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书灿 《学术界》2024,(2):192-199
1938年,杨宽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分化之说”,对于《穆天子传》周穆王西征和西王母故事演变的分析,颇有重要的理论启发和参考价值。1996年,杨宽先生写作《〈穆天子传〉真实来历的探讨》一文时,并没有放弃“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分化之说”,但他的学术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在学理上呈现出诸多矛盾。杨氏关于《穆天子传》的“真实来历”,“周穆王西征史迹的真实性”,“《穆天子传》所述及周初历史的正确性”的信古倾向,反映出其学术思想呈现一定的倒退之势。  相似文献   

2.
齐桓公至新疆试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周穆王西征到了今天新疆地区,笔者已在《穆天子传与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研究》(《西域研究》1998年第2期)一文予以论证。还有齐桓公西征也到过今新疆地区,本文在此试予论证。一、有关齐桓公西征的文献记载有关齐桓公西征,见于《国语》、《管子》和《...  相似文献   

3.
穆王西征与《穆天子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现存先秦典籍中,记载周穆王西征事迹的,只有《穆天子传》一书。由于年代久远且旁证阙如,难以考证,遂有人认为它是伪书。更因汉魏两晋以来,《汉武故事》、《汉武内传》、《伪列子》、《拾遗记》等书继出,使周穆王、西王母逐渐神仙化,神话化,于是有人便认《穆传》为神话。《穆传》既为神话,则穆王两征之事也就子虚乌有了。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信史,如顾实、岑仲勉两位先生就用不同方法对穆王所到之处的山川、部落进行了深入研究,落实了很多问题,自然也还存在不少疑问。笔者认为《穆传》既不是伪书,也不是神话,而是可供依据的有用史料;穆王西征也不是好事者虚构的故事,在后来的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至万历时期,以"舆论领袖"王世贞为代表的阅读公众初步形成,他们以荐读、研究、创作实践等方式迅速推动着《穆天子传》的传播与接受,从而掀起了知识分子阅读、讨论的风潮。考察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主要源于皇帝对道教的推崇、西王母信仰的兴盛及明中后期发达的印刷业。在《穆天子传》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传播偏向,一是以复古派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偏重于"白云谣"诸篇章并将其应用于诗歌革新,二是经知识分子再创作的穆天子故事杂糅西王母仙迹而普及民间。两个偏向又重合于周穆王见西王母事件,使受众产生《穆天子传》的主题就是写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错觉,从而影响了文学史的撰写和当代人对此书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文史哲》2003,(5):14-19
因为对《穆天子传》成书年代及真伪的不同看法 ,该书的史料价值从明清以来便颇有争议。近代学者中 ,顾实以历法立论 ,认为《穆天子传》用周正 ,自当为周书 ;顾颉刚以战国形势和中西交通立论 ,认为该书成于战国。以北方气候的实际情况而言 ,顾实持论极为坚实。顾颉刚对战国中西交通的推论则与事实不符。借助传统文献与金文研究成果 ,可知战国说者对《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的几处主要质疑均不能成立。历法之外 ,《穆天子传》中“毛班”见于铭文 ;“穆满”为美称亦有金文可确证 ;《穆天子传》中称穆王为“天子”,更与《诗经》《逸周书》及众多彝器铭文相合。因此 ,《穆天子传》为西周文献 ,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是无可怀疑的。  相似文献   

6.
《穆天子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天子传》是晋咸宁五年(二七九),汲县人不准从战国魏襄王墓中盗发出来的先秦古书,共六卷,前五卷又叫做《周王游行记》,记载周穆王率七萃之士,驾八骏之乘,造父为御,伯夭为响导,万里长驱,北绝流沙,西征昆仑,以周四荒,游历名山绝境,会见西王母,(?)赠酬答,赋诗应对。后一卷又叫做《盛姬录》,记载王葬盛姬的故事。书中保存了非常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7.
<正> 战国秦汉时期,曾把遥远的北方看作是“飞鸟之所解其羽”、“群鸟之所解羽”的地方,见于《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山海经》等书,《淮南子》也有类似的记载。为什么鸟类要到这种苦寒的荒野来“解羽”,以至“积羽千里”,使得某些旷原、流沙、大泽、高山以此命名?这既找不到自然科学方面的根据,也找不到文献记载、神话传说方面的说明,应该说是一个待解之谜。关于这个地点,文献记载也说得很恍惚。《竹书纪年》说周“穆王北征,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穆天子传》郭璞注引),指的是沙漠地带;(《穆天子传》中,确有这个地点,说在“西王母之邦”的北面,“千有九百里”是片“旷(郭璞注引作广)原之野,飞鸟之所解其羽,乃于此  相似文献   

