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洁 《社科纵横》2007,22(6):102-104
边塞闺怨诗是唐代边塞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类以描写征妇怨情愁思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可以窥见唐代征妇为战争而承受的生活重压,因战争而起的复杂心绪,它是了解边塞与征夫、了解征妇心理与情感的生动资料。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边塞诗则是唐代诗苑中秀色独具的苑囿。最近,甘肃教育出版社推出了《唐代边塞诗选注》(胡大浚主编)。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题性的唐代边塞诗集,在唐诗的选集方面,做了一项填补空白的工作。而其放眼有唐一代边塞诗的整体,反映边塞诗的发展流变,分析边塞诗产生的原因及总括解放以来边塞诗研究的成果等方面,则代表着唐代边塞诗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诗歌美学的角度 ,探讨了宋元诗歌中的美学观念 ,从大量诗歌实例中 ,展现了“情”与“景”的关系 ,分析了宋元诗歌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4.
陈习刚 《唐都学刊》2008,24(5):14-21
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诗歌所反映的葡萄、葡萄酒与唐代社会、文化中.唐诗不仅揭示出唐代葡萄、葡萄酒产地、葡萄文化传播地及唐代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也揭示出唐代丰富的葡萄文化内容.如葡萄称谓的写法,葡萄地名、人名的使用,丝织品葡萄纹图案,诗人拟景状物的素材,时人的葡萄、葡萄酒观念,拓边及边塞生活中的葡萄、葡萄酒特色,葡萄、葡萄酒中的风花雪月、胡风,葡萄酒酒具等.  相似文献   

5.
一、以色貌色、以色写境、以色传情唐以前,绘画强调“应物象形”,写文章强调“必巧构形似之言”。与此相应的,诗歌的色彩描写也注重以色貌色。到了唐代,在色彩描写上,诗人们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以色貌色技巧,而且发展和成熟了这种技巧。在唐诗人的笔下,色彩已达百种之多,仅仅是红色,就有朱、丹、赤、彤、绛、粉红、鲜红,深红、老红、凝红、腻红、团红、衰红、猩红、血红、真珠红等几十种。在山水、边塞、赠答、闺怨、咏史等各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 0年代前期 ,西部“新边塞诗群”以其强劲的冲力雄起于新时期诗坛 ,其豪放激越、粗犷强悍的“新边塞”诗风给新时期诗坛灌注了一种全新的活力 ,也引领了人们热烈的目光。一时间 ,周涛、杨牧、昌耀、章德益等诗人的名字频频醒目于不少文学报刊 ,一度领尽风骚。但当“新边塞诗群”画上它辉煌的句号 ,西部似乎又复原了它往昔的沉寂。还好 ,这种沉寂不算太久 !继起的西部第三代诗人 (这里的所谓西部第三代诗人并非一个诗歌流派和诗歌群落的概念 ,而是一种代际指称。是对继“新边塞派”之后 ,成名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或 90年代初的西部诗…  相似文献   

7.
陈新华 《学术交流》2006,(5):152-154
宇宙意识是一种宇宙化了的生命意识,它贯注于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中,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的内容。唐代诗歌中的“宇宙意识”,体现了老子“天人同构”的思想,流露出无限的惆怅,洋溢着青春气息,同时却又表现出了很幽深的困惑和孤独的特点。宋人作品中的“宇宙意识”,更加充分地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自我意识的充分“扩张”,表现出了以我为“主”(主体)的新的“宇宙意识”。对人生的思考超越了感伤,在理性高度上给予观照。  相似文献   

