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字民族博物馆是民族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的产物;数字民族博物馆与实体民族博物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数字化民族博物馆不等于数字民族博物馆,民族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是世界博物馆发展的主流趋势;数字民族博物馆是将实体民族博物馆博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地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数字民族博物馆具备实体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并具有自身的特点,数字民族博物馆的基础是博物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彝族是资源最为富庶、多样性、原生态性最为鲜明的民族之一;彝族服饰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科学价值,是彝族先民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努力传诸后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实体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文化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挖掘、征集、研究和整合全国各地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建设中国彝族服饰数字博物馆,必将为彝族服饰文化的展示宣传、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和传承发展开辟一条更加实用、便捷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旅游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民族地区逐渐兴起由家庭组建的民族博物馆。与传统民族博物馆的叙事不同,民族博物馆的“家庭模式”逐渐萌发出多元主体的“个人叙事”。这些“个人叙事”既超出传统的“国家叙事”和“族群叙事”,又与“国家叙事”和“族群叙事”交织、共融。一方面,博物馆创办者或展品制作者,以展示个人经历和艺术化生活的方式呈现“个性”和“灵感”,进而塑造了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和个人的独特价值,创设了人际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多元主体通过呈现围绕文化遗产展开的交互“体验”,梳理博物馆创办者及其亲属、社区成员、游客、族群、国家等“参与者”的关系和责任,构造了文化遗产的情感价值和“参与者”的公共价值。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实质上是当代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塑造的“神话”:赋予个人生活以意义感和目标感,并在“延续”和“共享”文化的神圣意义下创造情感连接、社会联结乃至人类与自然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生态博物馆已成为一种全球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在保护实践中,只有遵循生态性、开放性、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其文化遗产保护才能取得成效;中国首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的经验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5.
周宁 《中国民族》2023,(5):104-104
新疆博物馆历史展厅中,陈列着一件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木器——唐代彩绘木亭模型。该木亭模型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501号墓,高20.8厘米、宽24.4厘米,为随葬冥具。它由基座、梁、木柱、斗拱、护栏等构件拼合而成,平面呈正方形,中间有八根圆柱支撑,下方有方形底座,四面均有栏杆,其中三面开门;柱头衔接亭顶部分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西藏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放在推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大背景下观察思考,分析了西藏文化博物馆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指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具有的鲜明特色和潜在优势;提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普天之下一个博大的概念,博物馆定义是对博物馆性质、职能、目的和任务的科学表述.民族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物品的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是国家的民族博物馆,高等学校民族博物馆在中国的民族博物馆中独树一帜,民族地方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角度上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游客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城市的风风雨雨,如同历史长河,源源不断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到你的面前.作为一个地域社会发展的缩影,伴随数字技术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向博物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善经营状况、增加经济收入是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现实性工作任务.博物馆所面临的市场经济的挑战,使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主要是文化产品的营销理念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发挥博物馆的独特优势,立足于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位博物馆工作亟须需探讨与解决的最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陈欣宜 《中国民族博览》2022,(3):182-185,201
随着"大IP时代"到来,各个领域掀起一股IP浪潮,地域博物馆在浪潮的推动下,开始对其IP形象进行设计.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现有地域博物馆IP形象,总结出国内地域博物馆IP形象设计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地域博物馆主要特征地域性出发,解构整个IP形象设计过程,将地域性与IP形象设计中的每一步紧密结合起来.从符号、寓意、意蕴入手...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上第一个儿童博物馆的建立,儿童教育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曙光。世界各个地区开始涌现一大批儿童博物馆,特别是美国,成为世界上儿童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儿童教育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与传统博物馆相比,儿童博物馆让儿童有自由活动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儿童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发展决定着国家的未来。