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灿新 《探求》2012,(5):104-109,115
道德代价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研究代价一般到道德代价一般,再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道德代价特殊;从道德代价思想的历史到当代中国道德代价思想的现实,从道德代价的历史到改革开放以来道德代价的现实;从探讨一般理论到道德现实实践,再从道德现实实践概括出新的理论。基本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真理与价值、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原则。主要探究道德代价的涵义、道德代价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道德代价思想史、道德代价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类型、道德代价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道德代价产生发展的根源和规律、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道德代价现象及其根源、道德代价调控的路径和方法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谈判这个词并不生疏,经常被当作解决劳资矛盾和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使用谈判这个词还不多见。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也是多元的,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尤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同市场主体使用集体谈判手段解决利益纷争.调适分配关系,将是不可避免的。一、实行集体谈判的客观依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用集体谈判的方法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尤其用来调节物质利益分配关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现在,我们不能再忌讳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蒋黎 《社科纵横》2013,(1):203-204
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定代价的付出。尤其是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滥觞,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发展过程中代价问题越加凸显。社会发展代价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因素,因此要实现对社会发展代价的扬弃就需要从人的本质出发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最终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白林 《学习与探索》2005,(2):213-21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文革”期间,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几次修改,均表明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决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灿新 《创新》2015,(2):62-65,91
道德代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代价,与社会代价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而,道德代价既具有社会代价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自身特殊规定性的基本特征。道德代价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精神性、否定性、规范性、内在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代价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刊本期特组织几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就代价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对学界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邱耕田等基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的内涵、发展与代价的数量关系、发展与代价关系的历史演变性、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逆向互动性等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当然的总体方略;李钢提出,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动荡的转型过程中。然而,由于主要的两种转型路向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实现转型的历史任务,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施惠玲从现代性的维度审视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把代价看做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并力图阐析全球化、现代性与代价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王林平提出,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不仅是价值哲学层次上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奠基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7.
代价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刊本期特组织几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就代价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对学界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邱耕田等基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的内涵、发展与代价的数量关系、发展与代价关系的历史演变性、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逆向互动性等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当然的总体方略;李钢提出,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动荡的转型过程中。然而,由于主要的两种转型路向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实现转型的历史任务,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施惠玲从现代性的维度审视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把代价看做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并力图阐析全球化、现代性与代价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王林平提出,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不仅是价值哲学层次上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奠基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8.
李钢 《学习与探索》2007,4(4):21-23
代价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刊本期特组织几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就代价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对学界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邱耕田等基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的内涵、发展与代价的数量关系、发展与代价关系的历史演变性、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逆向互动性等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当然的总体方略;李钢提出,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动荡的转型过程中。然而,由于主要的两种转型路向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实现转型的历史任务,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施惠玲从现代性的维度审视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把代价看做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并力图阐析全球化、现代性与代价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王林平提出,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不仅是价值哲学层次上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奠基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9.
代价问题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刊本期特组织几位中青年学者从不同角度就代价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对学界更深入地解决这一问题有所裨益。邱耕田等基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了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的内涵、发展与代价的数量关系、发展与代价关系的历史演变性、发展收益与发展代价的逆向互动性等问题,并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当然的总体方略;李钢提出,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动荡的转型过程中。然而,由于主要的两种转型路向采取了非此即彼的态度,要么全盘西化,要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实现转型的历史任务,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思这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创造出适应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化;施惠玲从现代性的维度审视了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代价问题,把代价看做现代性的危机与困境,并力图阐析全球化、现代性与代价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王林平提出,马克思的代价概念不仅是价值哲学层次上的范畴,而且还是一个奠基于现代性基础上的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设计的基本思路、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手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践行中的特殊问题。作者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理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杨新荣 《学术交流》2002,1(5):79-8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均衡价格理论既有明显区别 ,又不乏相同之处。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强调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建立一种既反映商品价值 ,又反映供求关系的灵敏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价格规制是经济规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自由市场经济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利益焦点,价格必须接受"规制".政府是价格规制的主体;价格规制的对象是市场活动参与者的价格行为;价格规制的依据是市场活动因垄断、外部性、信息偏在等对帕累托标准的偏离.价格规制不是对市场和市场机制的替代,而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的时候或地方,由政府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公共产品的垄断性供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近几年成为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我国公共产品定价之所以陷入“价格陷阱” ,根本原因在于供给的国家行政垄断。因此 ,在借鉴当代西方国家最新管制理论的基础上 ,只有打破政府垄断机制 ,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 ,才能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 ,增进国民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4.
