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感受追寻     
手里握着一只小巧而温暖的咖啡杯,思绪随着那杯中的缕缕白烟飘荡在城市冬日阳光的天空中。我习惯追寻,追寻那一切令我感到快乐的东西,想要抓住它,握在手心。虽然似乎已近在眼前,张开双手,除了空气中弥漫的一丝寂寞的味道,其余的瞬间又变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2.
在谈论40年代中国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之前,首先必须要找一个切入点。我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发现它们有一个普遍性的主题——“追寻”主题。于是,便从这里入手,从这个角度去论述。追寻主题是文学的常见主题之一。由于中国现代社会的特殊状况,追寻主题更显著地凸现出来,贯串于整个现代文学30年。从《蚀》中那群幻灭迷惘的青年带着一点世纪末色彩的追寻,到倪焕之沉重、悲剧式的追  相似文献   

3.
远处的盛世繁华只是一场梦。他,是个失败的寻梦者。于是,海子将他的凄迷与忧伤涂满了整个铁轨。他却不知,在他的身后,整个世界都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那个和谐美好的梦想,是我们永远的追寻,人们永不放弃,所以,我相信……我又忆起了古希腊神话中那只没有脚的飞鸟,他的生命注定只是飞翔,于是他一直飞,一直飞,直到筋疲力尽,葬身大海,飞溅起的浪花却异常美丽,那是它不朽的灵魂在继续追寻梦中的天堂。我又仿佛看到了布拉格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自然而美好;看到布鲁塞尔喧嚣而和谐的机场,人们熙熙攘攘,走在自己的轨迹上;还有上海晴朗的天空和…  相似文献   

4.
追寻和之美 我所追求的和之美,是一种永恒的美丽。 童年的记忆是一片片叶子,从童年的大树上悄然飘落,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树上,只是那片片叶子依然翠得耀眼。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草很青,那时的大自然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树     
那个与往年没任何不同的春 日,父亲从远在几十里外的故乡赶 来看我。父亲老了,他根本记不清 楚自己究竟第几次跟我唠叨家里那 棵桃树重新发芽的事了。 入夜,朦朦胧胧听见小雨点儿 拍打窗棂的声音,以及父亲沉郁的 鼾声,如间一支古典乐曲,在黑暗 之中唤我朝一棵树张望。 我知道我又在睡梦中像一片叶 子飘回到故乡,又是在睡梦中追寻 着那棵久已疏淡的桃树。我能记住 这棵桃树时,已经五岁了。 那时的阳光多好啊。深蓝色  相似文献   

6.
正"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蠡湖中心小学校长钱建国极为欣赏并常常对学校老师们说的一句话。自踏入教坛的第一天起,钱建国心中便揣着一个火热的教育梦想,那就是:成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追寻他的教育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为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拉康的理论,从主体的自我认证、镜像的侵凌和主体自我追寻的破裂三方面分析了《我不会说法语》中杜克特作为自恋者追寻自身完整性而不得的过程,使得曼斯菲尔德创作的这一人物形象丰满、立体化,并且更深入地探讨了杜克特的自我追寻回归失败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取材于我所熟悉的家乡乡邮员的真实生活;小说和后来改编的同名电影的成功,是艺术追寻纯净和纯净的艺术始终不会被埋没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维拉·凯瑟是如何诠释拓荒女性在拓荒中追寻、发展和完善自我的。追溯维拉·凯瑟两部小说《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女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描述拓荒女性在荒野中追寻自我,创建生活的经历。探讨拓荒女性发展自我、追寻自由精神的历程,并分析了拓荒女性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其多数作品都采用了追寻的叙事模式,且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独特性。《V.》的两位主人公的追寻经历和结局,突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这一特征。这一独特性的追寻为那一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驰骋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舒展压抑的心灵,其目的是消解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还人类一个伊句园。  相似文献   