重视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充分发挥儿童博物馆的作用,提高儿童教育水平,对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分析儿童博物馆教育的特性及形式,总结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实现儿童博物馆教育稳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一所兼具博物馆功能、培养博士研究生教育功能、大学共同利用机构功能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涉藏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前后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主要是20世纪初由青木文教从西藏带回日本的民族志资料;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川喜田二郎等人组织的社会调查队在尼泊尔等喜玛拉雅藏系社会的调查资料;第三个时期是中日建交后通过“中国民族文化宫”收购的一批民族文化资料中的涉藏部分。这些资料对今后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华侨华人博物馆与相关之文化遗产是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海外,华侨华人博物馆之收藏展现了海外华人的移民历史、创业经历、生产生计、宗教活动、文化传承以及与侨乡的关系。博物馆收集的族谱、侨批、信件以及相关文物都是研究华人移民史、文化适应、地方化进程以及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家乡之关系的宝贵资料。本文聚焦于博物馆、华人文化遗产与华侨华人研究,进而探讨博物馆的表述性质及其政治与象征意义,华侨华人博物馆、文物收集与文化产业之发展,以及华侨华人博物馆在中国与海外华人联系、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文中讨论了一些作者对华侨博物馆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认知意义,同时还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对其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其教育效果。本文对新时期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其重要意义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转变教育方式、完善相关制度、增强技术水平和提升职业素养四项改革措施,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的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并能提升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贺霆 《民族论坛》2012,(4):106-109
于2009年建成并已部分开放的云南省中医药暨少数民族医药博物馆,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庇护所。而其中正在建设的中医西传分馆,更是中医药类及人类学、民族学类博物馆中的一朵奇葩。除了对针灸西传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这座有些另类的博物馆还促使我们对我国民族博物馆的视野乃至整个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进行思考。本文从该馆的由来、功能,以及它带来的启示,讨论"民族"、"少数民族"的本意、特别是对中国人类学界的含义,以及新时期探索海外社会乃至西方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刘勋 《民族论坛》2011,(1):34-35
悠悠洗车河,青青石板路;阡陌纵横的水稻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沧桑的拉拉渡,古老的摆手舞:织锦奇葩西兰卡普,戏剧活化石毛古斯;还有那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凝集成一幅古风盎然的山水画。这种原生态的风景、风情、风俗构成的桃源景观,就是上天赐予土家人的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杨梅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206-207
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关人类福祉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灌南县当前中小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对博物馆的三大功能做了次序调整,博物馆"教育"目的的重要性被充分强调.博物馆教育作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延伸,其特殊的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运用大量的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向青少年形象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如何根据博物馆的自身特点,结合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论文通过结合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开展活动的实例,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修养;改变陈列展览的设计思路和手段,增强博物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完善网站建设,提升对青少年传播信息的服务水平三方面阐述了博物馆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给予青少年更多、更细致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刊》2014,5(6):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博物馆之一,现有经堂馆、藏族馆、彝族馆、羌族馆、白族馆、纳西族馆等六个展馆,已收藏国内30余个民族的文物12000余件。本期推介的藏族馆有手工艺厅、世界级文化遗产展厅和世界级自然遗产展厅三个展厅。手工艺厅通过18个工艺门类展示藏族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其中包括泥塑类、铸造类、雕刻类、书法类、乐器类、车磨类、陶器类、马具类、纺织类、首饰类、家具类等手工艺品;世界级文化遗产展厅通过壁画和模型展示9个主题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其中包括热贡艺术、天文历算、人类起源、藏族面具、藏族戏剧、藏医藏药、藏族木刻印版、《格萨尔王》文化、布达拉宫模型等文化遗产;世界级自然遗产展厅展示藏区的圣山、圣水、圣湖。  相似文献   

19.
沈宁 《民族学刊》2021,12(6):68-76, 123
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发生巨大变革,至二战以后的后殖民时期,思想和经济在全球所谓一体化下形成新的影响秩序。博物馆随之应运而生,在欧洲和北美显现繁荣发展之后波及全球。然而,在时代变化下,博物馆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定位不断发生着改变,已经历了从“圣殿”般的精英设置到人民性的过程,经历了由“物”向“非物”的转型。在原有社会职能尚未转身的前提下,作为向受众提供反思、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第三空间”,深入探讨博物馆的本质——博物馆可谓是一种记忆的固化形式,并通过“记忆”这一媒介和方法来构建民族想象共同体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当下在全球疫情之下,在不断显现的社会危机及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之下,“后博物馆”时代亟须基于历史和过去的更多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广义的美育在我国从最初的提倡到实质性的推广与普及,都与博物馆美术馆的社会公共教育功能不可分割.百年前的教育家们如蔡元培、鲁迅等提倡的审美教育理念中,就一再强调美育的普及对国民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后的今天,当国家在学校教育内构架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时,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