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条件推理测验(CRT)是一种新的且有效的测量方法,用来测量与人格动机有关的内隐认知偏好.研究表明,CRT作为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不存在社会称许性及掩饰现象,它弥补了自陈报告的缺陷.CRT的测验分数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它为内隐认知的测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国外有关CRT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条件推理的含义着手,介绍了CRT的理论假设、项目构建、施测计分以及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CRT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从传统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这三个视角出发。传统语用学认为,说话人采用间接言语行为是为了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认知语用学认为,关联理论旨在探讨为什么听话人通常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语用推理这一问题。认知语义学认为,言语行为脚本既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推理模式。言外转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认知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和“实证性因素分析”(Com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的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开发了多种计算软件(常用的软件包合于结构方程软件LISREL中).我们在编制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量表过程中,借助LISREL—8.0软件,同时应用CFA和IRT技术,检验测验的单维性假设,并根据计算机提供的信息,对预测卷的项目的测量特征进行分析,以测验信息函数和公共因素的方差贡献为目标函数,对测验的项目进行删选调整,定量化地调节测验的效应.本文以量表中的一个分测验──“数学推理能力测验”为例讨论CFA和IRT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模型是一种由文化建构的认知模板,产生并作用于一定社会群体的理解和推理等行为活动.源于认知人类学的文化模型研究一直也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并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知视角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针对至今三十余年认知语言学领域相关的文化模型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介绍了文化模型的研究历程及其概念研究,并具体分析了文化模型的研究内容和视角,最后针对研究现状的优势与不足展开评析.  相似文献   

5.
    
