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文的产生不仅与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密切相关,更体现了六朝时期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美的自觉追求。骈文的末流虽有种种弊端,但骈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历史作用不能抹煞。唐宋古文运动以后,骈文并未消亡,而是在科举考试的推动与散体古文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出现了骈散并峙、各放光明的局面。唐宋古文大家无论在文学主张还是创作实践方面,对六朝骈文均未绝对排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楼兰 《兰州学刊》2007,(9):207-208,200
文章穷尽性地对<广韵>中216条"古文"术语进行了梳理分析,考察了这些古文的来源以及字际关系.从中发现,<广韵>中的"古文",很可能是指出现早于宋代并在当时已经不使用的文字,它们与正体构成异构、异写、假借等关系.它继承了<说文>"古文"术语的概念,但又有着自己的收字原则.  相似文献   

3.
袁枚论文与论诗有很大不同,他把古文看作是"代圣人立言"之事,反复阐释了六经与古文的源流关系.由于注重古文创作,他对散文的组织结构和叙事方法作过认真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对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受容.这样,他在创作中自然追求一种澄明雅洁的境界,与桐城派的古文旨趣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4.
黄强 《晋阳学刊》2005,(4):94-98
明清时期的"以时文为古文"即"以八股文为古文".其理论概括指向三个方面一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八股文写作要素有助于古文,丰富了古文的表现技巧;二是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出发,认为八股文"代圣贤立言",为古文树立了征圣宗经的榜样;三是从功能和价值判断出发,认为时文有害于古文,降低了古文的品位.对三种不同的理论指向应给予辨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论截搭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光摩 《学术研究》2006,(4):130-134
截搭题是指割截经文而成的八股文题目,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截搭题的命题形式在北宋时已经萌芽,宋代出现的春秋合题也与截搭题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在正规的考试中,截搭题的题目必须在经文中相邻的句子或章节之间截取。截搭题可分小题和大题,小题注重技法,讲究提挽钩渡,境界逼仄,纤巧伤道,大题则必须正面发挥圣贤思想,不屑于技巧上逞能。截搭题的一些技法对后来的古文写作产生过一定影响,像诗钟这类文体也是从截搭题中生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其一生最用力处不在政治思想的思考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上,而在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古文的存续与创作上。吴氏一反中体西用的思想模式,力倡西学,强调西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作用;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引西学入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以此造就救国之才。吴汝纶古文理论及其创作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对桐城文派风格、义法的复归,而在于对古文的执着与坚守;在文道关系上,他主张文道分途,强调文章不宜谈理,追求文字的雅洁;在古文创作方面,吴氏引西学入古文,拓展了古文的内容,为桐城古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吴氏以古文的辞约指博、清正雅洁来对抗通俗流畅的新文体,坚守着古文这一传统文化中最后一块阵地。  相似文献   

7.
清初古文家方楘如针对明末清初古文唐宋派、语录派与小品派对文章书写艺术性的轻忽,提出了古文书写"重文乃所以重道"的理论主张,倡导文、道并重,重建了文、道关系,推扬了古文书写的艺术性,创新了关于古文的观念及其艺术形态。可以说,他的这一古文书写主张与方苞的古文"义法"说、"雅洁"说桴鼓相应,代表了当时文坛对古文文学性与审美性的理论诉求,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太阁 《中州学刊》2004,(4):124-126
关于唐代散文的发展道路,初唐时期,陈子昂主张复古,张说倡导创新,中唐古文运动将两条道路合二而一,把复古与创新融为一体,以复古为旗号,以创新为动力,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中唐时期开始流行的"唐文三变"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修正20世纪后期流行的"古文运动先驱"说,充分肯定张说在唐代散文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对古文运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举考试在晚清走向衰亡,是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晚清科举考试的法律特征,为研究晚清科举考试的衰亡与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关系打下基础,亦可为当今的考试立法与改革提供历史智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宋古文理论与创作为对象,探讨中国古代经学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宋初文人的 "尊经"观念对古文理论产生不同导向,一些古文家在理论上为古文的发展开拓空间,在创作实践层面,文人对经典的体认深入古文创作,而古文技艺之进展,又反过来推动释经活动.当一家经学成为官学之后,古文家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文格,并未完全屈膝于国家意识形态之下.文本最后对"经术派"是否存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龙虾三吃”是日常生活中的俗事 ,但它透露出来的哲学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人们根本无法从餐桌上直接呈现给我们的、被宰杀了并被烹饪过的“龙虾”去理解、达到那个未出场的、活生生的、真实的龙虾。传统西方哲学的主旨在于追求永恒的“在场” ,试图通过理性形式 ,从感性存在中发现纯粹的统一本质。然而 ,后现代诸哲学家如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德里达对这一病弊作出了怀疑和反思 ,以为“在场”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先权 ,它总与“不在场”相联系、相统一 ,而力倡回到真实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6.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7.
辨"齿、牙"     
田树生 《殷都学刊》2002,6(1):99-101
一些大型字典、辞书或齿、牙不分,或认为牙是臼齿。依《说文》、古文献、动物形态,牙实为尖锐的犬齿。  相似文献   

18.
"协作"与"合作"之辨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交往关系中,合作是一种不同于协作的行为模式。然而,人们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在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框架下,所造就的只是一种协作的行为模式,在对工业社会历史阶段的超越过程中,我们需要确立的是合作的行为模式。人们的合作关系以及行为模式的建构,将意味着人们交往活动中出现一种更高形态的“差异互补”机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走向一个更高级的历史阶段。因此,在社会治理模式建构方面,需要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去建构起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昊 《天府新论》2007,(1):145-150
“互文性”和“语境”是文学研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这两个术语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理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共同的网络结构、编织的动态特征,也经历了相似的泛化命运及其发展的双重困境。而且它们能够彼此诠释,共同表征同一现象。这些发生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身上的共同之处反映出20世纪文学研究思想总体发展的某些趋势,如关联、整体、动态、读者及泛化等。  相似文献   

20.
"恋母情结"与哈姆雷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普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对20世纪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氏著名弟子欧·琼斯运用"恋母情结"理论对哈姆雷特形象给予解释.本文对佛氏"恋母情结"理论作了阐述,介绍了琼斯的主要观点,并对"恋母情结"理论和琼斯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