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君 《中国藏学》2008,(2):11-17
川边藏区历来与西藏关系密切,可以说是西藏的大后方.在"清末新政"改革中,清政府为了实现"固川保藏"的目的,派赵尔丰在川边藏区实行了包括近代教育改革在内的"新政".在这场被称为"改土归流"的近代改革中,赵尔丰顺应全国废除科举、广兴学校的历史潮流,在川边藏区大力推行近代教育改革,通过采取广办学堂、劝谕藏民子弟入学等措施,普及了文化,推动了川边藏区和西藏地方近代教育的兴起,对安边御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张荫棠、联豫和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推行近代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清末川边改革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川边改革是一个历史过程,和清末西藏实施新政密切相关。清政府在川边进行改革,既是为了抵御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也是为了解决川边存在的问题。从进程上说,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内容上讲,它包括政治上改土归流,建置府县;经济上鼓励垦荒,兴办厂(场)矿;交通上修筑道路,办理邮政;文教卫生上创办学堂,设立官药局,改革旧的风习等。这一切有利于川边地区的杜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是使西藏人民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羁绊,为西藏进行社会改革创造必要前提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在大陆进入最后胜利阶段的里程碑。 然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决不甘心退出中国的。他们竭力阻挠我国的解放事业,破坏我国的民族团结,动员国际力量干预我国和平解放西藏,并在西藏内部策动一系列的分裂活动,这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4.
清朝经营川、藏与达赖出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国侵略西藏 ,其最终目的正如荣赫鹏于 1 90 3年给英政府的一份备忘录中所言 :除占领西藏以北阻挡沙俄南侵 ,以免危及印度外 ,还可以策应英国在四川的经营 ,使英国势力从东到西联成一片。① 可见英国侵略西藏是以此地作为阶梯进窥我国四川等地 ,妄图霸占我国西南地区。鉴此 ,清朝为巩固西藏边防 ,防止英国侵略势力的扩张 ,命张荫棠赴藏整顿藏务 ,同时令其务须经营川边 (西康未建省前 ,名曰川边 )和四川各土司之地。川边地区清朝先未派官员经营 ,而由该地之土司、呼图克图及由西藏所派遣之官员分别管理。巴塘为土司所辖 ,如驻藏大臣有泰于…  相似文献   

5.
代维 《民族论坛》2013,(8):61-64,75
十九世纪晚期,边疆危机加深,赵尔丰奉命经营川边藏区,在川边藏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旨在增强清政府在川边地区的控制力以稳定边疆。改土归流内容广泛,影响深远,其中尤以经济方面措施成效显著。赵氏以鼓励垦荒,大力发展农业入手,积极兴办工业,并不失时机的整顿边地金融市场,改革传统徭役制度。赵氏经济改革措施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某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减轻了边患,为川边藏区的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吐蕃南诏神川铁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勤劳、勇敢的滇藏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以非常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保持着传统的友好往来。早自新石器时代起,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昌都地区)与云南(滇西北)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到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藏族先民已分布到了今云南藏区。近年来,人们运用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发掘于滇蜀一带及西藏一些地区的石棺葬古代文化,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川、滇一带和西藏一些地区之间,  相似文献   

7.
雍正时期,清朝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获得对藏区的直接控制后,制定并实施了藏区划界这一举措。藏区划界的主要思路是将原由蒙古和硕特部管理的地方划归内地直接管辖,但朝廷在划界过程中仍考虑了多种因素,且根据实际情况及治理需要有所变通。通过划界,清朝确定了西藏及云南、四川、青海藏区的行政区划与分界,对西藏乃至整个藏区的治理开始进入到以行政建制进行规范的阶段。藏区划界是清朝在雍正时期实施的一项意义重大和影响极为深远的措施,充分体现了清朝通过行政区划加强财富对藏区控制的战略思想,实现了"隔绝蒙藏"、稳固藏区统治的目的,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藏区行政区划及分界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清末“新政”“兴学”和川边“改土归流”的大背景下,川边当局设立关外学务局和劝学员,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划分学区,“强迫”当地藏族子弟入学,注重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拨付较为充足的教育经费,采取结合当地特点的教学课程及课本等措施,使川边藏区近代教育开始起步,并有所发展.清末川边藏区近代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原因,存在的问题,则可为今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之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藏族除聚居在西藏外,还分布在云、川、甘、青四省边界地区。安多藏区位于西藏的东北,川、甘、青三省边界上。藏史称多康中之多麦即安多地区。当今辞书对安多(aredo)也有解释:说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藏族地区;或说甘、青、川三省讲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其实,两种说法一个意思。这一地区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0.
丁辛  文雄 《中国藏学》2004,(1):108-109
<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的整理出版,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藏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也是学苑出版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数年努力编辑成书的,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科研价值.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地方志和涉藏志乘文献总汇,全面系统的反映了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地方志文献的收藏状况,囊括了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地方志文献的基本内容.这部文献汇编是继<清朝治藏法规全编>之后,学苑出版社正式推出的"中国藏学汉文历史文献集成"系列中的又一部大型丛书.  相似文献   