8.
文献的断代定性是历史研究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穆天子传》在近百年研究中,虽留下数量可观的参考文献,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并未解决,那就是它的成书时代和文献性质。本文从《穆天子传》的本文记载出发,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最新考古成果,提出了18个比较有力的证据,从各个方面论证了《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方术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穆天子传》与所记古代地名和部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穆天子传》的发見编校和成书时代(一)西晋汲冢出书的年代今本《穆天子传》六卷,是西晋司馬炎太康年間在汲郡古冢里发見的。关于发見的时間,在唐修《晋書》里?媪巳植煌恼f法: 《律曆志》(上)說的太康元年(公元二八○年);《束皙传》說的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武帝紀》又說的是咸宁五年(公元二七  相似文献   

10.
赵奉蓉 《理论界》2008,(8):129-131
周穆王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基本上是一个被批判的对象,《逸周书》中的周穆王却是一个虔虔在位,追迹文武先王而励精图治的圣王形象,这一形象可与《尚书》中等典籍的相关记载彼此印证,构成穆王形象的另一个侧面,使穆王成为一个立体而非单面的人物形象。先秦典籍在刻划周穆王形象过程中呈现的不同走向,是由各种典籍的写作目的所统辖的。  相似文献   

11.
西王母和周穆王在瑶池会见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家喻户晓。根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同西王母会见的事发生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89年)七月二十七日。但会见地点在何处,主要有4种学说: 一、甘肃泾川回山说:秦汉之先,中国西部的渭河、泾河、洛河上游一带是中原民族疆域以外的西部地域,历为古戎、狄族所居,泾川回山处在这一地域之中部,故有回中山之称。又因回山自古为西王母神灵所居有,建筑名为“王母宫”,所以又有“王母宫山”之称。 王母宫山,位于泾川县城西一华里,泾油河汇流处,挺拔的山峦底宽顶尖,似金字塔状。《太平寰宇记》记载西王母祠,在保定县(今泾川县)。并说:“周地图记云:‘王母乘五色云降于汉武,后武帝巡郡国,望彩云而祠之,……因立祠焉”’。回中山顶的王母宫,据记载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07年左右)。为历代拜谒西王母的圣地。  相似文献   

12.
《穆天子传》今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天子传》这本书,我小时读过、诘屈聱牙,实难卒读,好在小说家言,不求甚解,也就罢了。后来新疆工作,感于新疆从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神圣领土,想到这本书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写的正是两千九百年前周穆王西行的故事。因此我想重新阅读它,也深悔过去读书太不用心了。但因为工作多忙,始终没有时间。一直到一九七五年,我才有幸借到一本顾实编的《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一因当时我确有读书的时间,二因我又无甚可读之书,于是就把这本书认真地读了一遍。自然,书还象小时候一样,是十分难读的,但我硬住了头皮,非要把它读下去不可。于是我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我读一段就翻译一段,就是说把古文译成今文。但不是逐字逐句,有的字认不得,有的句子读不通,就都马虎过去了,而把上下文尽可能的联起来,写成通顺的文字,是否真的通顺也未可知,只不过自以为吧。至于时间地点都按照顾实讲的,对这我也不太十分相信,比如说,西王母在哪里?我知道一千多年来众说纷纭,顾实说在德黑兰,我就不信。穆天子行迹最后到达的羽琌在哪儿?顾实说在华沙,我更不敢相信。但我没有别的书可以参阅考证,也只好姑妄听之了。这个译文,错误恐怕很多,望专家和读者指正,仅以此抛砖引玉而已。以下便是译文。  相似文献   

