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既有制度安排而言,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由于主导制度框架的不足和可行操作路径的缺失,政府层面的制度培育面临较大障碍。纵观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历程,通过市场层面的制度塑造,即区域内银行跨境经营、债券市场合作、证券市场合作等市场路径,加强跨境货币合作,促进跨境资本市场运作,可以实现对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整合效用,其中尤以银行跨境经营的效用最为显著。在此区域上,区域内各经济体可以通过支付结算、资金融通、金融服务等银行跨境业务受益于区域金融市场的繁荣,从而促进区域金融合作。以市场层面的制度塑造弥补政府层面制度培育的不足,是提升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制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各国及各地区不得不重新审视“东亚奇迹”产生的体制与结构,思考其内部存在的深层问题,进而总结出产业结构升级受阻、同构性竞争加剧、严重依赖国外市场、“强政府”的缺陷以及缺少区域内货币合作机制等问题。针对这些畸形的经济现象,东亚各国应加强区域内科研的合作;加强东亚各国在产业分工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制定相应的出口政策;必须调控政府介入程度,为社会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东亚必须实行货币金融合作来遏制国际游资的冲击,稳定东亚货币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蒋序怀 《探求》2013,(3):97-103
2013年3月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正式协商阶段,这将对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文本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中日韩自贸区将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迈向区域汇率稳定阶段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亚洲外汇储备基金向集中管理转变,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东盟和美国带来经济和贸易威胁,这两个利益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其行为势必会妨碍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顺利进程,促使中日韩决策者在进行自贸易区建设时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难以避免,两国在国家实力对比、伙伴关系发展、地区制度偏好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态势。尽管这种竞争对立关系长期存在,中日仍然能够在经济外交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这主要是因为,中日竞争不合作带来的国际风险与代价较高,一味竞争可能带来双输局面;并且,两国开展合作的成本较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基础、共同制度联系有助于降低合作难度,适宜的时机亦为中日接近提供了便利。第三方市场合作正是竞争中的中日加强经济外交合作的又一个鲜明例证。可见,当前竞争对手国之间的博弈逐渐呈现非零和的特点:既是对手,又存在可以合作的空间与潜能;不过,由于其中的竞争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还需在合作过程中保持清醒,继续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区域货币集团已经成为一种显著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区域货币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货币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同时也受地缘政治经济驱动的影响。区域货币集团对地缘政治的影响路径有三个方面:一是与货币竞争和货币发行机构有关;二是与地区货币金融稳定有关;三是与地区政治认同有关。就现有的区域货币集团而言,在国际层面,美元的扩张增强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在地区层面,欧元区、中非和西非法郎区以及东加勒比地区和东亚地区,地区货币合作不仅促进了地缘融合,同时也加强了地区系统内部的稳定。不论是国际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区域货币集团的形成,都在重新塑造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最后20年,国际金融领域危机四起。为应对冲击、避免金融动荡,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诞生和拉美国家美元化实践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两种模式:欧元模式和美元化模式。比较这两种模式对东亚货币合作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甲午战争至今,东亚经历了以"殖民、战乱、革命"为主的60年和以"和平、冷战、竞争"为主的60年。未来东亚是走向"安全、合作、统合"还是"对抗、冲突、内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关系的前景。东亚战略格局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重大变动。目前安倍晋三内阁的某些做法,与甲午战争前十年及伊藤博文内阁有相似之处。这预示着未来十年日本国家模式转型有脱离和平发展道路的危险,使中日矛盾再度成为东亚战略格局中的主要矛盾。中国需要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变化中的日本,加强协调,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8.
从体系变迁和实际互动两个层面,对长达200多年美国与东亚关系的历史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经过四个阶段的互动,从异质体系的碰撞逐步转变为同质体系的互构,从中心与边缘的关系逐步转变为双核竞争。美国在东亚国际关系中刻下了深刻印记,无论是"门户开放"还是双边同盟体系,都将长期影响美国与东亚关系的演变。美国与东亚的关系,到了一个需要深度调试的节点。如何使这种调试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太平洋沿岸各国需要以一种更为平等、包容的方式共同探索和谐共处的未来。而在国与国的互动过程中,中美日三国无疑是最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因素,还有建构主义的认同因素。权力、制度、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玉主 《创新》2010,4(3):8-10
一般的分析都把东北亚合作进而东亚合作进展缓慢归咎于中日对区域合作的主导权之争,其实深层原因还有美国对东亚合作的影响。目前,这种主导权之争已经影响到东亚合作的健康成长。东亚合作的突破需要各方尤其是东北亚各方的共同努力,否则东北亚合作进而东亚合作仍将陷在多重框架竞争中,合作无法推动。  相似文献   

11.