11.
一、和平解放40年来,西藏已由一个半殖民地性质较突出、封建农奴制性质相当典型的社会,跃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半殖民地性质较突出,是指1840年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因此也就侵入了西藏,而且比它对我国大陆其他地方的侵略,持续了更长的时间。帝国主义侵入西藏后,曾迫使当时腐败的中国政府,与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  相似文献   

12.
论明清川藏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四川与西藏所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川康地区成为西藏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元明两代,随着西藏僧俗部族与中央政府和四川地方政府在宗教、朝贡关系方面的日益频繁,以茶马互市为标志的川藏贸易关系也日益发展。清初以来,川藏贸易关系进入了蓬勃兴盛的新阶段。川藏贸易的集散地打箭炉,成为重要的民族商埠城市,“商旅满关,茶船遍河”,西藏和川陕各省商贾云集,商号、商行和货栈遍布炉城。康藏羊毛、皮货、麝香、虫草、贝母、鹿茸经此运销内地,内地茶叶、布匹、绸缎等大量流向藏区。  相似文献   

13.
清末屯垦政策在川边藏区的实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为切入点,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档案资料,分析了清末中央政府在川边藏区实行的屯垦政策。根据分析,认为此次屯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川边藏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限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清政府对此次屯垦活动持较为理性的态度,开垦力度有限,使之总体上未超出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川边藏区进行了以改土归流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语言问题,因此,藏汉双语教育成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时双语教育的主要模式有:师资培养模式和普及教育模式。事实表明,两种模式是川边兴学的关键,对目前藏区的双语教育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藏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先生因病于1989年3月3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任乃强先生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任先生即开始了对康巴藏区的研究。1929年,他亲赴川边考察,遍历川边藏区各县,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成《西康图经》,被学术界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四十年代,任先生为撰修第一部《西康省  相似文献   

16.
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的侵略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详实的历史资料,从帝国主义列强在迪庆高原以“传教”为借口进行精神征服,以“游历”为幌子窃取情报,以“考察”为名掠夺资源以及残杀无辜藏族群众等几方面,控诉帝国主义在云南藏区犯下的滔天罪行,揭露帝国主义企图吞噬和瓜分中国藏区的丑恶行径及其制造“西藏独立”、借所谓“人权”问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险恶用心,同时也展示了云南藏区人民反帝爱国的悲壮斗争史。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的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由中甸、维西和德钦(清代和民国时期称阿墩子,隶属维西)三县组成,有藏族十万余人。这里江河纵横、雪峰林立、湖泊棋布、牛羊成群,素有“百国之乡”①和“世界花园之母”②之称。近年来,纷至沓来迪庆高原的国内外众多游客一致认为,这里就是60余年前美国作家希尔顿笔下的人间净土──香格里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资本主义用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于是,迪庆高原这块圣洁之地,也未能逃脱帝国主义列强的蹂躏。  相似文献   

17.
藏区政治研究是中国藏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也是边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 9世纪和 2 0世纪交替之际 ,就有人致力于研究西藏政治军事体制、政教关系、土司制度等 ,①对当时西藏政治之弊端进行了批驳 ,同时出现了译介外国人描述旧西藏酷刑的作品 ,让世人了解和认识旧西藏的真实面目。②进入 2 0世纪以后 ,藏区政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据统计 ,单就 1 949年以前即 2 0世纪上半叶关于藏区政治方面的文章就有近 2 0 0篇。③ 而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范围而言 ,这一时期与藏区政治、军事等有关的书籍就有二三十种。只可惜迄今没…  相似文献   

18.
清末,沙俄帝国主义同英帝国主义勾心斗角,争相侵略西藏,中国神圣领土西藏面临着将沦为俄、英殖民地的严重局势。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之时,俄、英争夺西藏的斗争一度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沙俄政府出于它的对外政策的战略需要,终于承认英帝国主义在西藏有“优先利益”,而把西藏问题变成它手中的一块政治筹码,同英国进行政治交易。本文拟从《尼古拉二世致达赖喇嘛书》,对沙俄政府侵藏政策的变化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区立法工作的成就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大政府签定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使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从而为西藏人民争取平等的人身权力带来了希望。1959年,在平息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上层反动统治集团发动的反革命叛乱的同时,党中央为顺应西藏人民的愿望,制定了“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使西藏顺利地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百万农奴当家做了主人。1965年9月l日,西藏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隆重召开,宣告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历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也预示…  相似文献   

20.
李绍明  李涛 《西藏研究》2002,(1):118-120
中国藏学出版社于今年2月出版了由历史学家西北大学教授周伟洲先生主编的《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一书。该书凡14章,共630千字,可谓洋洋大观。这本书从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的关系入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西藏的近代历史,尤其是以英国、俄国为主的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历史。可以说,中国西藏的近代历史,充分反映了英国和俄国的侵略历程。一从经济上掠夺西藏是英国侵藏的第一步。随着工业化,西欧各国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纷纷向东方开疆辟地,寻找市场和殖民地。早在1644年,东印度公司讨论独占硼砂贸易时,曾提及其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