11.
张吉明 《中华魂》2008,(2):48-49
延安,这是一个具有太多太多丰富内涵的名字,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是名播天下、妇孺皆知,令人崇敬、令人神往,为中国革命建树丰功伟绩的革命圣地。多年来,我对延安就充满向往,盼望着什么时候能到延安亲身感受一下那革命圣地的山山水水,追寻那已经远逝的历史云烟,沿着时空隧道返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革命前辈历尽凶险、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对自己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2.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多部小说以西方文明世界以外的落后国家与地区的普通民众为主人公原型。作品通过这些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从物质追寻到精神追寻,从寻根到“寻我”等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有着特殊成长经历的勒克莱齐奥在小说中展现出浓厚的“寻我”情节,他希望借助这一主题激发读者对这些因文化身份而产生困惑的人们的关注,以及对现代文明社会中个体文化身份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安徒生《柳树下的梦》里的克努得没有得到现世的幸福,但他最大的收获在于追寻幸福的意义。这甚于幸福本身:他的追寻使他童年的梦得到了延长,使他的爱情通过幻想找到了实现的方式。追寻路途的艰辛凸显了生命的张力,生命因此变得丰盈。最后,在北国的苍茫冰雪里,他的灵魂也找到了归宿——在那颗异国的柳树的上空,在他心里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严冬之望     
希望. 是山涧冰溪那滴腾越最高的水花, 满心欢悦地追寻江河的春意。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追寻红军足迹,我去了一趟贵州。走在遵义红军街的石板路上,我一遍又一遍地想,今天的我们,究竟应该向长征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在记录自己在南美土著部落的探险经历的人类学著作《忧郁的热带》中,列维-斯特劳斯开篇奇崛突兀:"我讨厌旅行,我恨探险家。"[1]读来感觉有点像富人"穷得只剩钱了"的戏谑之语。当然,列维-斯特劳斯不是在矫情,不是要炫耀自己在旅行方面的阔绰。作为一个以寻求真理为己任的学者,他认为旅游、探险是人类学家"不做不行的杂事",是一个消耗光阴的过程。因为"我们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所欲追寻的真理,只有在把那  相似文献   

17.
张承志是虔敬的回教徒,他认为回族是失去故乡、失去母语的民族。于是,他始终有一种异乡人情结。这异乡人情结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使他骚动不安。由异乡人情结而导致的是追寻情结和流浪情结,这情结是回族一代代遗传下来的秉性,他们世世代代流浪、迁徒、漂泊,漂泊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源于这个情结,张承志不可能不去追寻和流浪,他辞去了工作,远离亲人和朋友,“我独往独来地快乐地走在我的流浪路上”①。张承志觉得回族代代相传的声音在呼唤。他曾在《残月》、《西省暗杀考》中苦苦追寻那个呼唤。虽然他最初还不清楚是…  相似文献   

18.
在以"追寻"为母题的诸如<天路历程>、<浮士德>等传统追寻小说中,由于追寻目的的可实现性,艰辛的追寻本身虽沉重但也由此显得意义非凡.而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则从由于追寻客体的难以企及而造成的追寻过程的沉重与追寻主体的执著之间的反比例关系入手,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沉重追寻的虚幻与荒诞,完成了对传统追寻小说的颠覆.但也正是卡夫卡的这种颠覆则开启了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对追寻本身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创作自述我的绘画作品所追求的艺术秉性就是一定要画出我所感动的东西。这是一种外在事物或社会生存环境使我产生的感动,我想要把这种感动表现出来,这是我追寻的。我的绘画所要表现的感动建立在一种慢热的状态中,而不是突发性的,不像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一个突发事件,令人十分的震动、惊讶。我不是从这个角度,我需要的是一种慢热的、人文...  相似文献   

20.
推开阳台的门,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全身。在一片灿烂中。那个装满土的花盆又一次映入眼帘。羹那同。我仿佛看见了那颗埋在土中的种子,那是属于我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