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春 《民族学刊》2021,12(10):86-90, 127
2020年11月,藏族小伙丁真凭借一条抖音视频的快速传播迅速走红网络,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顶流网红。丁真走红的传播机制在于新媒体具有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为以丁真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网红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新媒体所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又为丁真等人的爆红提供了现实的传播土壤。网络上被公众称为“甜”与“野”的并存,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们对“淳朴、野性、自然”等元素构成的真善美的共同追求。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利于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保持与包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利于强化各个民族文化的“一体性”,弘扬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唐英  杨漾  董浩 《民族学刊》2022,13(6):88-93, 147
媒介环境的交互性、媒介平台的商业性、媒介产品的消费性及媒介文本的审美性相互叠加,使网红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热点效应的媒介景观与审美现象。少数民族网红,因其“民族性”而使其短视频具有特有的审美意涵。一方面,民族的审美性与媒介的商业性成为其运行逻辑;另一方面,民族的日常性与审美的综合性成为其美学特性。在媒介产品、媒介文本日益多元的社会场景下,只有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网红短视频的审美效果,才能更好地推进各民族线上线下的交流交往交融在审美意义上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媒介变化是影响神话文类传承和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体,移动短视频为中国传统神话资源提供了新的转化平台和传播媒介。在抖音中,神话以动漫配音、动画微电影、真人主播讲述等多种形式被重述,并且具有传统口头和书面媒介无法比拟的海量受众和跨时空特征。神话短视频的制作者成为新的"神话的积极承载者",与其粉丝群一起形成了神话讲述和接受的新场域。同时,神话的短视频形式也带来神话碎片化的问题,须站在神话主义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高彬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50-152
短视频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顺势而生,短视频凭借生动、直观、时长短等优势吸引众多人的喜爱,当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社交媒介。在短视频发展期间,动画短视频的热度非常高,风趣幽默内容加上一定深意的内容,快速地被大众群体接受。另外,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不断推进下,动画短视频中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优质平台,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扩大。因此,本文对动画短视频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分析动画短视频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希望为动画短视频创作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楠  许媛萍 《民族学刊》2021,12(7):75-84, 110
文化反思促进文化自觉。拉祜族歌谣《快乐拉祜》经由电视、报纸、短视频等媒介技术的型塑和传播形成了“快乐拉祜”媒介景观的态势。研究发现,民族文化符号的被选择、单一高频词语的固定化以及个体文化身份追寻导致的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的内容,逐渐成为“快乐拉祜”媒介景观建构的路径和策略,成为拉祜族文化全貌的表征。反思这一媒介化的建构路径,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的媒介化过程其实遮蔽了文化主体的实践能动性。我们认为,民族文化媒介景观的塑造和传播应该回到文化主体的时空场域中去,遵循文化的内生逻辑,进行“在地化”的表达,努力寻求民族文化与人民、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互动、互联和互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短视频形式为标志的新闻资讯风生水起,短视频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资讯传播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新闻媒体转战资讯短视频领域,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专门提供短视频资讯内容的平台。本文基于对"时差视频"和"世面"发布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的国际资讯短视频的内容分析,浅析国际资讯类短视频的内容制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4G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短视频形式为标志的新闻资讯风生水起,短视频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资讯传播形式之一。越来越多的传统新闻媒体转战资讯短视频领域,市面上还出现了很多专门提供短视频资讯内容的平台。本文基于对"时差视频"和"世面"发布在微博上的、播放量超过100万次的国际资讯短视频的内容分析,浅析国际资讯类短视频的内容制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向世界讲好西藏故事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对外塑造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形象、争取对外反分裂斗争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使命。建国之初的英文外宣期刊《中国建设》的涉藏报道对此作出了有益探索。该刊西藏报道的国际传播策略包括以民间主体传播信息、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以人民视角展开叙事、善于运用平衡报道等。这启示我们,要注重发挥多元话语主体的对外传播功效、主动设置西藏外宣议程、构建涉藏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发挥网络空间短视频生活化叙事优势、发掘蕴含于西藏治理中的价值叙事以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西藏故事。  相似文献   

9.
蒋建华  张涵 《民族学刊》2023,(8):13-20+157
非遗短视频通过展示非遗文化、传递价值观念、形塑行为意愿等内容生产,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传播优势,在加深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体验、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及当代转化的理解与认同,以及形成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自觉等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和铸牢发挥着积极作用。非遗短视频采用纪实、演绎、话题导向等形式,利用画面、声音、剪辑等视听手段,将非遗相关知识信息及其中蕴含的较为抽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用直观、动态的影像呈现出来,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为进一步发挥非遗短视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媒介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和短视频平台要共同创造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通过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加大非遗账号尤其是传承人个人账号扶持力度、发起有规模效应的激励活动等方式,激活短视频平台的社会公共责任。从生产源头上做好内容输出,抓住用户的“兴趣点”和“兴奋点”,结合账号定位深耕内容和形式,并在传播过程中及时关注用户反馈信息,积极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山川方物工作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媒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传播作用和服务优势。通过新媒体全矩阵运营的框架,该工作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成功展示了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通过精心策划和呈现,将乡村的故事、传统手艺与当代艺术相融合,创造了引人入胜的视听体验。本文通过对山川方物工作室在新媒体传播方面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