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田中义一手稿《帝国国防方针案》原件,是一份带有朱批的文献。通过整理、翻译、释读这些朱批的内容,并参考、核对与该文献有关的其他历史文献和研究论著得出结论:田中手稿和留在手稿上的山县朱批,昭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史实,即与"田中奏折"核心内容高度契合的《帝国国防方针案》,经山县有朋未伤原意、不改宗旨、加批整理之后,密奏给了明治天皇。所谓"山县密奏",正如日本学者所言,"这实际上是田中所为"。该案上奏明治天皇后立刻得到了"圣准",并在短时间内据此制定出正式的《帝国国防方针》。其后,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朝代,三次修订,它始终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当局的国策,作为"帝国军队之神髓"和"确定不易之准绳",得到了忠实贯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从文献考据的角度解读相关文献,无疑会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一、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反日爱国社会集团的出现 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加快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步伐。所谓《对华政策纲要》、《田中奏折》,纷纷出笼.为了变中国东北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制造了各种挑衅事件,积累了所谓悬案500多件,亡国灭种危在旦夕。在这种民族危机情况下,从1929年起,由东北各界爱国人士阎宝航、高崇民、杜重远、车向忱、张希尧等发起,辽宁国民外交协会、辽宁省拒毒联合会、学生联合会、青年同志会等反日爱国群众团体相继成立或恢复工作。这些组织不断扩大,并做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1910年,在田中义一策划和组织下成立的退伍军人组织"帝国在乡军人会"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社会团体,其作用就是通过军队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联系,将武士道、军人精神和军队编制原理贯彻到全社会,把日本建立成"兵营式国家",从而为发动侵略战争确立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景瑜 《社科纵横》2012,(8):101-104
近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伴随经济的发展,军事上先后战胜中国、俄国,在"海外雄飞"的路途上疾进。1907年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便是要完成对外扩张所确定的目标,其后的历史证明近代日本政治与军事发展轨迹正是沿国防方针及其修订后所确定的方向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民族政策作为时代政治的重要内涵,必然会对时代史学特别是官方正史产生影响。明清两朝民族政策总的方针是"威德兼施",这样的民族政策对明清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观念影响颇深。所谓"威",体现在军事上为武力征伐,政治上则是歧视与强迫同化;所谓"德",主要体现在对被统治民族的招抚优待和"因俗而治"上。这种"威""德"兼施的民族政策反映到正史《元史》和《明史》中,则分别呈现出"大民族主义"和"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6.
1977年出版的日本《东洋学报》第59卷,第1、2号合刊刊载神川信夫的题为《宫中档康熙朝奏折》一文,介绍近年来台湾的“故宫博物院”在整理、研究清代档案过程中先后出版发行了卷帙浩繁的档案资料集。如《宫中档康熙朝奏折》、《年羹尧奏折》、《宫中档雍正朝奏折》、《宫中档光绪朝奏折》等。文章说,《宫中档康熙朝奏折》  相似文献   

7.
《刽子手之歌》的"美国存在主义"主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宏 《学术交流》2003,(12):168-170
《刽子手之歌》是诺曼·梅勒的代表性作品。文中的主人公加里·吉尔摩是典型的"美国存在主义者",他的心理特征和反社会行为高度浓缩了诺曼·梅勒的"美国存在主义"这一人生哲学,即:你不能逃避自己,你必须面对自己。面对异化的20世纪,梅勒提醒我们:"人们只有一条出路。成为美国存在主义者,并以追求感官享受和暴力行为来反抗这个异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4,(4):129-137
以《红楼梦》比较《金瓶梅》,是两部名著间历史与美学联系的探讨与厘清。《金瓶梅》固不必攀附《红楼梦》而自有其价值与地位,但对当下《金瓶梅》文学价值的认可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有学术以外的现实意义。"反模仿"本质上也是一种模仿。《红楼梦》对《金瓶梅》的"反模仿",使其形象体系包括立意、结构、人物等"大处"和总体,"乃《金瓶梅》之倒影":《红楼梦》"谈情",是青春版的《金瓶梅》;《金瓶梅》"戒淫",是成人版的《红楼梦》;《红楼梦》"以情悟道",贾宝玉是迷途知返的西门庆;《金瓶梅》"以淫说法",西门庆是不知改悔的贾宝玉。其他林黛玉与潘金莲、薛宝钗与吴月娘、袭人与春梅等,皆具此等"倒影"关系。这种"反模仿"而成"倒影"关系的过程与机制,有似于生物工程上的"转基因技术",而《红楼梦》实可视为《金瓶梅》的"转基因产品"。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深得《金瓶》壸奥","《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  相似文献   