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步云 《学术交流》2003,1(6):54-64
现代经济理论的两大体系 ,都对价格的有关理论做出了说明。有一种说法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供求论综合起来 ,就应当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价格理论。但这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 ,只能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深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通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格做出完整的说明 ,同时破解在供求与价值决定上的相互循环论证 ,发展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自然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深刻地反映着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由自然使用价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商品社会使用价值 ,在量上最终表现为某一商品的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给量的比率 ,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值。商品的市场价格 ,由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与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共同决定。社会使用价值比价值或其转化形式更复杂、更多样、更易变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使用价值为 1的市场价格 ,即是市场均衡价格。所谓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上下波动 ,实质上应是围绕市场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 ,表面上看是商品价格 ,而实质上是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企业体制的确立,形成了高市场集中度和高进入壁垒的寡占市场结构,不仅能够限制价格竞争,更为重要的是寡占市场结构快速地推进了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形成,大企业组织占据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小企业被排斥到国民经济的非主导产业,由此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再生产结构。大企业组织通过这种再生产结构,把中小企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这一切都是通过大企业组织之间的竞争进行的,大企业组织依托寡占市场结构,通过价格管理和需求管理,来确保其市场的稳定,并通过其内隐的转嫁机制,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钱津 《创新》2008,2(5)
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第5年了,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对此有准确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才能比较自觉地应对现实的高增长。在中国工业化腾飞阶段的初期,出现激烈的价格上涨,是市场客观的价格调整要求。我们不要将这种涨价误认为是通货膨胀,不要用通货膨胀预期的恐怖来宣扬腾飞阶段涨价的预期效果。中国的工业化是在新技术革命的导引下逐步走向腾飞。中国的工业化腾飞就是世界经济新的腾飞。中国的工业化腾飞将引领世界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的文化境遇:理性的审视与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文化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其中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成为人们新的文化境遇.对它们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回应,就是认识这两种文化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针对它们的负面效应,对大众文化应导入教化、价值、意义、审美等文化因素,对网络文化则应导入人文关怀以防止技术理性的片面统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与土地市场交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制土地年度供应计划有利于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土地市场交易现状既受制于土地供应计划又对其有反作用。本文基于北京市2008年全年及2009年(截至6月26日)最新土地市场交易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交易地块空间分布特征及平均成交地价、平均楼面地价、成交价与底价比值等变化趋势,发现空间上北京中东南部交易地块成交价与底价比值较大,时间上2008年初及2009年五六月份交易地块成交价与底价比值最大,规划用途上住宅用地交易地块成交价与底价比值最大。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极易出现泡沫,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时应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under incomplet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asymmetric price rigidity.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sticky price model of an open economy we find that the optimal interest rate rule is to respond to all types of shocks in an economy: real exchange rate shocks, supply shocks and demand shocks. We concentrate our analysis on the interest rate defense of the currency. We claim that the extent of the optimal response of the interest rate to exchange rate shocks depends positively on the degree of pass-through and negatively on price rigidity. Therefore, in the presence of asymmetric price rigidity, the optimal monetary policy should be non-linear, and the interest rate should be adjusted more in case of depreciation of the domestic currency than in case of its appreciation by the same magnitude due to higher downward price rigidity and lower downward pass-through, which are observed empirically. We test this prediction for the US economy and find that the US monetary policy is asymmetric indeed with higher reac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to depreciations of US dollar than to appreciations of the same size.  相似文献   

20.
朱奎 《学习与探索》2006,(5):209-212
劳动生产率差异、供求非均衡、垄断、非对称信息和非市场定价等条件下的商品交换都会产生不平等问题,但这类不平等问题都源于不等价交换。实际上,商品的等价交换仍然会产生不平等问题,其直接原因在于生产价格的形成,而生产价格的形成是隶属于不同所有者或利益主体的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剩余价值)在不同产业或地区之间发生了转移,劳动投入和所得不再完全一致。不过,这种不一致在一国范围内和世界市场上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