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辨体论     
一部中国诗史,被以朝断代并冠以诗词曲等不同的别名,同时又加以正变、雅俗的辨正,于是诗歌每有新变必先遭冷落,而一旦为文人所受容则又落窠臼。其中有对声律的误解和无限夸大,有对文人雅趣的过分追求,有对大众审美的极度蔑视。这不仅表现在创作理论的滞后,更可怕的是对那些难得一见的前瞻理论的漠视与误读,如曹丕的“贵远贱近”论,钟荣与皎然的“声律”论,刘勰的“通变”论,王国维的“文学代胜”论等,严重阻碍了诗歌创作的发展。于是它使诗歌不断在雅俗之间摇摆,引起后人对“复雅尊体”、“当行本色”及诗必盛唐、词必两宋的不断反思,同时也催生了“桐城谬种”、“选学妖孽”的革命。一部中国诗史就是在这种音乐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共同推动下,流而不断、变而不变、自下而上不断进行着的革命中写就。  相似文献   

2.
物自体探析     
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在“感性论”中,它是感性的来源;在“知性论”中,它规定了认识的界限;在“理性论”中,它表征着理性追求知识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理想性。  相似文献   

3.
意义问题是二十世纪语言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哲学家们在“意义”研究方面,至少提出了五种著名的理论: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和语义论。情境语义学也把意义问题作为自身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研究,情境语义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理论———意义的关系理论。这种新的意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语言哲学的意义研究,有力地推进了意义问题研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在阐述工业区位选择的过程中,系统分析了工业的合理布局。提出在原料产地、能源基地与消费市场一定的情况下,选择运费最低的地点。超过各种临界等费线的费用最小区域,对企业具有最大的吸引力。集聚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配置。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经济效果。不同的工业企业,由于存在诸多差别,它们在选择布局地点时表现出一定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热点,其渊源可追溯至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关于改革不同路向的争议,故"民族主义"研究长期受到"同化论""汉化论"等思维模式的影响,比较强调其历史起源同一性与连续性的特点。随着人类学与概念史研究方法的引入,学界对"民族""国族""族群""种族"概念的区别有了更加严格的界定,从而把"民族主义"的产生看作古代与近现代交织互动的产物,而后现代、后殖民理论的介入,则更强调"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有意建构的结果。"民族主义"研究的三种取向各有利弊,"同化论"过度突出汉民族文化创造具有压倒性的典范意义,从而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的阐释;"根基论"则过多关注文化传承的延续意义,而较少顾及文化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可能发生的复杂变异;"建构论"则只关心文化传统在近代被塑造的过程,而完全忽略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延续性涵义。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言意论,二是情景论,三是活法论。在言意论中,提倡意至词随、因言起意,主张在自由的创作情境中入乎艺术表现的极致;在情景论中,极力中张情景交融。深入探讨到其内在的创作机巧及审美特征;在活法论中,则强调摆脱种种死法的约束,倡导自由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国艳 《兰州学刊》2003,(3):170-171
在中国近代女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女子教育思想的演变经历了贤妻良母论、女学强国论和独立人格论 ,为妇女自身解放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和歌论、连歌论、俳谐论、能乐论、物语论等各体文学论的相关文献,可以统称之为“文论”.日本古代文论经历了对中国文论的引进、套用再到活用的过程,形成了“物哀”、“幽玄”、“寂”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概念范畴,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理论见解.日本古代文论基本上是纯文学论,对文学的抽象本质问题、本源问题、社会价值与功能问题等缺乏关心和探讨.在著述方式上,具有私人性、非社会性、家传化的特点,文体上具有散文化、随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思想在经验世界中的有效性乃是真理的源始意义和真实意谓,符合论则是关于这一有效性事后给出然而逻辑在先的本体论解释.针对长期以来关于真理效用论的种种误解,本文一一加以辨正,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证了效用论与符合论在"主客间性"层面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明确一个问题:我国财政主流学说——国家分配论就是关于国家财政的理论或学说,国家分配论亦即国家财政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由于国家分配论对于“国家财政”这一范畴的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以及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本质、财政基本属性的独特论断所决定的。同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或国家财政论)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公共财政也是以政府(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公共财政论的本质观也是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又统一。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当前我国财政理论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