13.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县人不准盗发了战国时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大量的竹简书.这批竹书被官府收藏,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编校,得到面世.在唐修《晋书.束皙传》中记载了这批竹书的详细目录,但唯一流传至今的,只有《穆天子传》这部书.  相似文献   

14.
同属于先秦散体文学的《左传》和《穆天子传》相比较,后者在文章结构形式、背景描述方式以及夸张、渲染、虚构等文学手法的运用上,较之于前者有诸多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两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因而受社会主导思潮的影响不同、所起的社会作用不同所致。《穆天子传》在结构方式、背景描述和描写手法等方面的探索,开创了我国传人文学的基本表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穆天子传》首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是在西晋出土的一座战国古墓中。至今 ,它的作者、创作年代等问题仍是学术界的一个谜。从作品取材、理想君主形象塑造、对自然的关注等方面考察该文独特的审美视角 ,可见出《穆天子传》在题材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如对君主爱情描写 ,关注山川美景的文字 ,都为后世文学开拓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6.
秦简《归藏》与汲冢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韦弦 《齐鲁学刊》2003,(6):121-123
历史上确曾存在殷易《归藏》,汲冢书面世之前汉晋学者已见到过《归藏》。亲身参加整理汲冢书的荀勖于《中经新簿》中另著录《归藏》13卷,可见当时确已另有与汲冢书之《易繇阴阳卦》不是一种书的《归藏》存在。时人郭璞注《穆天子传》诸书所称引的《归藏》,当即晋中经所藏之《归藏》。以为王家台秦简《归藏》即《易繇阴阳卦》或以为秦简《归藏》内容本事多出《穆天子传》的看法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7.
《穆天子传》与古代新疆历史地理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天子传》(以下简称《穆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地理著作。关于《穆传》的研究,已有不少论著,但对于该书所涉及的地名和地域范围的阐释,存在着极大的悬殊。对于《穆传》涉及的地域范围,或过于夸大,或过于偏小。前一种情况如丁谦和顾实等,认为《穆传》中的“奏(chong)山”为帕米尔高原,认为“穆天子”所到达的最西面的“西王母之邦”在帕米尔高原以西很远。丁谦认为“西王母之邦”在亚述帝国①;而顾实则认为“西王母之邦”为伊朗德黑兰西北面高加索山脉的厄尔布鲁斯峰,认为《穆传》中的“瑶池”在德黑兰之南,认为“穆…  相似文献   

18.
赤兔马小考     
《三国演义》吕布、关羽所骑曰赤免马。案《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斐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汉书·吕布传》:“布常御良马,号曰赤兔,能驰城飞堑。”俱不及于关羽。(唐)李贺《马诗》之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又《吕将军》诗云:“吕将军,骑赤兔。”并用此也。外国学者或以其色“赤”而谓是马即大宛之汗血马(汗腺流异质色微红,或云毛细管渗血系病态),证据不足。日本人有猜测其系马超自西羌携入者,虽无稽;然其为西戎名马之血裔,可能却颇大。(清)王琦《李贺诗集注》引《杜子美集·画马赞·注》云《穆天子传》有飞兔。案穆王八骏无此  相似文献   

19.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刊清人浦起龙《史通通释》(王煦华校点)上册第一百页,有“元氏膜拜稽首”句,云: 膜拜,《穆天子传》:膜拜而受。 注:长跪拜也。又注:胡人礼佛,交手 称南谟者,即此。 这个注解殊失惬当。膜拜与南谟无关。  相似文献   

20.
先秦多种文献反复提到昆山之玉,《穆天子传》记载的玉的产地,均在昆仑之丘北部,而以黑水流域居多。书中出现的玉的名称,玗琪指玉之首,即档次最高、成色最好的玉;琅玕指质地坚实、硬度大的玉;璿瑰指质地坚固而又有纹理的玉,古人把它视为智的象征;枝斯指分杈生枝、旁出别逸形态的玉,体现古人对怪异之美的欣赏。《穆天子传》所涉的西北边远地区,已经形成玉石采集、加工、流通的产业链。重■氏部落除了从事玉石的采集、加工,还生产玻璃装饰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