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结合目前农村女性外来务工者所受到的就业排斥现象,呈现对农村妇女就业进行排斥的主流性别意识,以及它如何使农村妇女对其进行内化而形成了自身的性别意识。重新审视现有的就业制度与主流性别意识之间的关系,关注农村流动妇女自身性别意识,有利于减轻并进一步消除农村流动妇女受到的就业排斥。  相似文献   

2.
邵芸 《社科纵横》2013,(1):153-154,1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开始构建独立的反贫困政策体系,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最后的一道安全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新经济体制下对贫困人口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的重建。本文利用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梳理了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的过程,描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社会支持的路径,该制度主要通过四条路径为低保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分别为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其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政策制定方与低保对象间的理性博弈。  相似文献   

3.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出了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农民工子女生存状态的考察,从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现状及缘由,提出从家庭、社区、政府以及舆论导向方面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向鑫  陈燕霞 《社会工作》2008,(14):33-35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本文试图探索如何构建社会支持体系从而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5.
李景华 《社会工作》2009,(18):25-27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暴力中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女性难以走出暴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社会支持,而小组的核心目标是为她们提供情感支持。妇女在小组中能否感受到支持,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估。本文对评估的原则、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妇女的就业现状来看现有的福利制度所存在的缺陷。首先从流动妇女目前的就业渠道单一、工作待遇差和工作条件恶劣等现状来看流动妇女的就业真正是谁的就业;其次,流动妇女的就业需求无法真正得以表达与实现,同时流动妇女就业所能获得的福利保障低甚至空缺,说明流动妇女的就业与福利之间的关系在于体现现有的福利体制所存在的缺陷由此可能出现的矛盾关系。最后,从流动妇女的就业与福利的边缘性,对现有的福利体制如何改革与完善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需要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缺失状况和特点,建立一个社会支持体系,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中心,以家庭和邻里支助为基础,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依托,以社会团体和组织资助为补充,以国家和政府政策为保障,以志愿者服务为纽带。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三十多年中,众多独生子女家庭为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及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当这些家庭中的唯一子女因为某种原因先逝时,失独事件给这些家庭造成的创伤是巨大的。失独家庭的父母在忍受"白发人送唯一黑发人"悲恸的同时,还面临着养老照顾、家庭关系维系、心理承受、医疗康复、法律支持及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不同压力。以福建省漳州市帮扶失独家庭重建的"携爱家园"实施项目为例,探索建构失独家庭重建社会支持工作模式的基本策略,对于回应和解决失独家庭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浙江妇女社会性别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玉 《浙江学刊》2004,(5):215-218
本文以浙江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数据为依据,重点分析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浙江省妇女"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对性别角色的看法"和"女性的自立意识"等有关社会性别观念的现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社会转型对妇女社会性别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吴银涛 《社科纵横》2013,(1):167-168,176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成都市留守妇女丈夫外出务工后其社会关系得到了改善她们得到了亲戚朋友政府的帮助,和家庭内人员关系以及周边邻里的关系都变好。  相似文献   

11.
日本雇佣体制转变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传统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的雇佣体制出现重大转变。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另一方面非正式员工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同时年功序列的工资体系也逐渐被“成果主义”的工资体系所代替。雇佣体制的变化给日本人的生活、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在社会保障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给日本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余泽娜 《探求》2008,(6):20-24
从家族主义到集体主义,是我国农村伦理体系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但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农村集体主义伦理体系面临多种挑战乃至陷入困境,从而酝酿着农村伦理体系的第二次变革。当前重建农村伦理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内容:立足“三维”需要整合道德资源、重视“常德”建设、加强对宗教和家族势力的引导、拓深拓宽原有涵盖领域等。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ahatma Gandhi National Rural Employment Guarantee Scheme (NREGA), perhaps India's foremost social security scheme, which is in the form of a right for rural households throughout India to work for up to 100 days a year in public works and to be paid the minimum wage for unskilled labourers. It is argued that self‐targeting leads to a more pro‐poor scheme than a cash transfer programme. However, in many states, especially poor states, work for NREGA is shown to be not a right. This is a major aspect of the corruption which gives the scheme a bad name. Also generally disappointing is the value of the assets created by the public works. But it is argued that NREGA is worth salvaging, especially if the example of the best states could be followed more widely. Attention is particularly drawn to the contribution of NREGA to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 and scheduled castes and tribes in much of rural India.  相似文献   

14.
林维红 《浙江学刊》2005,(5):210-217
本文以晚清湘乡曾氏家族史料为基础,探讨了曾氏家庭教育中的性别建构,尤其是妇道的养成.虽然曾家男女有别,在实践的层次上,曾家并未僵守"男主外,女主内"的限制.男性实际内外兼管,男子除读书求功名,也要理财、洒扫、收粪、锄草;女子除女红,也要能文能诗,知书达礼,以期其创以和为尚的家庭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15.
变化中的日本雇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雪艳 《日本学刊》2007,(2):109-122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传统的雇佣体系出现巨大转变。一方面,企业不再恪守终身雇佣制,利用“出向”、提前退休、解雇等方式分流职工,降低劳务成本;另一方面,以短工、派遣工、合同工为主的非正式员工迅速增加,已占被雇佣者总人数的30%以上,引发了终身雇佣制终结的议论。本文在具体描述终身雇佣制转变和多种雇佣形式出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终身雇佣制的发展趋势和日本未来的雇佣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先治 《求是学刊》2002,29(4):53-56
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关键。目前 ,在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中介绍及应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有许多。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的基础上 ,从财务分析的基本目标与作用出发 ,重新构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该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十个步骤 ,具体方法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综合分析、综合评价等。新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构建 ,对完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指导财务分析实践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红波  邓万春 《社科纵横》2008,23(12):38-40
经济市场的经济性使经济建设优先追求效率,社会市场的社会性使社会建设优先追求公平.社会市场具备完全市场要素,如社会生产者(即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产品(包括初级社会产品和次级社会产品)、社会分配、社会消费(即初级消费和次级消费)等.它以其特有的市场杠杆调节作用,协调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益,保障政府、民众、社会三方各自的目标实现而又互不损害,从而为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制度性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就业角度分析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即在总结北京就业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就业与经济、就业与人口及公共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探索形成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协调的原因。检验结果表明,以基建及房地产等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了消费者服务业及政府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并进而带动了人口膨胀,而人口的膨胀是形成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及就业的水平不高是不协调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