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主要表现在中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对萎缩、日本对华经济援助急剧减少、中日经贸摩擦连续不断和中日经济合作明显滞后等方面。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日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与中日经济关系: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经济仍处在始于2002年初的周期扩张进程中.本轮周期扩张显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重要特征:前期衰退最重、经历时间最长、增长势头最弱、与通货紧缩相伴、内需主导和缺乏"实感"等.2007年的日本经济总体仍保持回升基调,但其增长势头逐渐弱化、景气判断持续恶化、股票市场转趋低迷、设备投资出现波动、国际环境空前恶化等迹象表明可能正在进入周期"拐点".受前一阶段"政冷"的影响,中日经济关系已经出现"转冷"迹象,而伴随政治关系升温和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尤其是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举行,中日经济关系也迫切期待回暖.  相似文献   

3.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实现了健康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2012年两国经济关系一度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了显著的恢复,但由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极度恶化和中国经济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近年来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双边贸易持续下降;二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急大幅度减少。2016年两国关系经济出现好转,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两国关系也出现了好转的迹象。鉴于双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都受到了损害,今后随着政治关系的稳定好转,经济关系将会沿着继续好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工 《日本学刊》2001,(2):150-157
70年代初 ,中日恢复邦交 ,尤其是 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后 ,中日经济关系很快形成并长期保持了迅速发展的势头。但到 90年代中期以后 ,中日经济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又全面凸显 ,以致其本身也开始陷于困境之中 ,迄今仍未能从困境中走出。鉴于中日经济关系对双方对外经济关系和国内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地位 ,两国政界、学界和产业界相关人士为使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进行了多种努力。而中国正在全力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成为这方面的“热点”领域 ,尤其是在不久前朱总理访日 ,全面介绍了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并表达了希望日方予以…  相似文献   

5.
中日政治关系失和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日本学刊》2006,(4):37-48
在国际关系中,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日民间相互亲近感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投资环境的恶化和消费品市场的萎缩,且在两国政治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政府间的对话趋于狭窄化和政治化,许多经济合作项目或因无暇顾及而搁置,或因过度关注而搁浅。受中日政治关系失和影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举步维艰,中日自由贸易协定迟迟不能提上议事日程,一些共同合作项目难以启动,双边投资和贸易的增长出现相对下降趋势。如果中日关系在未来一个时期不能出现明显好转,中日经贸关系趋冷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6.
中日韩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经济互利构成三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其主要表现,一是三方贸易快速增长、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二是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产业布局高度关联,三是合作领域逐步拓宽、合作机制日臻完善。由于中日、日韩"岛争"导致政治关系与安全冲突日趋恶化,政治互信日趋薄弱或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成为三方合作的主要障碍。经济互利基础坚实而政治对立日趋严重,是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的"二元悖论"。努力走出政治对立与经济互利的恶性循环,实现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良性互动,成为摆在中日韩三国面前重大且迫切的问题。中方应采取有力措施,首先实现国家权益与地区责任、区域架构与对美关系、三方合作与双边关系、周边布局与对日外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自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以来,双边政治关系风风雨雨、一波三折,然而双边经济合作却基本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在技术、资金、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由于比较优势的不同,中日之间在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而互补性又成为双边经贸依赖关系的基础.在长期经济合作过程中,双边互惠、双赢,形成了"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政治关系回暖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业已确立的条件下,经济合作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友骏 《日本学刊》2012,(3):87-100,159
日本和印度是构建亚太地区经济和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力量。由于两国在地缘政治及战略合作上的彼此需求及相互合作,日印间政治关系在21世纪头十年里急速升温,并逐步升格为"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在此重要背景下,日印两国在双边贸易、对外投资、经济援助、广域经济合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官民结合、政经互动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日印经济合作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带有保守主义色彩和排他性等特征。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持续深入,日印间经济合作将出现战略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邀请日本驻华大使馆官本雄二公使作了题为《日中关系的新思考》的报告。约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报告会。官本公使在报告中强调:日中间稳定的政治关系与合作关系是整个亚太地区政治安定的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日中两国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对双方国家的经济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两国国际化的急速进展将会扩大双方经济交流,增强双方经济的相互依存。两国间稳定的政治关系对双方的安全保障来说也十分必要。宫本公使认为: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和领土问题这三大问题是影响日中关…  相似文献   

