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岸田政府出于提高日美欧合作水平、扩大价值观外交影响力、维护政权稳定性等方面考量,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积极追随美国,采取以对俄全方位制裁为重点、以日美欧多方联动为依托、以多元化援助乌克兰为补充的对俄制裁政策。日本对俄制裁政策既对俄罗斯造成沉重打击,也对日本国家建设产生多重影响,使日美欧合作水平得到深化,影响了国际秩序的发展方向。但日本对俄制裁政策也存在能力与意愿不足、日俄经贸结构不对称等限制性条件,面临动力不足的挑战。从根本上看,日本对俄制裁政策的持续实则是为了摆脱战后体制束缚、打破日俄领土争端僵局、构建制衡中国的联盟体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同盟关系的影响,美国和日本的对华安全政策往往被视为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实际上两国间不乏分歧。由于和中国实力对比的差异、战略选择的不同以及国家利益分歧的影响,美日在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认知与应对上存在差异。这在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美国看来,中国军力增强的主要影响在于会削弱美国在亚太安全领域的主导权,但不会对美国构成直接安全威胁。而日本的认知更为复杂,除了关心中国军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地区安全秩序变化外,还担心中国军力增强对日本构成直接安全威胁。美国主要是基于霸权战略视角来制定对华政策,对中国采取防范与限制的政策。日本则主要是基于地区主导权视角来制定对华政策,对中国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孤立和制衡政策。鉴于这一情况,中国应根据美日在对华安全政策上的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利用美日之间的分歧,削弱美日同盟的对华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3.
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基石,日本安全政策的变化对美日同盟具有重大影响,自然成为美国学者亚太安全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美国学者对日本安全政策的变化做了"渐变论"和"质变论"两种不同性质的判断,并从多元维度分析了这种变化的背景和因果机理。透过美国学者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美国在日本安全战略转型问题上的总体认知,也有助于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转型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把握。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尽可能降低美日同盟对中国崛起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与法国在双方“印太战略(构想)”的相互交汇与影响下,陆续开展了涵盖机制建设、防务装备与技术合作、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海洋安全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日法两国能够在印太地区开展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到“印太”地缘结构变化及美国“印太战略”等外部条件影响外,也与双方巩固本国既得海洋利益、维护西方自由国际秩序和稳定的双边关系等内在基础密切相关。在当前美日等国不断扩大海洋安全合作联盟的背景下,日法海洋安全合作无疑会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及权益带来一系列影响。然而,由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外交传统、日法在遏制中国和对俄问题上存有分歧,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将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这都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俄乌冲突发生后,日本调整了以往的对俄政策,岸田政府紧随欧美国家加入了制裁俄罗斯的行列。日本对俄政策的调整既体现了岸田政府极力展示自己执政特色的现实需要,也体现了日本欲渲染俄乌冲突对国际社会的恶劣影响以迈向“正常国家化”的战略需要。同时,俄乌冲突为日本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遏制中国提供了契机。岸田政府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增强对俄威慑力,以共享价值观的国家为重点构建反俄同盟,同时通过拓展经济领域合作降低能源方面的对俄依存度。但这些举措无法助力日本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严重影响日俄和平条约谈判进程,而且突破“专守防卫”政策、谋求军事力量的提升等行为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制造地缘政治对立,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始终坚持其在竞选过程中不断强调的"美国优先"基本政治原则,并将这一政治原则完全贯穿于对日政策之中。综合考量日本在对华制衡中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定位之后,特朗普政府制定了具有显著单边化、内向化特征的对日政策,突出表现为外交政策上凸显单边化战略思维与政策取向,军事政策上强调"成本分担"的现实利益,贸易政策上追求利益再平衡、构建新的美日利益分配模式。受其影响,未来日本的对美关系发展将延续"合而不从"的底线思维,同时美国将在更多层面受到源自日本的"反向"压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芝机械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和国内出口法律的规定向苏联出口一批数控机床。由于该设备有助于提高苏联核潜艇的反侦察性能,美国遂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由推动日本处罚东芝机械和强化出口管制。但这却导致东芝机械等企业中断对华技术出口与合作,给中国造成经济损失。为此,中国同日本进行近一年半的交涉。交涉进程受到冷战期间美国严控东西方技术贸易政策、美国对日政策和日本国内经济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对中日技术贸易的认可和中、日经济发展的各自需求,推动中日双方最终达成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拜登政府上台后,强化了美日印澳"四国机制"在"印太战略"的核心地位。"四国机制"呈现机制升级、对话扩员和议题拓展等同盟化的态势。而"四国机制"的同盟化动因主要来自:遏制中国崛起的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使美国更依赖对盟友和伙伴国的诱导、拉拢和利益激励;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和"重点",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基于本国战略利益需要,均在不同程度上对美国采取追随政策。然而,"四国机制"的同盟化受到成员国各自的政策优先性和利益诉求分歧等问题影响,尤其是各成员国与中国维持着极其密切的经贸往来,以致难以完全实现遏制中国的目标。即便如此,"四国机制"也会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先后三次调整对台政策。在导致对台政策调整的众多因素中,美国的亚太战略及对台政策变更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为有效实施亚太战略,极力对日本施加影响,力图将日本的对台、对华政策纳入美国的亚太战略框架;而日本由于在安全等问题上有求于美国,加之自己也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发挥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国际作用,也始终把从总体上保持日美“战略一致”,加强日美基轴关系,视作处理对华及对台关系的指导性方针。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因素对日本调整对台政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试图立足于这一视角,分析日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日澳海洋安全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在海洋军事技术与装备、海军联合演习与训练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逐渐成为美国亚太盟国间海洋安全合作的典范。日澳之所以强化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亚太安全架构变革等外部因素影响外,也与日本海洋国家联盟构想的推进、两国"印太战略"的实施需要等因素息息相关。尽管日澳合作会继续深化发展,但由于澳受经济上日益仰仗中国、国家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的二元结构所困,会在对日合作立场上存在一定的摇摆。此外,日澳安全合作关系的既有裂痕如何修补、未来如何定位等棘手问题也将影响两国未来对合作的资源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继续崛起和美国战略重点重返亚洲这两个因素的研判,是导致日本民主党政权在对华政策上出现明显变化的重要原因。中日关系确因日美同盟关系的存在而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但中日关系并不等同于中国与日美同盟的关系,中美关系也不可能等同于中国与美日同盟的关系。中国崛起绝不意味着战争威胁。中日两国应从建立战略互信、抓住合作机遇、改善国民情感入手改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期,日本在涉台问题上对美亦步亦趋,动作频频.4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华盛顿会谈后发表《新时代全球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简称《美日联合声明》).时隔半个世纪,美日再度"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这也是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美日首次在首脑联合声明中公开表达对台海局势的"关...  相似文献   

14.