本埠要闻     
正2015年12月30日,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建设与发展一论坛在青举行。本次论坛以"创新·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全面回顾了2015年三座城市共同开展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取得的成果。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日本新潟市市长筱田昭、韩国清州市副市长尹在吉出席并作主旨发言,三城市共同签署《2015年东亚文化之都共同宣言》,为持续推动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未来合作,提供了有力和具体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6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赢"为主题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盛大启幕。在开幕式上,国家海洋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共建协议,正式启动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平台将着力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经贸、文化、人员的互联互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由国家海洋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承办。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3.
徐聪 《创新》2010,4(1):72-75,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保证经济稳定,维护金融安全,使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和发展空间,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对亚洲金融合作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推动效应的原因,总结在金融危机推动下亚洲金融合作的发展特点,并展望亚洲金融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存在的"货币流通"难题可归结为"生产能力缺口"导致的信用扩张约束困境。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生产能力是一国货币发行的国家信用基础,中亚国家因生产体系不健全和生产能力不足而导致的生产能力缺口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相对过剩。中亚地区一直以来经济结构单一,金融生态脆弱,长期遭受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冲击。"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与中亚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将有助于完善中亚地区的基础生产体系,进而健全货币发行的国家信用基础,为地区币值稳定提供有效的货币发行支撑。与此同时,当前的国际产能合作同中国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东亚新格局与中日美关系国际研讨会设定了三个议题,集中研讨中日美三边关系以及与之关联的东亚格局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从中美日的角度对日本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对未来中日美三边关系的基本态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对东亚合作与新格局的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治  李进 《求是学刊》2013,40(4):68-75
金融危机后,美元霸权不仅扰乱了全球信用总量、信用创造与真实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输入型通胀、外汇储备贬值等国际金融风险。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摆脱美元陷阱,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我国正在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步骤。基于对货币替代和最优货币区(OCA)理论的梳理归纳,从现实可操作性、改革成本与利益普惠性的角度比较了人民币国际化与合作推出亚元两种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虽然日本政坛更迭频繁,但是,无论是曾长期执政的日本自民党,还是新上台的日本民主党都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给予高度重视,并根据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进行不断地调整.本文在考察日本东亚合作战略的调整及其特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日本东亚合作战略调整对中日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东亚正面临中日与东盟共同构筑区域新型经济秩序的历史转折期。东盟与中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从贸易效应来看,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规模效应超过日本,但在贸易结构上尚属于低层次阶段;从投资规模效应来看,日本落后于中国,但中国投资的产业层次较低,集约化程度落后;从经济贡献度来看,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在以东盟为伙伴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日各有优势和劣势,没有中日的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推进以中日和东盟为三角支柱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而日本应摈弃传统大国的优越感,携手中国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属货币本位制度"破产之后,世界各国均确立了"信用货币本位制度",主权信用货币主要体现为国家信用。在实施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时,应从法律层面上构建主权货币国际化的经营权与监管权。就我国而言,人民币现金国际化不应成为追求的目标,而应将重点放在人民币财产国际化上,同时应完善人民币跨境流通统计监测制度,并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人民币业务经营机构,构建便捷高效的境外人民币清算网络,将人民币国际流通最大限度地纳入正规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20.
王桢桢 《探求》2010,(4):34-39
地方政府为了突破公私合作困境,先后采用了制度供给策略、合同约束策略、会议协商策略和报复策略,这些策略在实践应用中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制度成效。笔者通过制度分析发现,这一问题缘于制度建构的认同危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制度运行的"有组织的无序"。要突破这一困境,有赖于我们将研究焦点从静态的合作规范的制度建构转向动态的合作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