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笔部队”及其侵华文学王向远一、初期前往中国战场的特派作家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大举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日本政府强化了国内的军国主义体制,要求举国一致进行侵略中国的战争。事变爆发几天后的...  相似文献   

2.
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国内建立战时新体制,发动精神总动员运动。在文学方面,在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鼓励与支持下,纷纷成立半官方性质的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国策的文学团体,如农民文艺恳谈会、文艺兴亚会、评论家协会、都市文学恳谈会、大陆开拓文艺恳谈会、旅行文化恳谈会、海洋文学会、国防文学联盟等,要求文学配合国策,体现国策,为国策服务。1938年8月,内阁情报部召开知名作家座谈会,动员他们参加进攻武汉的战役,做随军作者。11月,海军又动员一批作家,组成这种笔杆子部队,随日本的华南派遣军活动。  相似文献   

3.
自明治维新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日中关系,一言以蔽之,.淤臼是日本单方面对中国侵略的历史也并非言过其辞。尤其是自1931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的前后十五年间,是日中关系在近代史上最为不幸的时期。"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开始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确实是以军部为核心制定战争计划并推行的。但是,当时的日本国民却支持了军部的侵略政策。今天,我主要谈日本国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被迫协助战争、为战争效力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4.
日本天皇制保留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天皇制保留原因初探南京大学历史系刘金源1945年8月15日,最先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日本,终于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日本投降以后,中、苏、澳等战胜都强烈要求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并废除日本的天皇制。可美国在占领日本以后,却不顾大多...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的"战争文学",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所谓"社会派"作家石川达花的长篇小说《活着的士兵》。这是因为在当时这篇小说钟在日本引起轰动,产生过巨大反响。《活着的士兵》发表的刊物《中央公论》(l938年3月号)发行当日即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同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作战;同时还不断向关内,主要是向华北扩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由华北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华东、华中和华南,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整个战争持续长达十四年之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恰当的名称能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恰当的名称则具  相似文献   

7.
简论日本战后派文学曲阜师范大学刘炳范日本战后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学流派之一,是日本进步力量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艺术记录。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批判、解剖和反思,无疑能帮助更多的人从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这次疯狂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日本人民在这次战争中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军队作家”及其侵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军队作家”及“军队文学”的产生日本的侵华文学,主要有两部分作者。一部分人是受报刊杂志社派遣的职业作家,如所谓“笔部队”的成员。他们没有实际的作战经历,在战场上,他们至多是“观战”,而不是“参战”,因此,他们写作的篇什,要么是“从军记”之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日本军国主义残酷压抑下长期沉默的传统派作家重新活跃起来,从事创作;进步作家继承战前无产阶级文学传统,积极开展民主主义文学运动;一批30岁上下的年轻作家以崭新面貌推动战后派文学的成长。由此形成日本文坛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07,2(1):76-81
在日本,“战争文学”系整个日本近代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积累不薄;细化到“日中战争文学”研究(1937-1945)也大体呈同样状态。在中国,情况略有不同,有“战争文学=侵略文学”的直线定性,有作品数量庞大,散在难寻,且几乎没有中文翻译,再加上“纪实”的性质使其与战争历史胶着为复杂的一体。故而,对它的研究需要观念意识、语言文化、历史知识和繁杂的研究操作等多重储备,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大体处于空白状态。近代日本的“战争文学”确有很大的特殊性,但也具有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政治的多重价值,不应忽略和放置。本文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家火野苇平这一个案为视角,进行尝试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往往寻找种种借口,炮制种种谬论,企图以此蒙骗人心,将侵略战争披上“合理”的外农。并且这种谬论各有其特点。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在本世纪发动的十五年侵华战争中所制造的谬论有何特点呢?一、侵华谬论与侵华进程紧密配合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陆续地占领了朝鲜和我国台湾、澎湖列岛。接着,便对我国东北地区虎视耽耽,企图以此作为独占中国的突破口。为此,1927年6、7月间,在田  相似文献   

