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教育评论从本质上说,就是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对教育文化进行鉴别、评说产生社会舆论作用,使教育文化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今日的教育评论存在着“随意、功利、庸俗、空泛”诸多弊端,为此,教育评论应该列入教育工作者的议事日程,教育评论家也应列入教育家的行列中,主营教育评论。教育评论家要加强自身的德、才、学、识修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追求真理为己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实际与教育科学结合起来,依照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引导教育工作者探求教育真理和实现教育价值,引导社会大众辨别并享用健康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育评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建立教育评论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教育评论的客体 :教育文化 ,教育评论的内外部条件和教育评论中“照搬外国、食洋不化”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评论情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了教育评论情境,并从六个方面论述了教育评论情境对教育评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论方法从根本上是从属于相应的教育文化本体的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我所评论的就是我”的教育评论观  相似文献   

5.
论作为教育评论客体的教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教育评论学的角度,论述了作为教育评论客体的教育文化的概念、基本特征、基本功能以及教育评论的展开与教育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教育评论学的提出和系统研究 ,让教育理论界内外的许多学者感到困惑不解。诸如 :有了教育评价学 ,还有必要搞教育评论学吗 ?!这样的疑问成为人们认识、研究和发展教育评论学的障碍 ,不利于教育评论学研究和教育评论活动的大力开展。虽然教育评价 (学 )与教育评论 (学 )仅一字之差 ,但他们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教育评价 (学 )以教育为对象 ,研究各类教育目标与相应的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 ,并给予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学科 ;而教育评论 (学 )是研究教育评论现象和教育评论活动规律的科学。或者说它是研究教育评论的历史、现状 ,教育评论现象的本质联…  相似文献   

7.
教育评论中的情感因素是无法回避的。情感对教育评论能够发挥信息过滤和激发作用。情感只有保持在合理性阈限内 ,才能保证情感对教育评论的正激发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评论中 ,情感不是某一独立环节 ,它以一种弥散的形态存在于教育评论主体的智力活动诸环节中 ,并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评论的取向和程度。教育评论主体可以对情感实施调控 ,使情感保持在合理性阈限内 ,以保证其对教育评论的正激发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教育评论仅有在学术报刊单向传播、传播者与接受者泾渭分明的专业教育评论方式显然是不够了。新媒体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微教育评论载体并显示其独特优势。新媒体虽然具有传播空间广、速度快、信息量大等优势,但也存在着信息质量低、留存时间短,尤其是自媒体缺少编辑加工,信息质量低且碎片化,容易产生情绪化等弊端。新媒体毕竟是工具,教育评论应该更多地在内容上下功夫,向新媒体输入正确的信息,不能"人为物役"成为新媒体的奴隶。这就需要教育评论以大众听得懂的方式,引导大众科学认识与享用教育,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刘尧教授的《教育评论研究论纲》一书于2012年6月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教育评论主体、教育评论客体、教育评论媒体、教育评论内容、教育评论作用、教育评论过程、教育评论原则、教育评论功能、教育评论标准、教育评论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正原则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教育公正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伦理底线,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是公共教育政策制定的首要价值选择。为此,教育政策制定者们必须增强民主参与程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政策合法化程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2.
教育平等的内涵具有多样性,其公平公正性的体现不仅指教育机会的平等或均等,而且在于是否为个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教育平等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应当做到有机的统一。《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指出,教育应鼓励人的个性和尊严的充分发展,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并非否定教育平等,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质上的教育平等,体现教育对人的发展机会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教育人类学关注在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问题。蒙古族民间童话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系统研究方面还是少之又少。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对蒙古族民间童话及其传承进行研究,不仅使人们对蒙古族民间童话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民族教育学的丰富和发展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乃是基于对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进而促成现实教育生活的改进。理想的教育研究乃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同时又展现现实教育的内在方向,进而显明现实教育改进的可能性。每一个教育事实不仅具有客观性,同时又蕴含着教育实践者主体自身融入教育现实,把握教育实存之理,进而改进教育现实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教育研究者所面临的教育事实实际上是客观的教育现实与主观的教育期待的统一。我们的教育研究要以问题为中心,不仅要对实存的教育现实进行说明,也要对其间所隐含的教育理想也即教育可能性进行解释,以此来彰显教育研究发现和增强教育世界美好希望的愿景。为此,教育研究不仅要通过各种实证的研究,通过实验的开展和数据的提示,来揭示、说明教育中蕴含的因果关系甚至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要通过各种哲学的理论思辨,彰显教育实践的人文旨趣。两者乃是回归、解释以及解决教育问题本身的不同维度。由此,好的教育研究即是直面教育问题本身的研究,思辨的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今日教育研究需要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来切实地提升其解释和引领教育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全球化将成为 2 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对教育全球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它的具体含义、带来的正负影响及我国教育领域应作何回应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惯性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动态属性和驱动力量,具有相应的功用属性和时代属性。对教育惯性的探讨属于教育本质探讨的一部分。教育惯性中包含了反映利益追逐的教育目的,它是将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固化的结果。评判教育惯性时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揭开"无知之幕",认识到教育惯性的形成与消解是一个发展过程。教育惯性既是目的又是结果,这是我国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同时,对路径的依赖又成为教育惯性形成的机制。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既要注意克服教育惯性中的套路,又要善于利用教育惯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清末教育有发展、有腐败、也有落后。教育腐败论者不能很好地把教育腐败与教育发展和教育落后区分开来。教育腐败论产生的缘由是对政治、经济与教育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教育的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问题认识不清。"教育腐败"充其量只是教育生产关系上的腐败或说非正常化。"教育落后"可能是教育腐败引起的,但"教育落后"并不等同于"教育腐败"。要坚信"教育在发展"理论的正确性,对祖国的未来和未来的教育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18.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教育史的研究热点,它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借鉴,在改革的中国,我们的教育思想的发展似乎正在沿着一条与当年文艺复兴极为相似的道路,从本世纪初新学堂的建立时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复古倾向到现在强调个性化,主体化的创新教育,从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的科举式应考教育到强调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这其中的艰辛历程无不包含着教育改革者和教育思想者的不断创新与斗争。本文正是依据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演变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其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初期寻找古代的人文与科学,二是中期通过细致的教育组织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三是后期教育思想走向世俗化。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育规划是国家制定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规划的缺失会带来外语教育发展的盲目性。我国的外语教育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语种的选择随着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伏不定,在价值取向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但总体上以满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为核心。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规划我国的外语教育是促进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生活简论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和领域内,不断展示生命力量,体验生命价值,满足生命需要,实现自我及其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过程。教育生活可根本地划分为摄取性专业教育生活、展示性专业教育生活、工具性专业教育生活和非专业教育生活等几个基本类型。教育生活是连接社会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桥梁,只有不断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教育生活,人类才能把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转化成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内容和动力;只有从根本上明确教育的生活目的和价值,实现教育社会实体环境和内容的生活化,不断开发和满足学习者的教育需要,人们才能不断参与、创造和再现教育-社会生活并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