9.
电影《阿甘正传》与美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漱珍 《唐都学刊》2007,23(5):41-44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小人物,以其仅有的75的智商,独自穿越了战后美国的风风雨雨,最终成为捕虾业的大亨。这部后现代主义影视作品通过对阿甘神奇故事的叙述,向人们展示了"美国精神",让阿甘这位诞生于银幕上的英雄形象,以永恒的笔触写下一部特殊的人类历史,也跑出一个普通人生命中一连串的生活奇迹,带给人们一种被希望和乐观所点燃的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内乱加重之际,日本田中内阁上台,推行强硬的干涉中国内政和独霸中国东北的政策."东方会议"在此背景下召开,并通过<对华政策纲领>,会后加快了侵略东北的步伐.但是在解决与张作霖的关系上,日本统治集团之间意见并不统一,田中内阁寄希望于外交和经济手段迫使张作霖屈服,军方却急于武力干预除掉张作霖.皇姑屯事件既是"东方会议"的一个隐形"图谋",又是日本不同侵略势力矛盾的反映,同时成为导致田中内阁垮台的直接因素.历史证明: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日本逆历史规律而行,分裂中国的企图最终未能得逞,反而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南北统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7,(8):97-103
在《申报》创刊前,国内报刊发展萎靡,缺乏将审判公开理念广为传播的渠道。"杨乃武案"与《申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杨乃武借助《申报》洗冤,《申报》则借助"杨乃武案"提高销量。然从司法制度角度看,《申报》在"杨乃武案"的最大成就是首次全面提出近代史上的"审判公开",正是《申报》办报人的特殊身份、办报地点的特殊位置、言论自由的特殊背景、良好销量的助推,使得《申报》将西方"审判公开"的司法理念首次全面引进,包括对庭审不公开与阻止公众力量参与的批评,也包括对审判公开的呼吁与公众参与司法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王佳英 《学术交流》2015,(2):192-195
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女性小说,揭示了三位知识女性积极探寻的精神家园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她们来自20世纪不同年代和不同城市,面对禁锢身体和心灵的"牢笼",却承受着同样的挣扎、困惑、恐惧和绝望的命运。虽然每一位主人公冲破"牢笼"的方式不同,但她们的选择及对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苦苦求索都诠释了女性找寻自我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3.
《青岛画报》2021,(2):90-91
2 021年春节就要来临,一场竞争激烈的电影大战即将拉开帷幕.《唐人街探案3》《侍神令》《刺杀小说家》……刘德华、陈坤、沈腾、贾玲、王宝强……携新片回归荧屏,堪称史上"最挤春节档",在此奉上看片攻略,快来看看这些影片中,哪部是你最想看的? 《唐人街探案3》 自2016年新年上映第一部《唐人街探案》到如今已经过去5年了....  相似文献   

14.
野间宏是"第一批战后派"先锋,其代表作《真空地带》深掘军队本质,表达被不义战争撕裂青春之痛,突出军国主义年代正义青年的悲剧,深触不义战争的反人性本质。《青年之环》重点突出战争对主人公形成的巨大身心压力,强调人面对战争压力,历经恶战苦斗后的无奈。《真空地带》是"战后文学最高杰作",尖锐地掘出军国主义国家本质,揭露残酷的军队生活与侵略战争之恶,表达了作者的厌军反军心理。  相似文献   

15.
正他缔造了中国第一家百亿级地产企业,在地产之外建起一个隐匿的帝国,却从未有人揭开其事业与财富的神秘面纱。他因为长期"潜伏",甚至被人怀疑是不是垮台了。他创造了这一切,但却默默无声。缔造中国第一家百亿级地产企业,公司被王石尊为"地产航母";在地产业的"黄金时代"中"失去10年",从带头大哥沦落为陪跑的小弟;鸭子划水般地率先多元化,在地产之外建起一个隐匿的帝国,却从未有人真正揭开其事业与财富的神  相似文献   

16.
1928年,是张作霖任北京军政府大元帅的最后一年,由于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实行强硬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致使中日关系日趋恶化。田中内阁为了执行“满蒙积极政策”,与张作霖就“满蒙铁路问题”举行多次谈判,甚至强硬地要求张作霖完全地和无条件地实现“二十一条”的全部条款。但是,张作霖没有屈服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4):132-136
《黛丝·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在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让女性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小说的杰作。本文拟从"凝视"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对女主人公黛丝·米勒的"凝视"及黛丝·米勒对审视自己的人类的"对抗式凝视"和对大自热的"融入式凝视",最后实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我殉葬,构建并维护了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试图进一步挖掘作者在序言中提出的"对某一问题的凝视"。  相似文献   

18.
关于 《诗经· 緜蛮》 的事义指向,现存多种说法,有的附会政治教化,有的逻辑关系错乱,只有举贤选士之说较为合理.文本主人公身份的确定,诗歌关键章句所透露出的隐含信息以及符合情理的推测阐释,都证明了其与周代举贤制度有关.周代举贤制度主要是"乡举里选",大致分为"诸侯贡士"与"乡里选士"两大系统,《緜蛮》 一诗的事义呈现倾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美国人被从"家园"大规模转移到内陆的"重新安置营"。该事件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所弥漫的战争歇斯底里和对日裔族群的种族歧视。虽然学界对这一历史断片的研究广泛且深入,但是企图控制集体记忆的制度性遗忘依然转移着公众的视线。本文通过细读《别了,曼扎那》和《雪花落在香柏树上》,挖掘文本真实与历史真实的互文与重叠,试图剥开"文本的历史性",将一段远离公众视线的历史事件呈现于读者眼前。本文认为少数话语文本的在场对于戳穿欧洲中心和知识权力的共谋,"建立一个真正容忍差异性的社会和文化体制",是十分必要和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求是学刊》2017,(2):148-154
《魏书》编纂的成功与北魏政府长期重视本族史料的储备和魏收本人的史官生涯、修史经历、学术识见密切关联。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魏书》长期背负"秽史"的污名。实际上,魏收的著述旨趣在于编纂一部实录式的史学名著,这已为当代史家所阐明,同时亦被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所印证。魏收以恢宏的视野梳理一代历史发展大势,将北魏历史的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其间体现了他对北魏历史盛衰的思考。《魏书》设置"十志",弥补了自《汉书》撰成至唐初近六百年间正史无志或有志而缺食货、刑法等重要内容的缺陷;《魏书》的编纂又突破前史体例,新设《官氏志》《释老志》,反映了北魏重门阀、崇佛教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