13.
论日本现代文学1987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日本文坛"被动姿态"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主动姿态"作家大江健三郎发表了战后文学史上具有文学"转型"意义、三人三色的力作,陷入困境的日本文学进入新阶段,出现文学的"主动姿态的丧失"现象,"被动姿态"作家渐成主流.大江全力对抗由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代表的"表层的、风俗的"文学,追求文学"根据地"建设,当代日本文坛形成两大谱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东方文学研究领域对二战后日本的左翼文学运动有一种出于善良目的的误解 ,这种误解认为日本战后左翼文学对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其实 ,这是善良的中国人对那些所谓进步作品引伸想象出来的思想理念。这种理解不自觉地掩盖了其中的错误乃至反动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对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弱化、失败现象及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战争认知理念进行批判研究。一、日本战后左翼革命运动理念、行动纲领和斗争行为存在着严重偏差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发展软弱及对侵略战争态度暧昧是日本共产党的理论主张、行动…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人的历史认识及其感情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承认侵略战争的并不只是日本的极右势力 ,而是在从政府首脑到阁僚和政府官员、知识分子、遗族、右翼等各个层面几乎普遍存在。这些日本人不承认侵略战争有很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 ,而感情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感情具有影响力和感染性 ,在对战争的认识问题上 ,如果受限于感情 ,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狭隘的民族感情 ,会导致违背历史事实 ,抹杀历史真相 ,不承认侵略战争的恶劣后果。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的、现实的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多数日本人基于错误的战争认识,形成了英美同罪论、自卫战争论等错误战争观。他们极力掩盖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战争,从战争受害者的立场来理解战争。这种错误的战争观,在日本不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大行其道。这不仅影响了政府的决策,而且助长了右翼势力的猖獗活动,阻碍了日本与邻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强征劳工受害诉讼案在韩国进入实质性司法阶段,东亚地区清算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责任运动到了决定性转折期。中韩同是受日本帝国主义伤害过的国家,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中日关系更饱受"历史问题"周期性发作之苦,中国对日外交似乎也到了考虑设置解决"历史问题"议程的重要关头。通过研究邦交正常化过程和"历史问题"发展史可知,《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的"反省"修辞遮蔽了谈判时对侵略加害历史做出口头谢罪的事实,"密约构造"导致日本侵略战争责任的暧昧化并演变为中日间围绕"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的"历史问题"冲突。日本的有识之士在当时就曾提出战后处理的若干原则,或可为继续战后处理、实现中日"历史和解"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近代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军国主义的形成史。资本主义经济以及政治、文化发展的结果,使日本逐渐实现了现代化;而军国主义发展的结果,却使日本走上了一条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祸国殃民的道路。这条战争之路,是日本国家和民族濒临绝境而不可自拔之路。而今天的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原因固然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战后的日本,始终有一个和平环境。历史事实表明,战争,特别是对外侵略战争,是罪恶的渊薮;民众当群起而攻之。在战前的日本近代史上,日本人民曾以多种形式发动反战斗争。文化界的有识之士以文笔为武器,进行反战宣传。这种采取多种形式的舆论宣传,人们统称为反战文化。在这支从事反战文化活动的队伍中,石桥湛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罪恶战争,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也把日本人民拖进苦海。当日本人民从军国主义压迫的噩梦中惊醒,势必要回忆和谴责这场战争。这些也必然反映在战后文学中。战后涌现出的大批反战、反法西斯、反军国主义作品便是这种反映的证明。以不同的题材和手法写出反战小说的作家中,有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老作家,他的作品思想深沉,手  相似文献   

20.
“谢罪外交”与“失言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平近两年来,围绕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问题,一方面是细川、羽田、村山首相的“谢罪外交”,即三任首相都比较坦率地承认日本过去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错误的战争”,并主动作出反省;另一方面则是永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