高兰 《日本研究》2006,(4):49-56
近年来,围绕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出现危机,日本推行向美“一边倒”政策使其亚洲外交陷入孤立,从而间接损害了美日同盟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东移,对日本的要求日益增多。从战略利益出发,美国改变了在历史问题上对日“超然姿态”,开始适当敲打日本,希望开展中日关系危机管理。中国应促进美国对日工作的积极因素,构建良性发展的中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金凯 《日本学刊》2020,(1):138-158
中美贸易失衡是继日美贸易失衡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又一关注焦点,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通过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入手,对日美贸易失衡中的产业冲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中美贸易和日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的影响、贸易对就业的冲击、产业竞争与互补程度以及出口管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中国需要在谋划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等方面进行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16.
焦健 《日本研究》2022,(3):34-41
自日本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以来,南亚国家成为日本建立印太地区秩序的重要一环。日本希望加强与印太地区各国的合作,不断加大对南亚国家的外交投入;但是,南亚国家之间的国力、政策取向等殊为不同,日本难以将南亚国家完全引导至其所希望的轨道。日本对南亚的外交,一方面在日美安保体制下,紧随美国的战略脚步,战略跟随特征明显;另一方面也有自身的战略考量,外交主体性逐渐显露。中国应高度重视其外溢性可能产生的对华影响,从理论与实践上做好相关知识储备与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17.
新孤立主义、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小布什主义以及正在形成的奥巴马主义构成了冷战后美国外交思想主线。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以及"巧实力"与多边合作思想,对于理解克林顿政府、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对外政策意义深远;而新保守主义是对小布什政府具有最大影响的外交指导思想。通过梳理苏东剧变后20年来美国对外思想的脉络,可以看出,虽然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不断调整,但维护美国单极霸权的出发点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
徐梅 《日本学刊》2020,(2):39-57
特朗普执政后,开始实行“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政策,反对多边主义,主张双边谈判。在美国对日存在大量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日本加快扩展对外经贸关系的形势下,美国与日本缔结双边贸易协定、加强经贸合作的必要性明显上升。2019年4月,美日启动双边贸易谈判,并在半年内签署了初步贸易协定,其范围基本未超日本所要求的货物贸易内容,仅增加了数字贸易领域,反映出日本与美国欲在新一轮国际贸易体系转型中引领规则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向。日美贸易协定对日本的预期经济效果低于CPTPP和日欧EPA,尤其是日本的农业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依照特朗普政府对日谈判方针,日美今后还将围绕汇率条款、原产地规则、投资及服务贸易等问题展开谈判,日本仍会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16年7月,澳大利亚举行了大选,执政党联盟党勉强胜选。新政府未来外交走向将取决于如何处理与相关大国的关系。澳中关系将会保持稳定,澳经济调整受益于澳中自贸区。同时,地区合作与政治独立是澳的诉求。南海问题上,澳持西方价值观立场,又将尽量采取务实政策,以平衡大国关系,维护地区的稳定;澳美关系将会进一步强化,因为澳认为美国的强大及其主导的现行制度,以及未来印太地区的治理,澳都要依靠美国。以安全领域合作为重点的澳美关系将会扩大内涵,调整战略,强化合作;澳日关系基础牢固,除了同为美国盟国和西方国家,日本是澳的长期重要伙伴。在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澳日合作将不断密切。但是澳新政府将与日适当保持距离,以应对国内政治压力和大国  相似文献   

20.
日本首相野田拟提倡以美日为主轴的新外交战略“太平洋宪章”,以建构经济合作与解决纷争等区域整体准则.日本政府在经济上联手美国的战略意图越加清晰.从日美经贸关系看日本在TPP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日美联手TPP将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日本和美国将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日本参与美国主导的TPP有利于美国整合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美参与TPP进一步促进两国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