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关于它是适合于一切时代的范畴,还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的范畴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本文试说明抽象劳动何以是一个永恒范畴,以就教于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2.
一抽象劳动是对具体劳动而言。什么是抽象劳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资本论》第一卷里,对抽象劳动有详细的说明,并且是和具体劳动对比来说的。他指出:抽象劳现是一般的、人类的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办的支出,是人类脑髓、筋肉、神经、手等等能力的支出。①他在《评瓦格讷“经济  相似文献   

3.
李亮 《兰州学刊》2009,(5):33-36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所具有的两个方面的属性,它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现象和共性范畴。由于社会主义也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仍然具有二重性。从经济关系的分析入手,深刻研究扣认识社会主义劳动的二重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提供理论的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活劳动商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民 《文史哲》2001,49(3):90-99
马克思关于活劳动不是商品的论证有误。主要问题是忽视了他发现的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 ,把应作为具体劳动理解的劳动无意中理解为抽象劳动。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载体没有进行彻底的抽象 ,把使用价值理解为物的使用价值 ,这一不足造成了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规律不能在其经济学体系中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5.
郑怡然 《江汉论坛》2007,23(2):27-31
人们普遍认同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但是,不少人对劳动二重性的实际理解与应用存在误区,最主要的误解是把抽象劳动看成是生产领域中"创造"商品价值的一种独立的劳动形态,是一种作为出发点的劳动;与此同时,只关注抽象劳动的质而忽视了量的问题.其实抽象劳动只是劳动在交换领域中表现为商品价值的一种形式,其质与量都是作为出发点的个人劳动转化变成的结果,它并不是生产领域中的独立形态的出发点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关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结构和体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不久前,我在与别人合写的一篇文章(马家驹、蔺子荣:《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结合对马克思用语中“生产方式”本来含义的探讨,就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讲的生产方式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指劳动的方式,一是指生产的社会形式。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为该书研究对象所作规定的精神,就应该是历史发展各个阶段上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生产关系。稍微具体地说,就是要结合劳动方式的研究去研究生产的一定  相似文献   

7.
由人工智能引导的技术产业革命引发了劳动的新变化,智能劳动不是单一重复的简单劳动,而是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学者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依然适用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存在分歧.从理论维度来看,智能劳动符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内核,智能劳动属于马克思所定义的劳动范畴,其价值来源有且只有人的抽象劳动,并且遵循劳动价值量形成理论;从实践维度来看,通过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够解析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新异化、智能机器排挤人、无人工厂等现象;从价值维度来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促进人的本质发展、弘扬尊崇劳动的社会氛围、构建合理经济分配制度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绪明 《学术论坛》2007,30(7):58-6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资本统治的确立指认为异化劳动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其实质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即积累起来的死劳动对人的活劳动的统治,揭穿了现代社会异化关系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成为现代劳动.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相似文献   

9.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新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旷日持久争论的各方,我认为在事实上都忽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中所指的“劳动时间”的“质”的规定性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即这种劳动时间到底指的是以时钟计量的自然尺度的具体劳动时间,抑或是指以简单劳动计量的经济尺度的抽象劳动时间?我们知道,马克思论证了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劳动二重性后,提出了价值的‘质”的学说,指出了形成价值的实体是抽象的人类劳动。紧接着,马克思在解决抽象劳动的计量问题时,提出了以简单劳动作为尺度单位来计量抽象劳动量的思想。各种具体劳动…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是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思想体系。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各卷手稿中对分工的论述,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的。在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存在于一切商品生产中,并且作为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条件的社会劳动分工。二、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基本体现的生产机构内部分工。  相似文献   

11.
财富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重商主义仅仅抓住财富主体内容的对象化金银,直接将交换价值看作财富。重农学派否定了重商主义的交换价值财富观,将财富的主体性归结为具体的农业劳动,肯定了具体劳动及其创造的使用价值。亚当·斯密从具体劳动上升到劳动一般,虽然也将交换价值作为财富的表现,却是对重商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实现了交换价值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资本主义意义的劳动财富观。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财富观的批判,指出了其异化劳动财富观的本质,揭示了财富物质内容、主体内容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逻辑,阐释了社会主义劳动财富观的理论内涵。将马克思的财富观归结为"人本主义",资本主义财富观归结为"物本主义",是一种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意义和理论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是以商品范畴为研究起点,而以劳动范畴为研究基点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劳动范畴有不同的认识和阐述。在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之后,马克思给出了一个人类劳动一般的定义式认识,即"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由此确定劳动具有整体性,即劳动不是单纯的人的活动,而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而在没有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的对劳动的认识中,尤其是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的考察中,马克思论述的劳动同人人都习惯使用的劳动范畴是一致的,所表达的是完全主体化的劳动范畴。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点,由客观的逻辑决定,只能是具有整体性的劳动范畴。马克思科学地阐述了"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的劳动整体性理论。经济理论界不仅需要创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点,更需要对劳动的整体性范畴展开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一九八○年以来,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论中,对马克思著作中生产方式这个范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我认为《资本论》中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着两重含义,也就是说,它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就生产方式本身来说,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劳动方式及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互相结合的方式,马克思称为“物质生产方式”,“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它体现着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发展商品生产?以及商品生产发展的趋势怎样?这些问题,国内经济科学研究工作者正在热烈地进行讨论,尚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在这里,仅提出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正。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必须首先了解一般商品的内在实质形成的基础和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家们早就明确地指示过,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它以一定的客观条件的存在而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特殊性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作过这样的分析——商品所内含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矛盾的进一步演变,必然表现为商品与货币外部对立的形式.在商品经济的上述矛盾中,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其它矛盾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对矛盾就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是私人生产,商品是  相似文献   

16.
柯尔施通过追问"何谓政治经济学批判"来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他认为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持有一种革命性立场,代表的是新阶级的利益。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对政治经济学的前提批判,它表明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范畴都可溯源于"劳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劳动并不是抽象的一般劳动,而是"雇佣劳动者的劳动"。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构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核心,它使政治经济学批判获得了更深刻和更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由自给性、半自给性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个历史巨变中,研究如何发展社会分工,促进商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前提和基础,这是早就解决了的一个理论问题,但赵惠明同志提出“社会分工起因于商品交换”的观点,①却把这个问题又弄得真伪难辨了。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所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它的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克服过去那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也是应当的,但我认为并不必要因此而把已被马克思所批判的斯密的“分工起因于交换”的观点重新加以肯定,这样会重新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我认为,就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来说,应当是社会分工引起和促进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又反作用于社会分工,促进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打算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历史理论是基于"劳动发展史"的理论,劳动范畴是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的基本范畴.但是,由于马克思没有建立起从抽象到具体的历史理论体系,其劳动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这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障碍.本文主要以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的相关文本为依据,对劳动范畴的基本内涵进行解析,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次序界定了劳动、生产、社会劳动、社会生产这四个基本概念,并明确了其相互关系,理清了劳动范畴的基本概念结构,为进一步梳理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概念体系与逻辑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异化主要是指异化劳动,这是一个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含义的范畴。它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 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初的起点 异化一词原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颇为流行的术语,异化就是异己化,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脱离了自己,变成了异己的,敌对的东西。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马克思把他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劳动的政治经济学,要言之,就是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为此,马克思创立了一系列关于劳动的范畴。其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则是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它决定着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