10.
过去40年我国在建设开放经济中主动构建适应开放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规则体系,持续提升参与开放经济发展、 合作与竞争的能力,积极有为履行开放经济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当前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面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政治格局调整冲击、 开放经济治理能力学习"天花板效应"以及全球长期停滞风险限制宏观调控有效性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必须加快从适应规则到参与制定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规则的转变,提高适应开放经济的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及优化财政、 货币与汇率政策调控并加强全球宏观调控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1.
周一鑫 《社科纵横》2010,25(11):17-20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持续多次经历了资本主义民主化浪潮。但西式民主的弊病也危害着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政治动荡,导致了经济状况的恶化,陷入了民主化困局之中。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问题,必须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这样才能找到发展中国家走出民主化困局的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日经济关系的相互依存及其敏感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互依存论出发,探讨中日经济关系的相互依存 及其相关问题。第一部分从贸易、直接投资和人员往来等数据,描述了中日之间十分紧密的 经贸联系、以及这种紧密的经贸联系对于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中日经 济关系的相互依存性自2000年以来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等的特征。第三部 分指出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并分析了这种敏感性和脆弱性对中日经 济关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经济正处在战后第14次周期衰退过程中.此次日本经济衰退发生于战后最长的周期扩张之后,其严重程度也是战后空前的,主要表现在增速急剧下滑、股市大幅下跌、投资严重萎缩、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大批破产和失业明显加重等方面.导致衰退的直接原因,是全球金融动荡日趋扩大、经济衰退日趋深化等外部因素对日本经济运行和发展造成剧烈冲击,而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又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日本及全球的此次经济衰退也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太平洋地处中国外交大周边,构建良好的南太平洋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南太平洋地区独特的外交环境以及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的现状,中国应坚持将南太平洋地区作为"经济伙伴"、"政治依托"和"安全保障"的战略定位,抓住双方的共同需求和合作愿望,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双方关系的发展。尽管中国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的发展受到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双方在各自对外战略中的地位将会继续得到提升,从而为双方关系持续、稳定、深入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刁乃莉 《学术交流》2004,(4):98-102
课题组就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等重大问题,对办事员阶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2003年社会形势总体评价良好;抗非典最优,安全生产最差;对改革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要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调整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大反腐败力度;在重大关系调整中,以改革与开放之间关系调整为最好,以人与自然关系、农民与其他阶层关系、干部与群众关系最差;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期待着巩固、扩大和共享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企业陷入困境的原因 目前,中国企业面临市场疲软、生产滑坡、资金短缺、债务缠身、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亦即陷入了改革以来最艰难的困境之中。导致这种局面既有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即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概括起来,可归为下述四个方面。 1.结构性因素我国的产业结构原本就已失调,基础产业长期滞后,加工工业超前发展,第三产业处于被压抑和冷落的地位。十年改革非但没有改变这种局面,反而使结构失调更趋恶化。由于利润驱动、消费扩张、宏观调控能力的弱化和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加工业一直 成为投入的…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中日安全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控制这种安全关系的枢纽是"历史镜像"与"现实映像"交织形成的所谓"安全困境".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敏感神经.由于中日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特别是日本国内的社会变迁导致其国民的恐惧危机意识加剧,使日本的自我中心定位意识加强,这为"虚幻的安全困境"提供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可持续地改善中日安全关系就要揭开安全困境的面纱,关键是要弱化日本国内的恐惧危机意识,实现其政治保守化和右倾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复杂、多变又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新形势,再次当选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就任之后,出台了一系列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新经济政策,并基于自由开放的"环印度太平洋"新型外交战略,制定了"对内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对外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秩序"相结合内外一体化的多层次对外经济政策。通过一系列对外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日本总体对外经济发展状况有所好转。日本采取以FTA·EPA为特征、以产官研共同研究为主导、以开发合作为辅助的区域经济主义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果。同时,日本通过对外积极推进高质量基础设施伙伴关系以及对内持续鼓励对日投资的贸易投资政策,促进对外投资与收益增长,而对内投资则未摆脱世界低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对日政策的总体趋向,是放手日本摆脱政治约束、在强化军事实力的基础上扮演更重要的安全角色。支持日本"恢复在安全领域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的表态更具倾向性,是其最新表现。这一政策内含矛盾:它与美国对日总体政策缺乏整合性,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存在结构性、"成长型"冲突,与美国地区战略的其他部分不兼容,与美国对战略整体效果的追求相背离。美国在安全上的"纵日"政策,导致亚太秩序建构失去方向,面临分裂、对立的风险。亚太地区安全中的"日本因素"上浮,安全态势更趋复杂。美国自身也面临战略困境,地区控制力开始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日政治、经济关系,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然而,虽然中日经济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由于中日政治关系往往处于感性高于理性的局面,而历史的纠结对其产生强化作用,由此最终影响中日经济合作,导致中日政治、经济、民间交流与合作全面变冷的恶性循环.本文以要素禀赋差异为依据深刻分析中日经济合作的理性基础,重点阐述中日"政冷"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经济效应,指出中日政治上的分歧必然影响两国间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而这种态势的进一步蔓延导致中日关系全面的对抗性博奕,最终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而推进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加强民间交流则是摆脱中日间政治僵局,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恢复,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顺利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