他割据一方的国家强。后蜀的欧阳炯存《花间集序》中说: 相似文献
17.
王晓枫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78-80
李煜为词名所掩,其诗歌研究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通过搜集整理李煜存世的全部诗作及断句,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李煜诗歌的类型与表现力,可以发现,李煜诗的成就不亚于其词。李煜诗是他人生观的写照,能抒发真实性灵,往往以小见大,语短情长,虚实相生,一叠三叹,有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岳珍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50-52
南宋前期词学界提出了“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以情性为本”是说“情性”是词的本体,它主张词应表现人的“情性”,具体地说,是指词应表现家国之感、亡国之恨。“以情性为本”的词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时代的巨变和词乐的流失。这种思想的出现,为宋词未来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 相似文献
19.
姜海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5)
1955、1956年间,关于李煜词的讨论中,不少文章认为李煜是“荒淫皇帝”、“荒淫帝王”、“荒淫君主”等等(见《李煜词讨论集》)。 所谓“荒淫皇帝”云云,必须由君主的荒淫生活作根据,而这种生活又必须有确切记载。然而,遍检如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欧阳修《五代史记》、无名氏《五 相似文献
20.
樊文军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5-50
梦是一种个体主体经验,一种意象语言。本文以李后主和晏几道两位词人的梦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人梦词内容比较、秉性和生平遭际与梦词创作异同点、梦词结构与审美情趣比较探究二人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