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关于知觉、注意与记忆、情绪、奖赏与决策等基本认知和心理过程的研究.神经营销从消费者的角度,借助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更为准确、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探索.已有的神经营销研究文献使用了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脑电图、脑磁图、眼动追踪等生理水平测量技术,主要从商品、品牌、广告、价格、购买行为预测等几个方面,对消费者偏好形成和决策过程以及个体差异进行测量,能够更加精准地解释消费者的行为动机、行为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检验营销策略的效率、有效性,为营销领域提供理论和应用上的突破.未来的神经营销研究将在产品设计、价格策略、营销传播、品牌创建与管理以及消费者保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将常规关系认知推理与翻译解码、编码相结合,探索在二者共有的理论背景下,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常规关系认知推理及逆推理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和概括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建立一个新的翻译模式,并以认知角度来指导翻译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根据双因子模型在已有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基础上进行修订。双因子模型因其在多维构念测量中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测验的编制和评估中。目前,已有研究运用双因子模型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测量工具进行修订,且证明双因子模型的拟合结果最优。因此,为修订信效度较高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使之更适于大学生群体的测量,本研究拟采用双因子模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测量工具进行修编和检验。从全国范围内选取18所高校先后两次进行了测量,修订后的问卷共包含27个题项,包括心理素质一般因子和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特殊因子。通过比较传统三因子模型、单因素模型和二阶模型的数据拟合结果,双因子模型拟合结果最优,且信效度也都符合测量学标准,可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农民对于“养儿防老”理念的认知行为,笔者对霍山、蒙城、和县和广德4县457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基于调查数据,建立了Logistic检验模型.研究表明:子女是否外出打工、主要收入来自于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地区虚变量霍山对于农民“养儿防老”认知行为有着正向显著影响;文化程度以及地区虚变量和县对于认知行为有着负向影响.最后,指出“养儿防老”依然十分重要,并有助于农村多元化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品牌结构研究是农产品品牌资产研究及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践的重要课题.以中粮集团作为测试品牌进行问卷调研,在构建中国农产品品牌结构模型及相关假设基础上,运用效度、效度测量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测验,研究并证明了中国农产品品牌结构的品牌组合、分品牌组合角色、分品牌战略地位、品牌集群、品牌受限显现点等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希望对中国农产品品牌结构建设和品牌资产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翻译是明示-推理交际行为,其本质是推理.认知语境影响科技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译者运用关联原则结合源语作者的认知语境仔细推理原文,力求使译文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正确.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科技翻译的逻辑思维链就不会断裂.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视角阐释了交际的实质,认为言语交际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行为”。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说话人将要强调的信息通过某种手段把信息意图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文章以关联理论的明示一推理为理论框架,解读了交际中的认知语用推理的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视野下的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说话人的明示行为和听话人的推理行为共同作用下互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言语交际中的误解行为,需从说话人的明示行为以及听话人在认知语境这样一个心理结构体存在下的推理行为两方面,来看言语交际中的误解。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无意识的误解行为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条件推理心理学研究的逻辑基础,首先,费雷格语境原则和格莱斯会话原则解释了实质蕴涵的逻辑规则,也为最初的心理逻辑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提供了研究依据。其次,拉姆齐检验为条件推理确定了概率研究方向,也为奥克斯福德条件推理的概率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助推了条件推理心理学研究的范式转变。最后,布伦斯维克法开启了推理心理学语境研究的大门,言语行为理论为推理心理学语用研究提供了研究内容,使得条件推理心理学研究从语义转向了语用。理论梳理发现,逻辑学和语言学的每一次跳跃式发展都对推理心理学研究产生了质的推动,条件推理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不是证明了逻辑学的错误,而是扩大了亚里士多德以来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解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转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阐述了转喻的本质,并运用Fauconn ier提出的空间映射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和研究转喻认知语用,认为转喻认知语用推理是在空间映射视角下的概念整合,是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5.
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潜在地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产生影响。它作为一个崭新的心理学构想,旨在揭示无意识成分参与了有意识的社会认知加工过程。目前内隐社会认知主要从内隐自尊、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我等方面来展开研究。它采用的是内隐记忆的间接测量技术和方法,主要有启动效应、内隐联想测验、情绪性西蒙任务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竞争情报分析中的认知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情报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个认知过程,情报能力的核心是分析人员的认知能力.根据认知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观点,对分析人员的注意、编码、推理等认知环节中的情报认知能力进行了反省,认为当情报分析人员开始接触搜集到的信息时,认知就会对其分析行为产生不知不觉的影响.提高情报分析的质量,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分析人员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话语,其主要交际模式是明示推理交际。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说话人通过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明示刺激行为把自己的信息意图明白无误的传达给听话人;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认知语境及关联信息进行推理,获得交际意图,达到交际目的。文章以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理论为框架,解读了明示——推理机制在交际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认知科学的发展使自然认知得到充分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工认知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然而,这两种认知形式是何种关系,如何关联,如何进行推理,科学上存在着“探索黑箱”,哲学上存在着“解释鸿沟”。鉴于认知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和解释上的困难,这里将适应性表征作为认知发生的内在机制和解释框架,据此来探讨人工认知与自然认知的统一认知架构、认知推理的形式表征、概念与语境模型。研究试图表明,认知系统,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均是适应性表征系统,具有自适应、自复制、自组织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认知主体,无论是碳基生物,还是硅基装置,都是适应性实体,其行为都是适应性认知。因此,认知或智能是适应性和表征性的统一,适应性表征可合理地说明或解决认知或智能生成问题。这意味着,在适应性表征框架下,人工认知通过模拟自然认知的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成像人类认知具有的通用智能,这可能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具体而言,这里使用基于语境的适应性表征方法论来修正通用认知架构与认知推理模型,将人工主体分为逻辑主体、搜索主体、决策主体、学习主体和问题-解决主体,建构了一个形式化的语境模型,力图解释或解决科学和哲学普遍关注的智能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19.
演绎推理是人类独有的高级认知活动.然而心理学家对于人们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推理是依赖于形式规则进行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推理是依赖于心理模型的语义过程.对这两种判断标准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心理模型理论在如下三个方面优于形式规则理论一是心理模型理论比形式规则理论适用的范围更广;二是心理模型理论对无效判断更为关注;三是心理模型理论关注系统错误.  相似文献   

20.
常规关系认知推理与翻译的解码、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常规关系认知推理与翻译过程,即解码、编码相结合,试图用二者在信息处理上的优势,从认知的角度,利用常规关系认知推理及逆推理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和概括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建立一种翻译的解码与编码模式,从认知角度来指导翻译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