8.
“意境”的界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所追求的极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色。多年来,学术界围绕“意境”的内涵和美学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至今仍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笔者力图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实际出发,为“意境”划定一个比较确切的界说。本文的主要论点是:情景交融的意象创造,是“意境”的基础;以实生虚的意象组合,是“意境”的真谛;韵味悠长,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德军 《社科纵横》2012,27(12):111-113
杜甫的“有神”说不仅是对六朝以来文艺领域审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唐代以追求“有神”为中心的美学思潮的组成部分.概而言之,其美学内涵主要是指自然之美、风骨之美和兴会、灵感神妙之美.这是中国传统美学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中国传统美学由此派生出了以“神”为精髓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斌 《社科纵横》2009,24(2):102-103
“剑”是谭嗣同诗歌中运用最频繁的意象。这与他的任侠性格、边塞生活、南北游历应试、结交豪士等原因紧密相关。在谭诗中。“剑”之意象的内涵与他的生活和思想的转变紧密联系。因而以1889年及1896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鲜明地反映了谭嗣同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中所反映的唐代妇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况空前,后难为继,仅《全唐诗》就收诗48900余首,共900卷。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妇女生活的,包括宫廷妇女、商人妇、征人妻、劳动妇女、女道士和妓女等,为我们展示了唐代妇女的群像,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唐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代诗歌里,描述征人怨妇、生别死离的篇章,屡有佳作,但以旁观抒写的居多。如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兵车行》,就写尽了古代人出征送别的生动场面,可谓摧人心肝,惨绝人寰了。而日本的古代和歌总集《万叶集》里,却保存了一些被称为“防人”的戍卒本人写下来的诗歌。这些作品,不仅是他们本人的亲身经历和  相似文献   

13.
留哈切夫院士曾写道:“园林艺术取决于它所处时代的哲学,又反过来给予哲学、美学、诗歌、绘画和教育以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园艺师甚至高于自然的创造者。神创造了世界,但人美化了它。遵循它的规律并使它更加美好。”他同时要求人帮助自然来展现自己。  相似文献   

14.
唐代小说创作有明显的诗歌意识,这与唐代的诗歌观念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唐诗歌的俗艳观念下歌传相偶,小说创作取材于诗歌,并运用诗歌作为小说表现的重要手段;唐代诗歌兴象、意境、韵味等审美观念影响着小说创作的诗化,使唐代小说印上诗歌鼎盛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崔荣华 《唐都学刊》2005,21(4):28-31
唐代进士科从初唐的策问取士,到武则天的始试杂文诗赋,再到盛唐时期单纯试诗甚至律诗,充分表明了进士科考与唐代诗歌文学之间愈来愈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推进了唐代科举于文学的偏重,同时刺激和催发了唐代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兴盛与六朝诗歌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不仅从六朝诗歌中吸取营养,而且大量借用六朝历史典故来做比喻,大大丰富了唐诗的内涵。解读唐诗中关于孙吴之孙策、孙权、周瑜、鲁肃、甘宁、陆逊等人的典故,研究当时之历史,可以以诗证史,开展文史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韩愈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迪勇 《学习与探索》2003,3(6):115-118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曾经指出过韩愈诗歌“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事实上,韩愈正是以那些“以丑为美”的诗歌,开辟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诚然,韩诗“以丑为美”的审美倾向,使其诗自成一家于李杜之后,并且对宋诗特点的产生乃至整个美学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但不可否认,这也使得宋代那批追随他的诗人从娘胎里就染上了不少坏习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边塞诗,始自汉代,中经魏晋,不断发展,到盛唐则达到高峰,成为空前繁荣发展的唐诗中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它以其激越深沉的感情,高亢雄浑的格调、深邃动人的意境,为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其卓绝的思想、艺术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唐代以后,宋元明六七百年间,虽然也产生过一些边塞诗词,如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明代李攀龙的《挽王中丞之二》、徐文长的《龛山凯歌》、陈子龙的《边风行》和《辽事杂诗》、于谦的《出塞》和《入塞》、屈大均的《云州秋望》和《大同感叹》等,但其数量和质量远逊于唐代。迨至清代,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深切的注意,一是我国叙事诗的复兴,一是我国边塞诗的异军突起。后者尤以清初爱国诗  相似文献   

19.
唐代狩猎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唐都学刊》2005,21(3):14-17
唐代狩猎诗数量虽不多,但作者涉及面广,无疑是辉煌灿烂的唐诗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唐代狩猎诗创作的繁荣,与唐代朝野普遍尚猎的风尚及文人入幕、从军边塞活动密切相关。唐人狩猎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于中还透露出崇猎尚武、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李红春  陈炎 《求是学刊》2002,29(5):92-98
在儒、释、道三教发生裂变的中唐时代 ,中唐诗歌在美学面貌上表现得异常丰富、复杂。此时的诗人在较为自觉的审美理想的指导下 ,逐渐形成了相对明晰的美学流派。在众多的流派之中 ,择其大端可分为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浅切派”、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险怪派”、以刘长卿和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派”等三支。从文化资源上看 ,这三种美学倾向显然分别与儒、释、道三教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